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出租合同 > 【从教学改革过程看韩国和中国英语交际教学法的成败】什么是交际教学法

【从教学改革过程看韩国和中国英语交际教学法的成败】什么是交际教学法

来源:出租合同 时间:2019-10-24 07:51:38 点击:

从教学改革过程看韩国和中国英语交际教学法的成败

从教学改革过程看韩国和中国英语交际教学法的成败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其交际功能越来越被非母语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由原来的听说教学法改革为交际教 学法,成为锻炼、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的一个重点。通过对 韩国交际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和我国普通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比较,教学改革的成功需要结合本国学 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需求及其文化、社会政 治、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同价值观。

摘 要:
交际英语教学,教学改革成功率,语用能力 1 背景介绍 交际英语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语言教学领 域中普遍认定的语言交际能力比结构掌握更重要的理念,从 那以后,交际英语教学法便开始流行,逐步成为非英语国家 语言教学改革的中心。在韩国、日本和中国,政府和教育主 管部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 力,随后,美国语言学家Markee了制定一份衡量此类教学改 革是否成功的指标[1]。参照这些指标,本文试图通过对韩 国和我国的两个交际英语教学改革项目的说明,分析影响英 语教学改革成功的诸多因素,以期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及 改革能有更大的进步与完善。

2. 韩国英语交际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本次英语教学改革由韩国教育部发起,在全国中学范围内施行。政府提供全新的教材和大纲,教师作为实施人,被 要求采用配套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 力,但由于较大的地域、思想差异和学生从小接受的英语教 育方式已根深蒂固,使得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从心理上抵触交 际教学法。

2.1 政府命令的发布奠定了教改实施的基础 根据Markee制定的指标,改革决策人在整个改革实施过 程中至关重要[1]。制定决策可以分为五个步骤:相关知识 的获取、其价值的认同、决策、实施和评价。尽管我们无从 得知政府是从哪里获得交际英语教学的相关知识,但可以十 分确定的是政府首先发布了英语教学改革的命令,并着手教 师培训以及规定韩国适龄儿童应该从更小的年龄开始接受 英语教育, 并将交际英语教学推广至中学阶段。

2.2 改革内容 改革的内容应该是整个改革过程中的核心,因为它是关 于改革参与各方认定的在教材、教法以及理念上所发生的 “新”的质变。

此次韩国的教学改革在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上都发生 了本质的改变,由先前传授语言知识的目的转变为提高学生 的交际能力[2],这就使得教学方法不得不随之而改变。在 新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需要运用音像设备对学生进行交际活 动的指导。方法上的变革继而引起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变 化:教学大纲从以前以语法为重点转而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课本也包含了更多的听力及口语内容。这些变化说明了在此 次变革中教学各主体均已有了求“新”的意识。如果这些措 施能在韩国实施得当,那么将带来其教育体制中重要的本质 性改善。

然而,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习惯以及学生的年龄也给这 次改革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障碍。在韩国,中学教师每五年轮 流交换一次。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熟悉初、高中两个阶段教学 大纲、学生情况以及教学环境的不同。虽然这种交换可以使 教师从某种程度上更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需 求,但也有可能出现把某一特定教学方法用于不适宜对象的 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学生比较习惯老师在课堂上讲 授语言知识学习英语的方式,对新的教材和教学方式的适应 需要时间。

2.3实施改革的社会文化背景 根据Markee制定的衡量标准[1],教学改革的实施地点 是指它的社会文化环境而不仅仅是地域的界限。

从文化方面来讲,政府规定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长久以 来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的传统课堂[2]。因 为要参加各种考试,他们习惯性地认为语法是学习的重点 [2]。这种观点的形成,如果不是纯粹由其文化传统引起的 话,那么和现行的制度上的不支持是分不开的。例如,教师 培训和再培训的机会极少,班级容量大以及课程评价体系并 没有本质的变化等。除此之外,经费不足,缺少专业方面、管理方面以及学校方面的支持也是不能深入推广新型的交 际英语教学法的根本原因。

参与本项改革的教师承认,他们本身教授英语的策略性 知识和对语言能力的掌握也不足以适应交际英语教学的广 度和深度[2]。同时,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较低,尚不能满 足交际型课堂活动的要求,这也从另一方面打击了教师选择 新教法的积极性。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韩国政府推行的交际英语教 学实际上并不为其社会文化环境所认可。作为对比,我们现 在来分析国内较小范围内实施的交际英语教学的改进及其 效果。

3.中国课堂中的交际英语教学改进 发现大多数一年级新生不知道如何使用他们已经掌握 的英语知识。为了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 我采用的一些交际英语教学法相关的技巧对他们很有帮助。

第一,在课堂上更多地使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第二,安排 小组讨论,通过他们自己的互动来提高使用英语的流利程度 和准确程度。

虽然实施此项教学改革仅仅是班级这个最基本的教学 单位,而参加者也只有有限的学生和教师本人,但有利的是, 教育部法规明确地为我们指出了中国英语教学的趋势,新教 法技巧性的运用也保证了学生对它的心理接受程度。

3.1 改进的目的和内容如上所述,由于课堂媒介语言从普通话改成了英语,虽 然只是部分的,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近真实英语环境的机 会,无形之中达到了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语言的目的。第二, 由原先提供全部练习答案转向“自力更生型”的小组讨论, 帮助学生巩固并加强了语言认知,提高了他们对英语使用的 信心。Anderson[3]曾经说过,使用及讨论语言就是最好的 理解和记忆语言的过程。同时,这种方法的使用也帮助了学 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然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些小组讨论只能留到课后 去做,这就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学生在讨论中到底能使用多少 英语的问题。但我相信,一旦学生意识到它的好处时,就会 自觉遵守规则。长远来看,这种新的方法可以彻底改变学生 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并对英语语言本身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评 价。

3.2 改进的有利/不利条件及社会文化环境 大学英语改革项目要深入进行不仅需要课程评价方法 的改变和必要的财政支持,政府也要从管理、经济上给予全 力配合。从校方来讲,学校也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非常关注, 因为这样可以为学校争取到更多的生源和政治上的关注。最 重要的是,我们这里的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都很乐于接受改 变,并尝试新事物。

然而,作为非英语国家,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教学改进尝 试时仍能感觉到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方面的障碍。传统的文化观念如“机械学习”、“保守”、和“害怕在公共场合丢 面子”仍在许多从教人员和学生中根深蒂固。只要充分利用 机会,向学生传达一种对语言学习的积极的态度,才能从根 本上使教学改革顺利实施。令我们欣慰的是,中国年轻的一 代都表现得非常独立且热爱交际。

3.3 实施教改的理念、原因及过程 作为英语使用者,我非常清楚语用能力的重要性。即使 像交际英语教学法的反对派,如,陆先生[3:1987:33],也 不否认能够流畅、自然地使用英语是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

所以,解决学生们如何使用英语的问题是我决定采用新教法 的根本出发点。同时,由于只是部分改进了教法,也使得它 比较易于接受和实施。

此次教学改进的成功也要归因于交际英语教学法在中 国的广泛接受程度,参加大学英语改革项目的首批288所学 校便是最好的证明。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尝试融合原先使用 的听说法和现在的交际法[3:1987:23],毕竟,任何一种新 生事物都需要时间。

4.两项改革的对比分析以及改革成功的秘诀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两项改革有着许多相似 之处。作为非英语国家,两国的教学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由政 府颁布命令并实施。第二,两项改革均更新了教学目的、方 法、大纲以及教材,旨在使学生实行从被动的课堂学习走向 新型的、主动的以提高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新模式。第三,两项改革均受文化及社会语言学方面的制约。

不同之处在于,这两个国家的教师和学生对交际教学法 持有不同态度和认识,即教育价值观是否会同时得到改变 [1],这是导致任何教学改革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在韩国, 正是教学目的、教学资料及方法等革新只停留在表面,才导 致了它的失败。

另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是接受改革方的需求和已有知 识、技术 [4]。韩国中学改革的失败很有可能是因为学生知 识水平及体系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他们对社会和语言的 认知还有待提高,同时还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这使得改革 的实施者——教师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不知该改还是 不该改。与韩国案例不同的是,大学生们追求更广阔的知识 结构的要求远甚于对知识的单一掌握,小组讨论可以更有效、 更开放地帮助他们掌握语言知识和语用技能,从而提高他们 的成绩。因此,他们比韩国的中学生更积极地响应并参与以 交流为主的教学活动

文化价值观的连续性也是在实施改革时需要认真考虑 的一个因素。拟进行的改革所反映的文化思想理念和被改革 对象固有的越接近,这项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5]。

Harvey [4]曾指出把传统的教法和现代的新教法相结合是最 好的选择。所以,把社会的文化思想价值观与施行改革的群 体的思想价值观进行比对统一,可以很好地降低改革过程中 的风险。韩国项目的失败就是由于两个方面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差异。

结 论 根据以上分析和比较韩国/中国两项教学改革项目,可 以清楚地看到,在交际英语教学改革的系统过程中,要考虑 许多互相关联的方面。为保证非英语国家教学改革的成功, 一定要注意新的方法是否适应本地语言使用者的需求,因为 双方的文化、政治、思想背景和教育体制都是不同的。

[1] Markee, N.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In D. R. Hall & A. Hewings (Eds.), Innov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Routeledge. (2001). Pp. 118-126. [2] Li, D. Teachers" perceived difficulties in introduc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South Korea. In D. R. Hall & A. Hewings (Eds.), Innov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Routledge. 2001. Pp. 149-166. [3] Anderson, J. Is a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ractical for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Pros and cons. System, 21(3), 1993. Pp.471-480. [4] Harvey, P. A lesson to be learned: Chinese approaches to language learning. ELT Journal, 39(3), 1985. Pp.183-186. [5] Holliday, A. Achieving cultural continuity incurriculum innovation. In Innov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 reader.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2001. Pp. 169-177. 参考文献: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