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出租合同 > 副词起码的语法化过程:副词及其语法

副词起码的语法化过程:副词及其语法

来源:出租合同 时间:2019-10-17 07:55:10 点击:

副词起码的语法化过程

副词起码的语法化过程 王朝霞 内容摘要:“码”字从上古汉语以来,词义不断泛化。

尤其在清代以来,“码”字不断与其他语素相结合构成新词, “起码”一词就是在这种潮流下出现的。最初,“起码”只 是一个动量短语,后来逐渐语法化为一个程度副词。本文对 “起码”的语法化过程作了一个历时的描述。

一.副词“起码”的语法化过程 北宋的《重修玉篇》中有“码,音马,码碯,石次玉也。” “码”,《广韵》、《正韵》莫下切,《集韵》母下切,从 音马。[1]码瑙,石似玉,亦作玛。说明“码”字是一个形 声字。明末清初出现了“法马”一词,并且广泛应用于大量 的清代小说作品中。例如:
(1)慌忙架起天平,搬出若大若小许多法马。秦重尽 包而兑。一厘不多,一厘不少。(今古奇观·第七卷) 前一句提到了“天平”,引出了“法马”一词,由天平 一厘不多,一厘不少,可知,“法马”即“砝码”。

(2)狄希陈将二十两合二两的两个法马放在天平一头, 从袖中取出那封银来,解开,放在天平一头,将天平两头稳 了一稳……(醒世姻缘传) 从语境中我们也可以出推断此处的“法马”即“砝码”。

清代以后,“法马”又作“法码”、“砝马”、“砝码”, 如:(1)……打开银包一看,见里面方的、圆的、长的、 扁的、铜的、铅的,都是些称银子的旧法码。(绿野仙踪 第 八十二回) (2)……可将甲球玻璃管谨慎安于天平一端之盘中, 彼端盘中加法码调停之,使二盘恰相平衡。(时务通考 卷 二十四化学十一) (3)十一年二月,和硕果亲王条奏户部:现存经制砝 马一付,请交工部,按照各省砝式铸造正副二付……(续纂 淮关统志 卷四) (4)譬之砝马,止论数之轻重,不计其或员或方也。

(吞松阁集 卷三十一) (5)……如方木一块重或十余两置之天平,以砝码平 准。(格物中法 卷一气部) (6)见个尖嘴缩腮的老头子,手托天平,在那里平银子。

左平右平却不嫌费事,必要银子比砝码微低些方罢。(七侠 五义 第六十一回)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汉语中的“砝码”一 词,在明清时期有多种词形,无论这些词形如何变,但它们 的读音始终是相同的。这说明构成词的字本身无意义,只是 让两个字的音节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同样,“砝码”一词 中的“砝”字和“码”字在最开始也并无意义,只将两个字 的读音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砝码。

但在此后的使用过程中,“砝码”中的音节“码”经历了音节语素化的过程,音节“码”字由一个不表义的音节演 变为一个表义的语素。刘苹认为:所谓音节语素化,即由于 语言交际的语用需求,某些双音节或多音节单纯词中一些本 来不表义的音节升格为表义的语素,并代替整词的意义参与 构词或行使交际目的的一种语言现象。[2]要识别音节是否 为“语素化”,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替代法”,即用完整形 式——多音节语素来代替现有形式——语素化音节,如果二 者完全相等可以替换,则为非语素音节升格为语素,即“音 节语素化”现象。

(1)……系在神宣驿正值贼警,又因止带省局一百两 砝码一个,并无零星小码弹兑。(剿平三省邪匪方略 正编 卷一百三十二) 要识别音节“码”是否“语素化”,最简明方法的就是 采用“替代法”,即用完整形式—多音节语素“砝码”来代 替现有形式—音节“码”,经过替换,我们发现现有形式与 完整式完全相等可以替换,根据语境,我们推断出句中的 “码”就是指的砝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音节“码”已经 语素化了。语素化后的音节“码”,不断参与构词,构成的 新词有“筹码”、“码子”、“价码”等。如:
(1)且说章秋谷发错了一张中风,哈哈大笑。对面那 人先前见秋谷看得诧异,已觉得有些好笑,及至见他翻出牌 来,自家本有一对中风,不知怎的会误打了一张出去,忍不 住“噗嗤”一声笑得扭过脸去,弯着腰,扶了修甫的椅背立不起来。秋谷见如此情形,更加狂笑。好容易大家收住笑声, 方才算帐,秋谷自己的庄,要输一底多些码子,秋谷照数付 讫。(九尾鱼 第三十回) (2)派好筹码,议定章秋谷、陈海秋、王小屏与主人 辛修甫四人一局,五十块底二四。(九尾鱼) (3)……如鸡鸭鹅鸽火鸡兔鼠之类颇夥,而所号价码 其昂无比。(航海述奇) 根据语境,我们判断出例(1)中的“码子”就是例(2) 中的筹码。由语素“码”构成的“砝码”、“筹码”、“码 子”、“价码”等词,都是表数目的,而且每一单位的“砝 码”、“筹码”、“价码”所表数目都是固定的,所以语素 “码”总是与某一固定数目有关。“起码”这一组合就是在 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我们对北大中文语料库和中国基本古籍库进行了检索, 发现“起码”在《官场现形记》里出现了十三例,在《二十 年目睹之怪现状》、《时务通考》、《大清光绪新法令》、 《老残游记续》里分别出现一例。此后,“起码”一词开始 广泛应用。下面我们把这些例句一一列举出来:
(1)……叫他的幕友、官亲,四下里替他招揽买卖:
其中以一千元起码,只能委个中等差使,顶好的缺,总得头 二万银子。(官场现形记) (2)倒是送这一万银子的门包,少了拿不出去,总得 五千起码。(官场现形记)(3)你既当他是开古董铺的,你就去照顾照顾,至少 头二万两银子起码,再多更好。(官场现形记) (4)贾大少爷问:“要多少利钱?”黄胖姑道:“总 得三分起码。”(官场现形记) (5)他们打起麻雀来,至少五百块一底起码。(官场 现形记) (6)……四处托人才化了八百洋钱从苏州买到一个女 人带回上海,过老爷意思说孝敬上司至少一对起码。(官场 现形记) (7)银子少了不要,至少五百起码。(官场现形记) (8)若照衙门里的规矩办起来至少也得十天起码,那 里有这样快。(官场现形记) (9)药至少六七十块洋钱起码,若是便宜了,太太一 定要闹着说便宜无好货。(官场现形记) (10)气灯价目寻常街道所用煤气灯柱管子及灯嘴灯罩, 其价自金钱二元半为起码。(时务通考) (11)查各局本省之报例以五分起码,过一局则加一分。

(大清光绪新法令) (12)遂走公案前绕至西,距宝座不远,傍边有无数的 小椅子,排有三四层,看着仿佛像那看马戏的,起码坐位差 不多,只是都已有人坐在上面。(老残游记续) (13)博如道:“这件事不小,弄起来是人命关天的, 老实说,少了我不干,起码要送二万银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4)随常的先生,起码要四吊钱一趟;
这位张先生与 众不同,看一回要二十四吊。(官场现形记) (15)倘若舍不得出钱捐,好在他们亲戚故旧各省都有, 一个保举总得好几百人,只要附个名字在内,官小不要,起 码亦是一位观察。(官场现形记) (16)何师爷道:“太尊办了这数十两万银子的捐款, 还怕替晚生对付不出一个京官来?起码至少一个同知总要 叨光的了。”(官场现形记) (17)又过了两天,徐大军机又把王博高叫了去,拿几 百银子交代他替王师爷捐了一个起码的京官。(官场现形记) 在上述的例子当中,“起+码”这一组合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数量词+起+码 这一组合一般放在句末,表示以某一数量为最低起点, 如例(1)-例(11)。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1个例句当中,“起 码”并不是一个词,而是动词“起”+名量词“码”的组合。

动词“起”表“起步”、“起价”,而名量词“码”仍代表 某一固定数目。例(1)中的“其中以一千元起码”是指要以 一千元作为一个起步价码来买卖。这里的“码”因为前面出 现的是数字,而且说明是招揽买卖,所以翻译为价码,是表 示一个抽象数字的量。例(2)的“总得五千起码”其实也是 “以五千为起点,作为一个量来算。” 这类“起码”不同于现代汉语程度副词“起码”的另外一个依据是,清代出现了六例“至少”和“起码”联用的句 子。这六例中的“至少”是修饰后面的成分的,我们很肯定 它是作程度副词用,表示最低限度。

(14)他们打起麻雀来,至少五百块一底起码。后来他们 打麻雀的名声出来了,连着上头制台都知道。(清·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上>) (15)你既当他是开古董铺的,你就去照顾照顾,至少头 二万两银子起码,再多更好。(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上>) 麻雀是当时江南盛行的一种牌,四人一局,属于赌博的 一种,每局牌是有一定赌注的,加的筹码越高,赌注越大。

例(14)子中“至少五百块一底起码”意思就是说他们打麻雀 牌,赌注是以五百块起步的,“至少”修饰“五百块”为最 低限度,这里的“起码”不可能是一个词,“码”是指筹码, 表示一定抽象的数量。例(15)的“至少头二万两银子起码” 亦是如此,文中的这句话是黄胖姑对贾大少爷说的,让贾大 少爷去买刘守厚的古董,文中说“至少头二万两银子起码, 再多更好。”从“再多更好”我们可以“二万两银子”是黄 胖姑要贾大少爷花的底价,起码也是“起+码”的结合。这 里的“起码”因为以一定数额的量为起点,其中隐含了“起 码”表示一个最低限度的用法。

第二类:“起码”一方面可理解为第一类中动词“‘起’ +名量词‘码’”的组合,“起”表示“起步”、“起价”,而名量词“码”代表某一数目;
另一方面“起码”也可理解 为现代汉语中的副词“起码”,表最低限度。如例(13)、 例(14)。

例(13)的“起码”可理解为动词“起“+名量词“码” 的组合,动词“起”表起价,“码”仍表示某一数目;
“起 码”也可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副词“起码”,根据句中“… …少了我不干,起码要送二万银子”,我们可以推断这里的 “起码”表最低限度,可用副词“至少”替换。例(14)中 的“起码”同样可作两种理解。“起码”开始从动量结构向 程度副词过渡,“起码”开始语法化。

第三类:“起码”作为程度副词使用 在例(12)中“起码”只能作程度副词理解,因为句中 并没有出现与“起码”有关的数量词,“起码”的前后也没 有出现对数量的描述,所以“起码”不能理解为动词“起” +名量词“码”的组合。例(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场 景和看马戏的场景差不多,即使其他方面都不一样,但至少 座位是差不多的。这里的“起码”表示最低限度。同样例(15) 中的“起码”也不能理解为一个动量结构,只能理解为程度 副词。通过句中的“官小不要,起码亦是一位观察”,我们 可以推断这里的“起码”同样表示最低限度。此后“起码” 作为程度副词开始广泛使用,“起码”完成了语法化。

参考文献 [1]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3]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1 [4]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04 [5]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4). 注 释 [1]张玉书等.康熙字典[M].中华书局,2004,P827. [2]刘苹.“音节语素化”的理论思考[J].语言理论研究, 2007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