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代理合同 > 士族_沈光文及中华士族文化在台湾扎根与发展

士族_沈光文及中华士族文化在台湾扎根与发展

来源:代理合同 时间:2019-10-27 08:03:14 点击:

沈光文及中华士族文化在台湾扎根与发展

沈光文及中华士族文化在台湾扎根与发展 以沈光文为代表的早期寓居台湾以及明郑时期相继来 台的避乱搢绅,他们对中华士族文化在台湾的扎根与发展做 出了贡献,本文则就此展开了论述。

摘 要:
沈光文 避乱搢绅 中华士族文化 扎根 沈 光文及中华士族文化在台湾扎根与发展 刘玉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福建 厦门 ) 摘要:
以沈光文为代表的早期寓居台湾以及明郑时期相继来 台的避乱 撋穑   嵌灾谢  孔逦幕  谔ㄍ宓脑   敕⒄棺龀隽 斯毕祝  疚脑蚓痛苏箍  寺凼觥?span lang="EN-US"> 中华士族文化扎根 沈光文 避乱 撋?span lang="EN-US"> 谈到中华士族文化在台湾的传播,不能不提沈光文。我们首先谈谈沈光文及其开拓性贡献。沈光文,生于 1612 年,卒于 1688 年。字文开,别号斯庵,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其被 冠以“海东文献初祖”、“台湾文化初祖”、“台湾孔子” 等称号。

沈光文对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首 先表现在文学上。浙东史学家全祖望说:“公居台三十余年, 及见延平三世盛衰。前此诸公述作,多以兵火散佚,而公得 保天年于承平之后。海东文献,推为初祖。所著《花木杂记》、 《台湾赋》、《东海赋》、《檨赋》、《桐花赋》、《芳草 赋》、古今体诗,今之志台湾者,皆取资焉。” 黄得时以为他是台湾文学史开卷的第一号作家,台湾文 学史应该从沈光文起笔。他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及台湾文学 宝库中的宝贵财富。龚显宗以为他是台湾移民文学、乡愁文 学、遗民文学、隐逸文学、乡土文学、民俗文学的首倡者。

台湾的诗学、赋学、古文,也都始于沈光文。

其次表现在对台湾地理学的贡献。其著《台湾舆图考》, 是自己流寓台湾三十余年,对台湾本地有了亲身体验后经实 地考察得出的成果,虽不尽详备,却为后来修方志提供了不 少资料来源,是研究台湾地理最早的一篇文章。

再次,悬壶济世,为减轻台湾番民的病痛而竭尽心力。沈光文行医是在开罪郑经,隐居罗汉门山中之时。其一 教 授附近目加溜湾番民,一边行医治病,改变了番民生病不靠 药物医治的历史。

边 最后表现在教育方面。沈光文身体力行,亲自教授番社 生徒,这在台湾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荷兰占据台湾 不久,就于 1627 年派 Candidus 以热兰遮城的牧师身份来台对附近番社进行传教,以后 又陆续开办学校,学校的内容以基督教教义为主,其中新港、 目加溜湾、萧垄、麻豆、大目降、芝舞兰等社受荷兰的教化 最为彻底 。而沈光文筚路蓝缕,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全面地将中 华文化传播到台湾社会基层,对台湾社会摆脱荷据时期的文 化烙印,抵御荷兰殖民文化的侵袭,使得台湾的教育在中华 文化的系统下获得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因对台湾教育 著有贡献,被尊称为“台湾孔子”。

另,沈光文曾撰写《流寓考》,为史学著作,惜散佚。

又因沈光文曾为僧,又被尊称为台湾佛教始祖。总之,沈光 文对台湾文化的贡献是全方面的,很多又是开拓性的。

中华士族文化在台湾的扎根与发展是与沈光文等一大批寓居台湾的士人所做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连横认为“延平(郑成功)入台后,士大夫之东渡者盖 八百余人”不管这个数字是否接近真实,至少可见明朝移民 东渡台湾人数之多。

我们还可以从《明遗民录》中发现林其昌、黄维璟、冯 澄世等人俱在厦门同游,许吉燝后去台湾,可以推测其他几 位也可能去台湾。其他如张正声、蔡国光、许璟、杨期演、 谢元忭、任颖眉、陈骏音、姚翼明、程应璠、陈瑞龙、万年 英、刘子葵、陆昆亨、纪文畴、纪保国等士人都避居厦门, 可以想见他们中肯定有人后来渡台。

他们在台湾创作出了第一批的诗文辞赋等文学作品,台 湾文学史自他们始。沈光文的作品如《台湾舆图考》、《 檨 龚显宗 沈光文对明室忠心耿耿,最能表现于此的是《题宁靖王 齐壁》一诗:
修得一间屋,坐来身与閒。夜深常听月,闭门好留山。

但得羁棲意,无嗟世路难。天人应共仰,愧我与题蠻。

徐孚远,与 陈子龙 、 夏允彝 等六人曾组成文社“几社”,“以道义文章名于时”(398 )是“几社”在福建的领袖。明亡后曾举兵抗清,后于 1661 年渡台。其遭际与心路历程与沈光文颇有几分相似,他 二人也为莫逆之交。徐孚远到台湾后也过着困厄的生活,在 《锄菜》中诗人说道:
久居此岛何为乎?恶溪之恶愚公愚。半亩稻田不可治, 畦中种菜三百株,晨夕桔槔那得濡?沾块之雨昨宵下,叶里 抽茎生意殊。烹菜沽酒聊自慰,西邻我友亦可呼。只今十载 在泥涂,南云杳杳天路逋,我欲往从乏騊駼。

徐孚远作为明朝遗民,几社领袖,对明郑寄予厚望:
故国风尘暗,遗编气泽新。授廛虽各岛,同是作逋臣。

连横评价徐孚远说:“ 闇 公之诗,大 君国,独抱忠贞,虽在流离颠沛之时,仍 寓仍寓温柔敦厚之意;
人格之高、诗品之正,足立典型,固 非藻绘之士所能媲也。余读《钓璜堂集》,既录其诗,复采 其关系郑氏军事者而载之,亦可以为诗史也。” 都眷怀 王忠孝,崇祯间进士,隆武帝时为左副都御使,协理院 事。后抗清失败后依郑成功, 1664 年入台。沈光文写诗讥讽郑经几遭不测,最后王忠孝对郑经疏通,沈的日子才渐好转。其在《东宁上帝序》中热情 讴歌了郑成功复台的伟绩及对台湾的开发:
赐姓抚兹土,华人遂接踵而来,安平东宁,所见所闻, 无非华者,人为中国之人,土则为中国之土,风气且因之而 转矣。是以向者地屡震,而今宁谧;
向者春无雨,而今沾濡。

天心之明,示人以意也,而况于神乎。

其他寓居士人如叶后诏有《鹣草五经讲义》行世, 纪许国有《吾浩堂诗文集》,庄潜“与纪许国、林霍扁 舟放歌。尝编纂弘光逸事,继以诗歌,名为《石函录》。骆 亦至著有《岛史》。纪许国“ 朱(郑)成功 欲致之幕府,亦不就。与流寓诸公脱粟烹薯芋,相对欷 歔,为诗文以传之。” 沈佺期不仅所著诗文卓然成名家,且“以医药济人”洪 升在沈光文初来台湾就和其相识,他们一同耕读,切磋吟诗 咏,如沈光文《大醉示洪七峰》一诗说的就是他们直接的友 情。福建同安人郭贞一,崇祯年间中进士,明末曾任监察御 史,后随郑成功东征台湾。在台湾期间,也曾授徒讲学。

这些前明遗民“多属鸿博之士,怀挟图书,奔集幕府, 横经讲学,诵法先王,洋洋乎,济济乎,盛于一时矣。” 他们或授徒讲学,传播儒家思想,或著书立说,阐发民 族气节, 他们为初辟的台湾带去了先进的大陆文化,为中华文化在台湾的扎根、播演做出了贡献。

同上书同页。

赵子劼《两岸相承脉络之一宗——台湾文献初祖沈光文 研究》《浙江大学学报》 1994 年第 2 期 18 页。

刘昭仁《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2006 年版,第 171 页。

村上直次郎 《荷兰人的番社教化》引自许贤瑶译《荷兰时代台湾史 论文集》,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2001 年版,第 34 页。连横《台湾通史》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97 页。

《台湾诗乘》载《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八辑)( 147 ),台湾大通书局印行,第 12 页。

孙静庵《明遗民录》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207 页。

同上书第 106 页。

连横《台湾通史》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第 188 页。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