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出租合同 > 四个老师的性教育 [率性教育打破孩子的玻璃心小学班主任工作实例几则]

四个老师的性教育 [率性教育打破孩子的玻璃心小学班主任工作实例几则]

来源:出租合同 时间:2019-10-04 08:00:51 点击:

率性教育打破孩子的玻璃心小学班主任工作实例几则

率性教育打破孩子的玻璃心小学班主任工作实例几则 学生在小学阶段,心理变化处于易形成也易改变的阶段, 也就是心理变化的不稳定性。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 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 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 的能手。

那么,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其身心同步健康发展, 就是我们小学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要面临的新课题。

案例一:“假如他是我儿子。” 做为老师,我们常说,把每个学生都视如己出。随着自 己成人妻,成人母,也随着自己年龄和教龄的不断增长,我 开始意识到,“视如己出”这四个字,说起来轻松,做起来 难。原因有三:一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生的家庭背景,不 同家庭出来的孩子,老师是无法用自己的爱去诠释的,老师 的爱的方式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二是老师对学生的爱,一 定是想让这个孩子好,但家长不一定理解,因为有时家长希 望孩子的发展方向和老师希望孩子的发展方向是相背离的。

三是每个老师对自己的孩子,都不一定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 甚至都没有时间去全身心地关爱。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本人 认为,对每个学生“视如己出”是不现实的。虽然我们做不 到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但是,老师应该尽自己最大 的能力去关爱每个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出现问题时,常常 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他是我儿子,我会……”小阳,出自单亲家庭,为父母婚姻失败而买单的,不是 大人,而是孩子。“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一定有问题。”开 学没几天,他就和同学打架了,我借机和小阳的妈妈详谈了 一次,从谈话中可以听出来,小阳妈妈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 工作出色,在单位是领导,而且还是管人的领导。她认为, 孩子的毛病都是小事,孩子单纯,可爱,不会主动攻击别人。

而且有什么事,应该让孩子自己解决。我让小阳妈妈换 位思考对方家长的感受,她表示对我工作和对方家长的理解, 诚心道歉了,也答应会管教孩子的。

但我看得出来,这是在应付老师呢。

你不管,我管!我开始了对小阳立体式、全方位的教育 轰炸,只要他犯错,我就很严厉地批评他!严师出高徒,在 我的铁面教育下,小阳进步特别大:上课时不打扰其他同学 听课,下课老老实实在自己的座位上呆着。这时的我,对自 己的劳动成果特别满意,心想:每天的生气、挨累、费心终 于有了成效,家长一定也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很快就会打来 电话感谢老师的。正当我沾沾自喜的时候,小阳妈妈真的打 来了电话,可内容却让我大吃一惊。

“李老师,想和您谈谈,前几天,我们一家出去吃饭, 在席间,朋友们都表扬小阳是个懂事、文明的孩子时,他大 哭起来,说再也不想上学了,老师不喜欢我,我不能和同学 玩。”小阳妈妈和我说了很多,没有指责老师的意思,只是 向我反映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现,和上学后的变化。话语中,小阳的妈妈的心情我非常能理解。挂了电话,我问自己:“如 果小阳是我的儿子,我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问完自己, 我很快有了答案,因为我也是妈妈! 从那天后,我开始常和小阳妈妈联系,灌输给她我的教 育理念、班里其他孩子发展的情况、小阳的不足和进步。在 小阳妈妈理解、支持我之后,我开始对小阳温柔起来,另外 意外的是,他的进步反而更大、更快了!作为老师,之前的 我没有错,但作为妈妈,之前的教育方法我很难接受。现在, 我成了小阳的妈妈,我更会教他了,他也很喜欢我了! 案例二:“偷偷地爱她。” 她叫小诺,是我们班最小的学生。其实从年龄上来看, 她比其他学生还要大上半岁,可从其他方面看,说她小,所 有老师都会连连点头。她是全班个子最小的,胆子最小的, 声音最小的,就连饭量都是最小的。小小的她,开学初从来 不说话,总是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比起那些小淘气们,老 师们并没有太注意她的行为。然而,适应周刚过,她就渐渐 被所有老师发现,几乎在同一时间,所有科任老师向我反应 了她的情况。上课坐得很直,眼睛也不离开老师,可提问的 时候什么也说不出来;
作业上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可课堂上 做的练习从来没对过;
有个小毛病,还没等老师批评教育, 她就已经哭得说不出话来。如果你觉得她上午表现得不好, 那她下午的表现则让你更加头疼。每天午休后,她不是闷闷 不乐,甚至哭着要回家,就是到周公那里(睡觉)呆上一下午。其实,不用其他老师来和我说,早在新生家长见面会上, 我就已经注意到她了。现在,和其他的老师意见汇总后,我 总结了小诺的主要“ 症状”——听不懂话、自理能力很成 问题。

为了尽快让小诺适应小学生活,最大限度缩短她和其他 学生之间的差距,我决定从接近她,让她对我没有畏惧感开 始。首先,我要和小诺的家长取得联系。在一次长谈中,我 了解到,小诺之所以什么都比别人慢,原因是,她接触外界 的时间比别的孩子少,与其说是少,更准确的说法是没有, 她在上学前根本没接触过外界。她的家长认为,现在的社会, 灯红酒绿,对孩子的诱惑太多,而他们的孩子又是个女孩, 长大后会让他们很担心的。所以,为了让小诺“单纯”一些, 他们杜绝了一切让她了解外界的机会,这包括不让她看电视, 大人不当着她的面聊天等。我又了解到,小诺的妈妈是一名 小学老师,同是班主任的她要教两门功课;
她的爸爸经常外 出学习,工作很忙。他们很想好好照顾孩子,可不久前小诺 的奶奶又瘫痪在床,照顾老人的重任又落在了小诺妈妈的身 上,所以,她几乎没有时间教育小诺。了解了这些之后,我 对家长的埋怨立刻消失了,我非常同情和理解他们,这也更 加坚定了我要“改造”小诺的决心。小诺的家长都非常内向, 为人老实、单纯,在他们的要求和我的综合考虑下,我对小 诺采取了“偷偷”爱的方式,这样可避免家长的敏感和孩子 的自卑心理。可能是因为我是班主任的缘故,无论我对小诺怎么和蔼, 她对我总是躲躲闪闪,胆胆怯怯。一次,她感冒了,没有去 上体育课,我为能和她单独呆在教室里而窃喜。在半个小时 里,我用孩子的语言、动作和她交谈、游戏,她对我终于放 下了畏惧,我看到了她从未表现过的开心。正当她抱着我、 亲我的时候,下课了,同学们走进了教室,她马上又回到了 座位上,不敢看我。她的举动使我明白,要真正和她建立亲 密关系,必须要长时间地和她单独在一起,陪她玩。这可怎 么办呢,在学校里不可能有和某个学生长时间单独接触的机 会。我考虑再三,决定向小诺的家长“借孩子”。正赶上小 诺的爸爸又出差了,她妈妈出于对我的充分信任,也觉得我 替她带孩子,她可以好好照顾老人,所以答应了我。喜出望 外的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下班后把她带回了家。为了让 她吃好、住好,我特意让父亲做了她喜欢吃的胡萝卜和肉, 还给她洗了澡,陪她看电视,做游戏。因为我不用做其他的 事情(如家务),只是带她,所以做完了这些,刚好到了睡 觉的时间。哄她睡着后,我开始回想她告诉我的秘密:同桌 总欺负她,她不喜欢吃辣的东西,她不会告诉其他同学来过 我家等。第二天,她在学校里意外地在我的课堂上发言了, 我高兴极了。就这样,一学期下来,她共有三次晚上和我一 起学习、活动,我成了她的好朋友,好姐姐,她甚至叫我“妈 妈”,她对我无话不说,我也成了她在学校里的依靠。

改变她的性格后,我开始关注她的学习了。数学考试,她总是不及格;
语文听写生字,刚刚教过的字她又写错。怎 么办?没有别的办法,熟能生巧、勤能补拙,补课!我让小 诺的家长每天晚点儿来接她,虽然我不能多教她多少知识, 但至少可以辅导她把作业写完,而且也给了小诺的妈妈做饭 和先服侍老人的时间。就这样,一学期下来,她的字不会再 写到格外了;
十以内的加减法,她可以不用数手指了。

几个月的付出,换来了小诺的成长,家长会后,小诺的 爸爸哽咽着对我表示感谢。他说,现在的小诺可以在家庭聚 会上为大家背古诗了;
在楼道里看见邻居,她会主动说:“阿 姨好”;
她经常在家提到我,和所有人说她喜欢我;
她比以 前开朗了,有说有笑了,更愿意上学了。这些变化,是他们 当父母想不到的,也没敢期望的。听了他的感谢,我觉得有 这样好的家长,我做好份内工作,就算再辛苦也是快乐的。

到现在为止,班里的其他同学和家长也没有人知道我和 小诺之间的秘密。虽然我现在不教她了,但我对她的爱没有 消失,我还在一直默默地关注她,偷偷地爱她。

案例三:“沟通的艺术。” 相信每位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面对犯了各种各 样错误的学生的家长时,往往是带着指责的态度、批评的语 气,向家长表述孩子在校的表现。多数的家长也都会先为孩 子给老师添的麻烦表示道歉,然后当着老师的面数落孩子一 番,接着再让孩子表一表决心,最后对孩子狠狠地说:“你 等回家再说!”可对有些学生而言,身上的问题不会在老师和家长的一两次沟通后就得到很好解决,通常是每隔几天, 老师就需要找这些问题学生的家长谈话。刚开始,问题学生 的家长还能周而复始地套用道歉——数落——表决心—— “你等回家再说!”的公式,但被老师告过三五次状后,他 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认为,如果老师找其谈话, 就一定是他们的孩子当天又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老师又要 批评、指责他们,而其孩子所能犯的错误,他们也猜得八九 不离十,于是他们开始逃避老师。这样,教师和问题学生的 家长之间的距离就产生了,如果教师的年龄比家长小一些, 这种距离产生的几率就会很高;
如果家长在其生活圈里有一 定的地位和身份,这种距离产生的几率就会极高。这种距离 一旦产生就很难消除,这样也给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带来了 更大的困难。

小童,就是一个给老师和家长带来这种问题的问题学生。

他是我记住的,我们班第一个学生的名字。新生家长会后, 有个家长向我来反映,让我小心小童,因为她的女儿和小童 念过同一家幼儿园,而她和她女儿对小童的印象十分不好。

开学后的第一天,小童就用行动证明了那位家长对他的评价。

开学典礼上,他和站在他前后的同学打了起来;
间操时,他 看到高年级同学做操的样子后,兴奋地在队伍里跑来跑去;

课堂上,老师给同学读课文,他就在座位上唱歌;
中午吃饭 时,他把自己不喜欢的菜放到别的小朋友的碗里……可以说, 他把入学第一天所有学生身上会出现的问题,来了一个大集合。我在默默地忍受中观察了一个礼拜,决定必须和孩子的 家长交流一下。

为了让家长认识到其孩子问题的严重性,我策略性地暗 示他们,如果孩子自由散漫、毫无约束力的状况不及时改变, 学校会从大多数学生及其家长的权利考虑,退去小童的学籍, 明年再接收他入学。令我没想到的是,孩子的妈妈哭着告诉 我,孩子已经7 岁了,就是因为去年报名时,学校发现他根 本无法控制自己,所以当时没有接收他,要是孩子今年还不 能正常入学,等到明年,孩子可就8 岁了。我立刻意识到, 孩子的问题比我想象得要严重,因为他的表现告诉我,他不 但没有在“回读”的一年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反而在这一年 里进一步巩固了他的自由散漫、无拘无束。那么,孩子的问 题不是一天两天了,家长也意识到了,为什么一年多来没有 什么改善呢?我带着疑问,找来了孩子的爸爸。果然,孩子 爸爸的态度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他认为,小童比别的孩子 要聪明、成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能做别的孩子不敢 做的事情,他始终坚信“淘丫头出巧的,淘小子出好的”真 理。所以,每当幼儿园老师找他反映孩子的表现时,他都满 不在乎。

当对小童以及两位家长的心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 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能再像幼儿园的老师那样,只 是单纯地“告状”,而应在每次指出孩子的问题后,给与家 长一定的指导和方法,这样才不枉大学四年的学习,不愧为师大附小的老师。我的初衷还是好的,可前提是要家长听取 我的意见才行。两个月后,孩子的问题总是“按下葫芦起了 瓢”,孩子经常是爸爸来接,我和孩子爸爸的距离也就产生 了。我发现,每天他来接孩子时,都站在离班级队伍特别远 的地方,远远地招手把孩子从队伍中接走。

面对家长的这种行为,我又开始了反思。我先是了解了 孩子爸爸的工作情况,原来他是大学的老师,还是有一定社 会地位的,那么,他对我的逃避甚至反感,我完全可以理解 了。虽然孩子的妈妈能够理性地认识孩子的问题,但看起来, 在孩子的问题上,其爸爸的态度在家中还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孩子的接送又都是爸爸负责,权衡再三,我把突破口定在了 孩子爸爸的身上。

利用大学里学习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我设计了一 个“表扬取代批评”的方案,试图缩小我们之间的距离。具 体实施办法是,找到孩子身上独特的优点并放大,让孩子的 爸爸发现,老师和他一样,也认为小童是难得的可塑之才, 这样,家长知道老师和他想的是一样的之后,自然会拉近我 们之间的距离,甚至会听取老师的某些看法和意见。

在这个案例中,我总结了如何和家长沟通的艺术手法。

人们都是喜欢听赞扬的话,家长都是喜欢夸孩子的话。确实, 孩子批评多了,家长自然不会对老师再有好感。要想让家长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听取老师的意见,首先要做的是让家长和 老师站在一起。对那些已经和老师产生距离的家长,教师就要采用艺术的手法,让家长明白,你和他一样喜欢、欣赏他 的孩子,这样,家长才会认同你的方法。

当然,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是家长和老师一起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当这个前提构造好之后,教师就要 对孩子的问题对症下药,只要孩子的问题在教师的教诲和引 导下彻底解决,那么,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也就不再存在 了。所以,发现问题,和家长共同面对问题,只是教育学生 的突破口,运用理论知识和教育经验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教 师值得思考的。

于伟校长在担任师大附小校长工作后提出“率性教育” 的全新理念,就是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保护天性、尊重个 性、培养社会性。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每天面对几十个充满 天性、个性不同的孩子,用教育的手法培养他们的社会性。

所以就要求“教师要继续学习。能胜任你现在的工作,是你 继续学习的惟一重要理由。”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于伟.东师附小教育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4. [2]戴安娜·帕帕拉,萨利·奥尔兹,露丝·费尔德 曼.孩子的世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幸福在心[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2012.[4]程宇.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1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