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出售合同 >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_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_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

来源:出售合同 时间:2019-11-13 08:50:42 点击:

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

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 【提要】原创医疗器械及医学技术不足是我国在医疗卫 生行业处于落后地位的主要原因。对于医学生创新能力及创 新思维的培养是医学发展的要求;
然而,对于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一直是我国医学生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造成医学 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该文通过简单分析我国 医学生教育现状,提出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举 措,谨为推动我国医学教育培养和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医学;
创新思维;
交叉学科;
学生, 医科 纵观医学发展史,每一项医学难题的破解,每一次重大 科研成果的成功,每一项医疗器械的发明、改进,每一次医 疗技术的改革,均离不开创新。创新不仅能够促进医学发展, 还能够提高我国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地位。目前,我国原创医 疗器械、医学技术及医学创新不足,在医学的发展上处处受 制于人。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医学生是医 学发展的必然需求。

1我国医学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主要侧重于专业基础和理论知识的 传授,较少有系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同时也忽略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对于医学生来 说,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是成为一个医生的基本条件, 但是如果没有系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那就仅仅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而不是能够解决医学上的 疑难杂症、发明医学新技术的医学科学家。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都是空谈。在实践过 程中,不仅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还可以发现理论的缺陷, 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寻找弥补不足或改进的方法,有利于创 新思维的激发。对于医学生来说,在本科学习阶段的前3年 以理论学习为主,在接触临床课程后逐渐开始在医院见习、 实习,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医学生培养的数量多,在见习、实 习时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很难在实践中发现临床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提高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 力。其次,在教授理论课程中,尤其是在临床课程的授课过 程,很多教师均会倾向性地把自己在临床实践的经验传授给 学生,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少走弯路, 但是该做法同时也带领学生走向一个误区,认为教师课堂上 传授的一定是正确的,容易形成“唯师”式的盲从,不利于 医学生思维的发散。在此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医学生只能 是照搬教科书,不懂创新的知识型人才;
而不是能够推动医 学发展的、勇于创新的、解决医学疑难杂症的医学创新型人 才。

2落实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措施 2.1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注重交叉学科的学习 创新思维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知识、经验、方法、智力 等思维素材[1]。创新思维虽然注重“新”,但这种“新”并非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而是建立在基本知识之上,对其 结构、理论、应用而产生的新的想法。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 创新思维只能是一个“贫乏”、“空洞”的思维空间。而且 有事实表明,知识的广博程度与创新的质量密切相关,积累 的知识越多,创新的维度越广,创新的触发点就越多。医学 是在大量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理论与实践是 其主要的组成部分。纵观医学发展史,在医学领域取得卓越 成就的均具有高学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医学领域,只有 具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创造新的高度。医学生教 育往往是以培养临床医生为目标,在整个本科学习期间,学 习内容均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变化、诊断、治疗等相 关,而忽视了交叉学科的学习。交叉学科的学习可以培养医 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易于突破定势思维。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综合工程学、物理 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 的变化,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2]。目前, 我国高度原创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是该学科的 产物。该系统的发明来源于一位妇产科医生对于超声波终止 宫内妊娠的构想,而该系统的产生则是临床医学、工程学及 信息学的综合产物。同时,在该系统的基础上又发明了用于 理疗的“阿是治疗仪”和用于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海吉 星”;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不仅能了解临床医生的需求,还能 顺应临床医生的需求进行创造或改进相关医疗器械。边缘学科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我国原创医疗器械及医疗技术的发展, 还有助于突破原有专业的限制,获得更高的研究成果。有数 据表明,自1999~2004年以来,医学生理学诺贝尔奖得主中 约84.6%为非科班出身。同时,作为美国著名的“常春藤” 大学如哈佛大学、康纳尔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等先后投巨资成立了跨越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 的交叉科学研究所或研究中心[3]。由此可见,交叉学科的 学习更有利于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形成。

2.2以批判性思维为前提,平衡发展、发散思维及聚合 思维在传统教育下的学生,普遍表现为“惟上惟书”式 的盲从于权威,而这种情况在医学生身上表现更为突出。临 床医学起初为经验性学科,医生的经验在临床实践中占有重 要地位,而在这种医学模式的引导下,极易出现“惟上惟书” 式的盲从。而现在,医学模式已从经验医学转变为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 础之上[4]。毫无疑问,在临床工作多年的专家临床经验特 别丰富,但是在进行医疗决策时应遵循证据而非经验。身为 医学生,要学会在对知识的记忆、接受、理解的基础上独立 思考,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
要以求真为目标,勇于怀疑, 不“惟上惟书”,敢于批判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这样才能 不断突破自己,提高自己[5]。在临床实践中,以批判性的 眼光看问题,就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
以批判性的眼 光审视问题,就能打破条条框框的禁锢,挑战权威界定的标准,才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及创新思维的形成。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对已知 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 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 [6]。聚合思维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根据自己的知识、 经验,利用已有的线索、信息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 临床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对这类疾病的 鉴别诊断就是发散思维的过程,针对其临床症状、体征、影 像学表现延伸出很多鉴别诊断;
而如何鉴别这些疾病并最终 得出诊断则是聚合思维的过程,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 体征及相关的辅助检查,一步步抽丝剥茧,最终得出确切的 诊断。这是临床思维的2个过程,同时也是创新思维必不可 少的2个方面。对于每一项创新的成功均包含着批判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相互碰撞,在多次碰撞之后才有了 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求真的思想, 不“惟上惟书”,敢于挑战权威,突破定势思维,是创新能 力及创新思维培养的前提;
同时,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寻求 思维的广度,以聚合思维为支持点,挖掘思维的深度[7]。

仅依靠发散思维通常能探索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往 往拿不定主意,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仅依赖聚合思维, 就会导致眼界狭隘,往往得不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效果。

因此,在创新的一般过程中,批判性思维是前提,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在思维的连续阶段中常互为主次,并相辅相成, 同为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不能厚此薄彼、顾此 失彼[8]。

2.3鼓励参加国际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活动 国际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活动是每一位医学生的必修 课。医学生的培养强调“专”,国际学术研究会议的发言人 均为本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听取他们的研究报告,了解医 学前沿进展,不仅能够开阔视野,为创新提供更广阔的思 路;
同时还能够有机会与国内外学者面对面地探讨和交流学 术问题,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另外,医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大家独特的思维优势,还可以解决 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也是思考 的过程,其可以加强思维的训练并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对 于医学生来说,良好的学术氛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一方面 可以开阔医学生的眼界、激发创新灵感;
另一方面可以激发 医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同时,大家相互交 流可以促进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形成大 家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学术风气。

2.4开展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导,即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上 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座位上奋笔疾书;
而 是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加以调换,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上 课需要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制作幻灯片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讲授,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这种授课方式不仅能够增 加学生的主动性,还能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及解答 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兴趣教学 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通过课堂上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交流,不仅能提高学 习的质量,还能够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对话型教学模式,培 养其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9]。课堂上不应该仅限于 对知识的学习,还应与同学一起探讨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如果学生对某一项研究感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其完成课 题的申报、实施和结题。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学到更多课堂 上学不到的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对教学质量进行合理地监测,将测验和评价 变成指导和监控教学实践过程的手段,杜绝考试以为导向的 教学和学习策略[10]。

2.5培养团队意识一项重大科研成果的诞生,其过程往 往是曲折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从不同 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领域去解决研究中的难题。例 如,研究恶性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超声学、影像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 共同探讨如何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前提下高效且精准地杀 灭肿瘤细胞,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在遭遇瓶颈时,不同 学科考量的重点也不同,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更有利于激发创 新思维。良好的团队意识更有利于创新型科研成果的诞生。总之,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但应具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要具有 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挑战权威的魄力,善于发现问题和创 新的能力,并能及时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医学生作为未 来医生的储备资源,其创新能力与我国未来医学的发展息息 相关。所以,在对医学生的培养中,要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 及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共同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 展。

参考文献 [1]谢孝洋.论创新性思维与思维定势的统一性[J].传 承,2009(22):84-85. [2]常宇,张琪,高斌,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全 方面培养模式―――校外实践与校内学习相结合[J].中国 教育技术装备,2014(2):88-89. [3]谢沛铭.论合并高校的学科融合[D].长沙:中南大学, 2003. [4]王艳,王欢,赵新利.循证医学教学探析[J].科技视 界,2013(36):171. [5]张梅,印勇.批判性思维:研究生开启科学创新之门 的钥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29-32. [6]张同斌.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9(2):90-92. [7]王传芸.《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75-78.[8]王海艳,邵喜武,姜维复.发散思维培养的理论依托 及路径选择[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21(2):
26-29. [9]袁华,李玉梅.案例教学法研究述评[J].才智,2014 (23):220-222. [10]辛涛,李珍,姜宇,等.美国教育标准化改革现状 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6):69-75.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