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择120例患者,年龄19~46岁,平均(29.7±1.2) 岁,均与《妇产科学》(第七版)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经妇科检查、实验室检 查确诊。病程2个月~16年。以下腹部坠胀;
白带色黄、或量多;
疼痛或腰骶部 酸痛;
腰腹胀或疼痛在月经前后、性交后、劳累时加剧。查体子宫及一侧或双侧 输卵管旁,可扪及索状物;
子宫有固定粘连。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 书,并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组各60例,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本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即0.9%生理盐水500ml+青霉素 800万U及0.25%甲硝唑注射液250ml于月经第1天静脉滴注,1次/d,共用7d。青 霉素过敏者可改为左氧氟沙星500ml或头孢曲松钠针2g静脉滴注。观察组:本组 采用中医综合治疗:①辨证施治:气虚血瘀证及湿热瘀结者,取妇科千金片口服, 2片/次,3次/d,共用15d;
寒湿凝滞者取少腹逐瘀颗粒口服,5g/次,3次/d,共用 15d。②微波治疗: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于下腹正中或盆腔三角区一侧放置辐射 器,距离2~3cm。设置输出功率约25W,患者自觉温热为佳,20min/次,1次/d, 共用10d。③中药灌肠:自拟方为:虎杖15g,大活血30g,黄芩15g,莪术15g, 枳实15g,三棱15g,紫花地丁15g,黄柏15g。浓煎汁液100ml,缓慢灌肠,药温 39~41℃,保留时间1h,1次/d,共用10次。
1.3效果评定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 共同制定疗效评估标准。治愈:B超检查正常,妇科检查子宫粘连固定或活动受 限,子宫、附件压痛,炎性包块,附件增厚等阳性体征消失,腰骶胀痛及下腹疼 痛等临床症状消失;
好转:理化及妇科检查明显改善,腰骶胀痛、下腹疼痛消失;
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均不明显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 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统计示总有效率为 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慢性盆腔炎病情迁延,病程较长,炎症反复发作,加之盆腔器官特殊解剖 结构,易造成炎症细胞浸润,组织增生,渗出物积聚,诱导包块形成。受炎症长 期刺激的影响,周围组织出现较为严重的粘连,采用抗生素类药物应用,多康复 慢,效果不佳,且易使患者产生耐药,增加副作用[3]。依据中医辨证理论,采 用口服中药、微波热疗,并联合中药灌肠综合治疗,可使药物作用得到最大的发 挥,起效快,吸收迅速,且无毒副作用及耐药性,患者有较高依从性。
妇科千金胶囊具活血化瘀、益气、清热除湿功效,在气血不足、显热下注、 带下病等症中效果显着。少腹逐瘀汤具祛寒止痛、活血逐瘀功效,在白带、月经 不调、腰痛、小腹胀痛等血瘀有寒引起的病症中效果显着[4]。中药保留灌肠使 药物直接于附件及盆腔作用,方中虎杖散瘀止痛、清热解毒;
大活血止痛、清热 解毒、祛风、活血;
枳实活血止痛、破气消积;
紫花地丁凉血消肿、清热解毒;
黄芩、黄柏泻火解毒、清热除湿;
三菱、莪术消积止痛、破血行气,共奏化瘀止 痛、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功效。微波通过内生热效应,使盆腔局部血运改善,增 强机体新陈代谢,纠正组织不良营养状态,加快炎症消失;
同时可使局部组织血 流量增加,促使细胞再生能力提高。三种方法联用,除减少白带、缓解疼痛外, 还可促进炎性包块吸收、软化分解组织粘连,解除血液循环障碍。本次研究观察 组临床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
综上,妇科慢性盆腔炎采用中医治疗,可显着提高临床效果,且操作简单, 具有理想的社会效益。
作者:石瑛 第2篇:中医妇科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机制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慢性炎症,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 炎、卵巢炎、盆腔炎、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等,也是引起异位妊娠、不 孕的常见原因之一。慢性盆腔炎属于中医的腹痛、痛经、带下病、不孕症及症瘕 等病。
1病理中医学 虽无盆腔炎这一病名,但其病脉、证.治散见于中医学的妇人腹痛、带下、 腰痛等病证中。慢性盆腔炎的发病是由于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湿热邪毒内侵;
或因经期、产后余邪未尽,瘀结胞中,气机不利,经络受阻;
或因经期、产后冒 雨涉水;
或过食生冷,寒邪客于胞中,血为寒凝,气机不畅。我们认为其主要病 机为寒、热、湿邪与血搏结,冲任阻滞而致病。临床表现小腹或少腹疼痛,这是 血瘀的症状;
发热或低热,这是热毒壅盛的表现;
月经不调、月经先期、月经过 多、经间期出血、崩漏,是热入血室、热迫血行的表现;
脓样或水样带下,是湿 浊或湿热的表现;
盆腔脓肿、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是盆腔结缔组织肿 胀、增厚的现象,皆因血瘀积结成症。慢性盆腔炎发病的主要病因是湿热邪毒, 病机是湿热邪毒内侵,损伤胞宫冲任,稽留不去,蕴结下焦,壅遏气血,导致气 滞血瘀,甚至积结成块。
2治疗机制 探讨盆腔炎是寒、湿、热邪与血搏结,瘀阻冲任所致,强调湿热毒邪在发 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应以辨证、辨病相结合,以攻邪为主、攻补兼施的治疗原 则。
2.1辨证结合辨病治疗本病时应结合妇科检查辨证,将辨证与辨病有机地 结合起来,总结出系统而独特的辨病规律:①小腹或少腹疼痛,有坠胀感,痛连 腰骶,每于房事时或劳累后加重,疼痛的原因是慢性盆腔炎形成瘢痕粘连和盆腔 充血。②月经不调。炎症影响卵巢功能时,可使月经周期改变,常见月经先期;
炎症波及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炎症时,可使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③不 孕。主要原因是输卵管粘连阻塞、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性囊肿等造成的输 卵管不通。④低热。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都可导致患者 自觉低热。⑤水样或血样白带。慢性输卵管卵巢炎和子宫内膜炎都可使白带增多, 呈黄色、稀薄水样,慢性子宫内膜炎时还可出现血样白带。
2.2治疗应以攻邪为主慢性盆腔炎主要由于寒、湿、热邪与血搏结,损伤胞宫、冲任,蕴结下焦,壅遏气血,导致气滞血瘀,积结成块。在证候表现上, 实证居多,且以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型占多数。常有低热或手足心热,小腹胀痛 或刺痛,固定不移,拒按;
带下黄或黄赤,黏稠臭秽;
腰痛,经前乳房胀痛、心 烦易怒。妇科检查:宫体压痛,附件增粗、压痛,甚至包块粘连引起宫体活动受 限。为辨证论治增添了有利的证据。
实际上绝大多数实证湿热与气滞血瘀皆有,只是偏重不同而已,治疗上应 “择其要而从之”,以攻邪为主,邪去则正安。故而提出了解毒化瘀、软坚除湿的 治疗大法。
2.3宜攻补兼施,因势利导慢性盆腔炎,尤其是实证,每于经前发作或加 重,经净则减轻或症状消失,这与经前机体的生理、病理特点密切相关。
经前气血下注冲任,气血充盛,使实者更实,正邪交争激烈,故病证常加 重,治疗应因势利导,解毒除湿,行气化瘀,软坚散结,给邪以出路;
而经后胞 脉空虚,治以补肾健脾,是扶助正气的良机,常用六味地黄丸、人参归睥丸以善 后。
3治疗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病症,应用不同方法针对性予以治疗:
3.1对于湿热於结型证见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有积块,伴腰慨胀 痛或低热,带下量多,黄稠、臭秽,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用清热调血汤(当归15g、白苟20g、川芎15g、生地黄20g、黄连15g、 桃仁15g、红花15g、香附20g、延胡索15g、牡丹皮15g、莪术25g)加败酱草20g、 薏苡仁20g、土茯苓25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若热结血瘀甚,见高热不 退、神昏谵语、腹痛拒按,宜泻热化瘀散结,用桃核承气汤(桃仁15g、大黄10g、 桂枝15g、炙甘草10g、芒硝l0g)加金银花30g、连翘25g、白花蛇舌草15g。水煎服, 日1剂,早晚分服。
3.2对于气滞血瘀型证见小腹或少腹胀痛拒按、经前胸胁乳房胀痛,食欲 欠佳,烦躁易怒,时欲叹息,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止 痛。方用牡丹散(牡丹皮20g、桂枝10g、当归15g、延胡索15g、莪术25g、牛膝 15g、赤芍29g、三棱15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3.3对于寒湿凝滞型证见小腹冷痛,痛处不移,得温痛减,月经延后,量 少色黯,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治宜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小茴香15g、干姜l0g、延胡索15g、 当归15g、没药15g、川芎15g、肉桂10g、赤芍20g、蒲黄20g、五灵脂15g)加苍术 20g、茯苓15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血瘀日久化热者,证见小腹灼痛、 拒按,月经量多,色红、质黏有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活 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生地黄20g、桃仁15g、红花15g、当归15g、川芎10g、 牛膝15g、赤芍20g、桔梗15g、柴胡15g、枳壳15g、甘草10g)加红藤15g、金银花 25g、败酱20g、薏苡仁2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若兼血虚,伴头晕眼花, 心悸少寐,则养血活血。方用调经种玉汤(当归15g、熟地黄20g、白芍20g、川芎 15g、茯苓20g、陈皮15g、香附20g、牡丹皮15g、延胡索15g)。水煎服,日1剂, 早晚分服。
3.4对于症瘕积聚型证见小腹包块,或坚硬不移,或时聚时散,小腹持续 作痛或时痛时止,经行延期,量或多或少,淋漓不止,或血性白带,舌紫暗或有 瘀斑,苔黄,脉弦滑。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当15g、 川芎15g、赤芍20g、五灵脂20g、桃仁15g、牡丹皮15g、乌药15g、延胡索15g、 甘草l0g、香附20g、红花15g、枳壳15g)。兼湿热者加金银花25g、连翘20g、薏苡 仁20g、海藻25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4结语 在中医治疗上,要加强辨证论话,同时要体现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特色。
同时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对远期疗效的随访与观察。另外,对于名方验方 进行实验研究,多开发疗效好的中成药。总之,要通过系统、彻底的治疗以最佳 方案减轻患者痛苦,早日恢复健康是临床发展的目的。
作者:皮精英,陈超霞(河南省周口市豫生医院466000)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