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出租合同 >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析|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析|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来源:出租合同 时间:2019-11-16 08:25:06 点击: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析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以其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在大学生的 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 的挑战和要求。

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既符合时代的特点,也为大学生心理学教育提供 了新的血液和生命力,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积极的体验幸福感,发展个 体潜在的人格品质,以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大学生作为自 媒体时代的主要参与者,其学习途径较依赖于教师讲授和课堂学习的传统学习更 为多样,教育资源更为广阔,参与方式更为自主和多样化,群体影响更为深刻。

积极心理学反动于传统心理学消极悲观层面,着力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 内在潜质的开发,改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兼顾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消解、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自我体验、 善于整合各种社会和教育资源的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传播技术和传播媒介 发展融合的时代,信息的流动达到空前的自由,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由传统的“点到面”的受众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对等的传播,参与个体更具主 动性、参与性和个性,人人都是“传者”和“受者”,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1.自媒体的概念。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 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其中对 “WeMedia(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 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 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2.自媒体的特点。自媒体具有平民化、个性化、门槛低、运作简单、 交互性强、传播迅速、良莠不齐、可信度低等诸多特点。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平 民化:“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人们可以任意选择提供自媒体的网站, 只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就可以在网络上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自主地在自己 的“媒体”上表达观点,传递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信息能够迅速地传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但其良莠不齐的 特点导致:优秀的自媒体可让受众得到心灵的启发,发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但 一些碎片化、歧义化、复杂化、多元化的信息和数据流,让我们难以辨识信息的 真伪和虚实,其影响却是负面的。

3.自媒体传播发展的心理动因。自媒体爆发出如此大的能量,从根本 上说取决于其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其传播主体来自各行各业, 每个人又有各自的视角和价值取向,新闻的内容、发表的观点覆盖面更广。这些 业余的媒体人相对体现出更强烈的无功利性,有些判断往往更客观、公正,但也 体现出更多的预设立场和偏见。自媒体授话语权给草根阶层,其普泛化的特点使 “自我声音”的表达愈来愈成为一种趋势。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1.积极心理学概述。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首先 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发起者是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它倡导人类要 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它关注人的心 理机能,重视人潜能的发挥,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 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 社会生活。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流派,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 进行科学的研究,关注于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性和积极社会环境三 个方面的研究,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强调个人的积极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 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人性论,消解传统心理学过于 偏重问题的片面性,真正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

2.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第一,积极心理学为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带来新的价值取向,兼顾问题的消解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 整合了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 内涵,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消极的心理疾病的预防矫正的做法,把心理健康教育的 主要目标集中在促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注重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

第二,积极心理学改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应该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心理健康是建立信任的关系从而消除心理问题,而积极心理学把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成长中的、发展中的个体,要把学生看做是充满潜力的个 体,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享受幸福人生,从而营 造积极的学校环境。

第三,积极心理学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双 方的自我体验。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也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都有 积极的心理潜能和成长的空间,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消解问题的同时,让参与者体 会到积极的自我体验,获得个人幸福感和并使积极人格品质潜质得以发掘,进而 形成积极的组织和群体,在自我、个体和群体三个层面上获得心理发展。

第四,积极心理学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应该善于整合学校 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很多人致力于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 想政治教育区分开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咨询、开讲座等,积极 心理学则强调学校的一切资源都可以利用,鼓励教师发展和利用自己的积极心理, 在课堂上影响和和帮助学生学习和开发积极心理,营造积极的、宽松愉快的、时 刻能体会到幸福感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注重积极的心理体验,形成一种互动多维 的交叉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各学科教学、各项学校活动等因素融合在一起。

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健康建教育是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 计划地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心理教育活动,认为消除或摆脱各种心理问题的 人并不一定意味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还包括正向能量和积极品质的产生和增加, 促进持续发展的人格特征和社会环境的良好互动状态。积极心理健康包括积极的 自我状态,全面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情感控制和情绪调节;良好的社会和社交 应对技能;获得个人幸福感,积极人格品质潜质得以发掘,进而形成积极的组织 和群体。

三、时代呼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 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大学生是接触和使用自媒体最早、最直接的群体,大学 生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微信、QQ、微博、播客等形式多样的自媒体获取 各种资源和信息,并进行互动交流,自媒体正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自媒体使大学生更 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同时,受其自身社会经验和判断力的影响,也更容易 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在自媒体时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析 1.确立积极目标。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其“积极”区别于以往心 理健康教育的“消极”,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补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的目标除了心理问题的消解,重点要放在培养大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潜 能的开发,增进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心理潜能,强化多元智能, 培养创新能力,树立自尊自信,完善积极人格。

2.树立整体意识。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有全体大学生, 还包括教师和家长,强调主观体验,倡导全方位、全过程、全渗透和全参与,形 成以专业教师为核心,教师、学生和家长为主体,以正向校园文化、互动网络媒 体、积极社会环境为氛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更加开放自由的利用好 自媒体,以自媒体为纽带,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教师与 家长等多维度的互助模式,获取更多的爱与支持,加深相互的理解和交流,在互 助感悟中获得自我成长。

3.建立共享体验式平台。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更多地从各种媒体来学 习知识、获取信息和经验。这就要求在新时代的大学教学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中, 要增强传统的课堂传输和讲授的体验性,还要把教育延伸到课堂外,要让大学生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有效地获取需要的文化知识、社会体验和生存技能, 提高个人感悟,建立自强不息、天人合一的生态可持续的学习和教育平台。

4.增强媒体素养,引导积极的习惯。自媒体的发展要求教育工作者提 高运用媒体的能力,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世界优秀的科技成果、积极的人生 理念等渗透到教学的内与外,可以以教师、优秀学生为中心,建立网络社交群体, 形成积极的网络学习环境和舆论环境,提高媒体素养,自觉传播积极的、富含正 能量的信息和知识,自觉抵制不良内容、低俗文化和负面舆论的扩散,形成积极 的、正向的校园社会生态氛围,获得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性和积极 的社会环境,使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

作者:孙世佳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9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