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实现教师教法的转变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 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 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 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初三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 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 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 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 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 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及时对学生进 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及相关资料 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 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 发明如造纸术、等,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 究进课堂新课程理念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侣导 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 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 系。1.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 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 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栩互取长 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 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2.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 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 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 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 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 节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盐酸滴 到紫色石蕊试液l1l,然后又把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试液 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 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 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
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 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 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f}j被动 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三、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1.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口前 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 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 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 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 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2.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 评价中心的转移。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
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 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
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 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 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命 体的相互触动、相互影响、相互强化,生命活动的信息需要 交流,加工反馈。心理学习告诉我们,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 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 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学习过程 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意义、有趣、得到了肯 定、赞扬或鼓励,他们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 动。这样,课堂评价就成为调控学生,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 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评判者”的角色出现, 对学生的往往是以“对”、“好”、“比较好”、“非常好”、“不对”、“不好”等简单的方式做以评价,这样的方式不 但不利于激发学生,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而新课程理 念所侣导的下的评价方式,将f=f1单一走向多元,教学中既 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 间的相互评价,既注重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结果性评价。
四、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 给教 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 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 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
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 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 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 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 进_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牛面地 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 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的最终口标是解放人,重视个体独特的体验, 个性发展的需求。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 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 由的发展的。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 高素质的专业型社会实用人才。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