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适应性是学生适应素质结构的核心成分,指导学生改善 学习适应性是培养良好适应素质的重点内容。从20世纪90年 代至今,我国学者掀起了一股研究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热潮, 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对这些成果加以简单概括。
一、学习适应性的概念、检测工具及其功能 2.学习适应性的功能。
(1)促进学业进步。学习适应性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 有不容忽视和低估的影响,良好的学习适应性是学生取得学 业进步的重要保证。戴育红的研究证实,学习适应性和智力 都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程度大致相同的显著影响;
刘衍 玲的研究则从作用机制上揭示了学习适应性对中等生的学 习成绩具有直接影响,但对优等生和差生的影响较为间接。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指导,是转变学业不良学生 并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途径。
(2)维护心理健康。学习适应性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 要成分,学习适应状况的改善将增进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 程度。宋广文研究指出,学习适应性强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水平也较高,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理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有关“学习适应性”研究的现状 总结、概括我国有关“学习适应性”的文献资料,笔者 发现主要有以下五类研究:
1.调查报告,这是最常见、最基础的,重点是如实地反 映某一群体的“学习适应性”状况。调查报告一般就是选取 研究对象,利用学习适应性标准化量表进行测试,写出这些 对象的特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戴育红所写的《小学 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王泽欢、钟文龙所写的《佛山高一 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与诊断》;
白晋荣、刘桂文、郭雪梅 共同写的《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均为此类型,它们都 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学习适应性量 表”(AAT),分别在不同的学校选取了不同年级的学生进 行普测,然后写出调查报告。
一般这类研究样本较大,可以在调查报告中看到某一类 群体的学习适应性的总体状况,各个适应性等级的比例等都 会反映,给人以宏观上的学习适应性印象,但它们都是最基 本的事实报告。至于如何利用调查结果对不良问题进行调适 与改进在这类报告中却没有,而且每个调查采用的调查工具、 所反映的角度、问题及测量程序都存在差异。
这类研究是基于调查基础上的有关适应性项目的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说明影响适应性的因素。它比调查报告要具体, 把研究对象放在相应背景下进行探讨,但所选样本的不同很可能会影响结论的适用性或泛化。
3.模式构建,这是一类“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研究, 主要是对“学习适应性”理论本身的探讨,研究“学习适应 性”的内涵与各组成部分的内在关系,重视其普遍性规律及 研究方法的广泛适用性,是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研究者在 许多调查或比较的相关结论中,寻找学习适应性的共同机制, 概括提炼出一些因素,构建普遍化模型;
再进一步编制出可 用于实践性研究的工具——量表或问卷等。虽然不同的研究 者在不同的研究思考中会有不同的模型设想,但总体上都为 以后的调查研究或比较研究,对更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提供 理论指导和可行性根据。
4.验证性研究,是在接受广泛应用一种新的学习适应性 理论模型及其工具前,通过实验或调查应用,对“学习适应 性”的有关理论模型及其量表进行检验的研究。一般都是通 过对被验证对象的信度、效度等分析、检验来评价其价值所 在;
一旦通过了此类研究,认为是可以接受的,那么某一种 理论模型及其测验或问卷性工具才可能被应用。当然,在验 证性研究的过程中,可能会根据具体的环境范围对对象的某 些非本质性内容进行相应调整、修改(如:改变量表测题的 语言、删除有些项目等)。
5.应用性研究,这类研究是基于以上几类的研究,应用 性研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适应性的指导,诸如:上学习 适应性辅导课、组织学习适应性团体咨询,等等。它们基本走上了有组织的应用研究的轨道,但在学科渗透以及具体学 生的干预上尚属萌芽阶段。
参考文献:
[1]戴育红.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教育导刊, 1997,(1):15-17. [2]刘衍玲.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001.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