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出售合同 > 采茶舞蹈 地区采茶舞蹈教学中三道弯的应用

采茶舞蹈 地区采茶舞蹈教学中三道弯的应用

来源:出售合同 时间:2019-11-15 08:23:35 点击:

地区采茶舞蹈教学中三道弯的应用

地区采茶舞蹈教学中三道弯的应用 摘要:研究江西地区采茶舞蹈教学中“三道弯”的应用 的目的在于了解这种舞蹈姿态在采茶舞中的特殊表现,找到 加强“三道弯”应用方法,提升采茶舞蹈教学品质的途径。

本文介绍了江西采茶舞中“三道弯”具体表现形式,分析了 运用“三道弯”在采茶舞中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强“三道弯” 的应用,提升采茶舞教学质量的举措如下:加强基本功教 学;
加强采茶舞蹈文化背景的讲解;
加强情感训练与舞蹈动 作的结合。

关键词:江西;
采茶舞蹈教学;
“三道弯”;
应用 舞蹈中出现的“三道弯”形态主要是指头与胸、腰与臂、 胯与腿互为反方向,整体体态出现“S”型的一种舞姿,既 有静态的“三道弯”也有动态的“三道弯”。这种舞蹈动作 是东方国家舞蹈中常见的姿态,在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类型 中,比较典型的“三道弯”动作包括有傣族舞蹈如“孔雀舞”, 北方地区的秧歌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采茶歌舞以及藏族 歌舞等等。

1江西采茶舞中“三道弯”具体表现形式 江西地区采茶舞蹈具有载歌载舞的特点,既是地方民间 戏曲的一种,也属于民族歌舞的范畴。江西采茶舞中典型的 舞蹈动作包括“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三种, 而这三种最具代表性舞蹈动作中恰恰也是“三道弯”舞姿的 重点展示。1.1矮子步 这种舞蹈动作与采茶舞诞生于茶山茶园一样来自于最 质朴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茶农们摘茶、倒茶过程中极其常见 的一种劳动状态。矮子步是采茶舞中“生”角的主要舞步, 也就是男性演员最常表现的舞蹈动作。由于采茶作业中一般 由女性负责摘下茶叶,而男性时常负责背茶篓等负重工作。

当女性将茶叶倒入背篓中时,男性往往必须下蹲,久而久之, 这种最自然的劳动姿态被民间艺人们纳入了采茶舞蹈中,形 成了极具茶乡特色的“矮子步”。江西采茶舞中的“矮子步” 分为矮桩、中桩、高桩三类。中桩与高桩为半蹲与浅半蹲, 矮桩为深蹲且脚后跟抬起。在蹲身时,演员上半身略略前倾, 膝盖弯曲,从侧面看就形成了由背、臀、膝的弧线形成的“三 道弯”姿态。“矮子步”中的“三道弯”在表演过程中主要 展示的是上半身的韵律动作,一般分“上下”、“前后”“、 八字”三种韵律,指在腕、肩的动作中,上半身与之配合做 上下、前后、横八字的摇摆。

1.2扇子花 “扇子花”与“矮子步”的不同在于,这种舞蹈形式完 全依靠辅助型的道具―――扇子完成。这种同样来源于日常 茶业劳动的动作本质上展现的是茶农摘茶过程中一手执扇 持续扇风,目的在于为茶叶降温,从而防止高温导致的茶叶 品质下降。经过艺人们的重新加工和创作,扇子逐渐演绎成 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劳动或生活用具,比如舞蹈过程中如有需要,扇子忽而化为笔,写字绘画;
忽而化为鞭,起舞挥斥;

忽而又为篮、为锄头等等。可以说,扇子这种道具在采茶舞 中成为了最多面的可变形道具,为采茶舞蹈增添了无穷兴味。

具体到男演员的舞蹈表现中,“扇子花”主要是“矮子步” 的进一步丰富,比如演员一边走“矮子步”,一边挥舞扇子, 位置或在头顶,或置于胸前,或在腰间均可。配合着上半身 的摆动,扇子也同样舞出上下、左右、横八字的韵律。但是, “扇子花”真正能够更多衬托演员舞姿的却是女演员的台步, 也就是“旦”角。女演员挥舞扇子过程中,身体自然地左右 摇摆,展现女性婀娜身形,表达采茶女在茶山茶园中漫步的 情形,不仅使身体呈现出极其妩媚的“三道弯”姿态,而且 使舞台表演层次更多、气氛更加热烈。

1.3单袖筒 这种采茶舞中专门为“丑”角定制的戏曲服装形式,且 只有一只左袖袖筒。这只独特的袖筒源于茶农日常劳动时常 常以左手袖筒拭汗或充当临时茶篮等用。民间艺人经过加工, 将这只袖筒作为了表现人物角色情绪变化的外在符号。比如 表达喜悦情绪时,袖筒“龙飞凤舞”;
愤怒的情绪则是“拂 袖而去”;
羞愧时以袖筒遮面;
悲伤时垂袖站立;
上下挥动 则是“再见”等等。许多曲牌或剧目中的茶童一角就常常采 取一类经典舞姿:演员双膝略屈,上半身微微左倾,左手袖 筒搭在肩膀,右手执扇边走边舞。这样的舞蹈动作除了展示 出“三道弯”姿态外,还让演员的行动具有更为丰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舞蹈动作更加富于表现力。

2运用“三道弯”在采茶舞中的重要意义 2.1当前采茶舞中“三道弯”教学中的不足 过于简单化的机械式教学影响了学生对采茶舞蹈背后 深刻的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是当前采茶舞中“三道弯”教 学比较典型的不足之处。由于舞蹈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肌体 记忆的培养,在舞蹈动作教学中只注重对具体动作的强化记 忆教育,忽略了对其中包含的采茶文化的教学,造成学生只 能通过不断的重复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效果。然而,缺乏文化 熏陶的舞蹈动作很难恰当地体现舞者的心理感受,也就难以 展现“三道弯”背后蕴含的茶乡生活的纯朴与美感。

2.2向学生传达更加深刻、生动的茶乡文化 结合“三道弯”的舞蹈动作教学,加强对茶乡文化的深 入教育,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三道弯”这种源出于最真实、 “草根”的茶乡生活的舞蹈中内含的茶农们的人生态度、生 活情怀、精神状态;
又比如采茶戏曲、舞蹈中描写的人物形 象绝无雷同、神形毕现的特点;
以及采茶舞中的“生”、“丑” 角色或幽默诙谐,或装疯卖傻;
“旦”角则通常活泼俏皮、 聪明机灵等。另一方面,江西采茶舞是不少客家先民在日常 生活劳作中总结形成的文化艺术形式,体现了客家人从遥远 的中原腹地迁移到长江中下游茶乡过程中与艰难的自然环 境互相搏斗、共生共荣的历史。舞蹈既展示了普通茶人的寻 常琐事,也蕴含着客家先民与自然和谐共处、勇于面对环境的挑战并顽强生存、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这在采茶舞中都 有所体现,应当在“三道弯”舞蹈教学中有所突出,从而让 学生对客家文化、茶文化产生更多的共鸣,进而促进舞蹈教 学中融入更多的民族情感。

2.3理解“三道弯”和采茶舞中更多的美学价值 与北方秧歌中的“三道弯”相对硬朗、跳脱及云南“孔 雀舞”中的“三道弯”多呈静态不同,江西采茶舞中的“三 道弯”展现的是茶乡舞蹈特有的连贯性、流动性、生活化。

采茶舞中的“三道弯”在姿态形成过程中更多是如流水般的 弧线形态,不仅突出了舞蹈演员肢体的轮廓,强调了人体健 康、愉悦的曲线美,而且通过舞姿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 的含蓄美、内敛美。江西采茶舞的“三道弯”凸显的一种圆 润、流线型的茶乡、水乡之美,正如中国古人品茶、斗茶时 追寻的茶汤之“淳淳光泽”,既应明艳动人,又不应锋芒毕 露、咄咄逼人。

3加强“三道弯”的应用,提升采茶舞教学质量的举措 3.1加强基本功教学 从最能体现“三道弯”舞姿的“矮子步”、“扇子花” 和“单筒袖”的舞蹈动作不难发现,提升采茶舞教学中“三 道弯”应用的关键环节在于强化基本功,也就是演员的膝盖 功夫和手腕功夫。膝盖功夫的强化为的是促进演员在半蹲、 深蹲表演“矮子步”时既能够最准确地展示舞蹈所要表达的 内容、情节,也就是表演到位,又能够在这种实质上极其耗费体能的舞姿中坚持足够长时间,从而满足整场舞蹈从头到 尾的表演质量要求,不至于因为到后半场时体力不支而使 “三道弯”走形或跟不上节律。手腕功夫的强化在于使扇子 的挥舞不仅能够达到“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缭乱的目的,又 能够有足够的力道控制扇子飞舞的速度与频率,不至于在过 快的速度中失手让扇子脱手而出。同时,足够的手腕灵活性 和力量也是确保袖筒在舞动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展开袖 面,避免因为手腕挥动幅度不足引起袖子打结等问题,影响 舞台表现力或者达不到舞蹈讲述情节的要求等。

3.2加强采茶舞蹈文化背景的讲解 采茶舞兴起于宋元,成型并繁盛于明清,这种历史悠久 的民间舞蹈是一代又一代艺人在不断总结和汲取现实生活 养料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结晶。在采茶舞蹈中,可以说每 个舞蹈动作的背后都有或多或少的历史渊源或民间故事与 典故,理解了这些背景文化,现代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才能 更好地做到情景交融。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当下 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尽可能多了解采茶舞生存的自然 环境、人文特色,比如播放江西茶山茶园中采茶人的生活片 断,观看民间采茶舞蹈艺人们的表演,有条件时也可以带领 学生深入茶园现场观看茶农的劳动与生活等等。

3.3加强情感训练与舞蹈动作的结合 舞蹈不是单纯的肢体动作展示,而是以身体语言传达情 感、用动作讲故事的立体艺术形式,因此舞蹈演员不能如同参加竞技比赛的运动员般只讲究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 等,更重要的是强化演员在肢体动作中传达情感的能力。对 于采茶舞蹈应用“三道弯”提高教学质量来说,与加强基本 功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同等重要的还有加强学生们的情感 训练,要让学生能够对茶乡人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等有所感悟。从某个角度说,只有当采茶舞者能够以足够充 沛的情感投入其舞蹈动作中时,舞蹈才能具有生命力。教师 应当尽量带领学生深入生活,来到茶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景 中,切实感受被茶香围绕的清爽,体会茶人披星戴月摘茶、 制茶的辛劳,欣赏冲泡茶汤过程中形、色、香、味的各种独 特现象,从而真实感受以茶文化在茶人生活中深入骨髓般的 影响,由此在舞蹈中能够有感而发,使“三道弯”的应用更 加血肉丰满。

4结束语 “三道弯”作为东方国家民族民间舞蹈中既独特又常见 的姿态在中国传统舞蹈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就江西采茶舞来 说,“三道弯”与“矮子步”“、扇子舞”“、单袖筒”一 起共同形成了采茶舞姿的灵动、跳脱、活泼、幽默,既成就 了采茶舞,也让“三道弯”有了茶乡舞蹈独特的印记。加强 “三道弯”在采茶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应当充分结合历史文化 的传承,让学习者在深刻领会这种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 背景的基础上以肢体动作再现茶文化的内蕴,由此既提升采 茶舞的教学品质,又实现了茶文化的广泛传播。参考文献 [1]董雪.浅谈“三道弯”在不同民族民间舞蹈当中的体 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2)71-72. [2]温卫玲,谢莉.论赣南采茶戏在高师教育中的传承 [J].教育教学刊,2009(11):81. [3]赖丹.舞中三绝―――赣南客家舞蹈艺术中矮子步、 单袖筒、扇子花的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5(4):90-94. [4]张琼.敦煌舞蹈和民族舞蹈中的“三道弯”[J].大众 文艺,2010(03):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