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出售合同 > 高考历史命题能力立意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命题立意

高考历史命题能力立意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命题立意

来源:出售合同 时间:2019-10-30 07:53:47 点击:

高考历史命题能力立意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高考历史命题能力立意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当前高考历史“能力立意”成为命题的风向标,命题的 形式不断创新,新材料、新情景试题成为常态。重视高考, 研究当下高考命题的方向和特点,进而切实改善课堂教学, 不但是应对高考命题的需要,也是落实新课改理念,实现素 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摘 要:
能力立意 课堂教学 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考历史命题 也相应进行了调整,“能力立意”成为命题的风向标。而“能 力立意”依托的载体就是新材料、新情景试题。这种类型的 试题是通过课本以外的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 判断信息、提取信息、合理解读信息,以及综合归纳、运用 信息的能力。以江苏卷为例,2008年命题中20道客观题新材 料、新情景比例占65%,2009年这类命题比例与2008年相当, 2010年这种类型命题占据了高达95%的比例,而2011年命题 则全部为此类型。考查内容也由传统的政治史、经济史这两 大主体不断向社会史、文化史等领域延伸。全国卷和其他各 省自主命题卷也与此相类。可见“能力立意”已经成为共识。

那么,我们的历史教学是否适应了高考的这一变化呢?任世 江教授就不无担忧地认为:过去一线教师“高考怎么考,我 们就怎么教”,现在可能“高考这样考,我们还不知道怎么 教”。如果平时教学过程不能渗透“能力立意”的要求,仅在高三阶段海量地训练新材料、新情景题,效率是低下的, 是无法应对高考的时代要求,更无从落实新课改理念。近年 来,在研究高考命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的探索,笔者 得出了点滴的认识。要适应当前高考的命题要求,落实新课 改理念,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做到“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

一、教材处理要有高度。

新课标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采用“模块—专题”式的结 构,避免了与初中阶段历史课的简单重复,适应高中阶段的 学习要求,有利于历史课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但 这样安排也割裂了历史内容本身的联系,显得孤立突兀。如 果学生初中阶段对通史的学习基础并不扎实,进入高中历史 学习会很吃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有高度,虽然 在教授的是模块专题史,胸中要有通史的脉络,必要时及时 打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三大模块之间,或相关的单元 之间的经络,高屋建瓴,才能游刃有余。例如,讲述政治史 模块“辛亥革命”这一课,要联系经济史模块“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这一内容才能使学生明白革命的必然性。讲述 经济史模块“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这一单元,要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个 单元,将其放置在“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这个高 度处理,着眼于全球史观,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因果联系。

在课文内容处理上,也要由重点关注细节知识,转向关注主 干知识,培养学生整体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站在这样的高度处理教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更系统地把握知识,才 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从而很好地内化吸收,提高自身的能 力,从容应对高考命题“能力立意”的时代要求。

二、教学立意要有深度。

一堂课或某个教学问题的设计意图是想让学生明白什 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立意。教学立意是课堂设计的灵 魂,“一节课没有立意就只能在知识层面打转”。[1]没有 立意,或立意不够深刻的一堂课,不管外在形式上设计多么 巧妙,若无法提升学生的能力,无法感染学生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在当前都不能算成功的教学设计。例如,在讲述经济 史模块“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这 一单元时,如果教学立意仅是“了解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原因、 经过;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阶段、原因、影响”那就是 单纯的知识立意,而要是立意为“通过学习理解外国资本主 义经济势力的入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和 阻碍的双重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推动中国社会近代 化的主要动力”,则是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科能力,全面 地看待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与高考考试说明提 及的“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 不谋而合。再如细节问题立意,辛亥革命这一课,讲到中华民国成立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武昌起义时孙中山不在国 内,没有领导参与,也未事先策划武昌起义,但为什么会被 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呢?”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此前为中国民主革命作了不懈努力,虽然没有现场策划、领 导起义,但也应是精神上的领导者,众望所归。这个问题看 似简单,其实立意很深,既有“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 求,也涵盖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当然,立意的 深刻作用于学生的思维还是要通过问题设计才能实现,教师 要善于思考挖掘智慧才能设计精巧的问题,实现预期的目标。

教师思考深了,走得远了,学生才能思考得深刻,走得更远。

三、教学内容要有广度。

新课标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与以往大纲版教材相比较, 无论是正文,还是辅助文的容量都大大增加。这么多的信息 量固然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全部处理,但也应该根据教学设 计的需要,尽可能广泛地选取课文的内容,通过各种新颖的 课堂活动设计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判断和提 取信息”的能力。那种直接将课文重点、难点知识浓缩,灌 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是仍旧停留在旧式应试教育的表现,是 无法适应高考命题的时代要求的。教学内容要有广度还包括 教师要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旁征博引,激发学生思 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适应高考命题“新材料、新情景” 的要求。这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要关注学术 动向,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拓宽历史的视野。长期以来,我国历史学界受“苏联体系”的影响,“历史的全部内容就 是阶级斗争”[2](P.245)的观念把丰富多彩的历史狭隘化了。

受此影响,过去历史教材的编写和教学都大大偏向政治史。

法国年鉴学派著名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说:
“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 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
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 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近年来高考命题向社会史、文化史 等领域拓展的现实,使我们不得不放宽历史教学的视野,不 能再一味偏向政治史。此外,还必须不断更新史观和史学范 式,将“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范式”等最 新史学观念和成果传授给学生。

四、教学方法要有效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历史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于是乎,在当前教改过程中, 广大一线教师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各种新式教学方法,尤其 是各种课堂活动层出不穷。但是,并不是课堂上花样越多越 好,有效才是关键。那么,怎样才算有效?有学者将课堂教 学活动有效性总结为三个层面:“一是有效果,即这个活动 能否完成整个预定的教学任务;
二是有效率,即这个活动投 入少,产出多;
三是两者综合——有效益,这个活动能让学 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能让学生有情感体验,能力提高。” [3]据此,笔者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设计怎样的课堂活动,要使教学有效度,必须围绕两个目标,一是 要能够实现课标的“三维目标”,二是要能够创造一个民主、 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习兴趣。这 两个目标实现了,课堂教学就真正有效了,不但有效果,而 且有效率,有效益。学生能力切实提高了,高考命题的“能 力立意”就不难应付了。此外,针对近年来高考命题新材料、 新情景以及信息量增加的现状,历史课堂还要成为培养学生 阅读分析的能力,从而应对高考命题“判断信息”、“提取 信息”的能力要求。

任世江教授说,过去我们一直批判应试教育,现在鉴 于高考命题“能力立意”的时代特征,历史课堂教学即便以 应试为目的,最终也必然被引向素质教育。研究高考试题, 从中分析教学的差距,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让新课程理念 得以贯彻,必能将倡导多年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 将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任世江 《2011年高考新课程卷第41题的立意及对教 学的启示》,《历史教学》2011年第9期。

[2]钱乘旦,王宇博 《换个角度看历史》,四川出版社, 2007年第1版。

[3]姚利民 《论有效教学的特征》,《当代教育论坛》 2004第11期。

张雪康,男,1962年3月,江苏吴县,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和高考 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