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出售合同 > 吞鸡蛋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实录与反思

吞鸡蛋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实录与反思

来源:出售合同 时间:2019-10-14 07:56:35 点击: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实录与反思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背起书包,有什么感觉? 生:好沉啊! 师:估量一下有多沉? 生:有10斤。

师:10 斤重的书包压在身上会产生一种力,你们试着 给这个力取个名字,比如推产生推力,拉产生拉力。

生:压力。

师:我们感受到了10斤重的书包压在我们身上产生的压 力。假如20 吨重的物体产生的压力压在人身上,会怎样? 生:给压扁了。

师:早把我们压成肉饼了。(举起水杯)这杯水有多重? 生:有半斤。

师:半斤重的水会对杯子产生压力吗? 生:会。

师:像书包这样的固体、水这样的液体都能产生压力, 那么气体会不会产生压力呢? 生:会。

师:我们就交流到这儿。开始上课。

设计意图:课前轻松交流,在研究大气压力前使学生对 压力有一些感知,认识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产生压力, 为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认识大气压力 1.导入 师:书包有重量,水有重量,你认为空气有重量吗? 生:有。

师:你感觉到空气的重量吗? 生:没有。

师:空气会像书包、水那样产生压力吗? 生:会。

师:你感觉到空气的压力吗? 生:没有。

师:如果空气有压力,我们又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 到,空气压力在哪里呢? 同学们愿不愿意一起寻找这种无 形的压力? 生:愿意。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前概念,认识到空气有重量,是 深层次认识大气压力的基础,并以此为生长点,发展学生的 科学概念。

2.探秘瓶“ 吞”鸡蛋,初步感知空气压力 师: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瓶“吞”鸡蛋的秘密。同学们跃 跃欲试,看哪个组最先让瓶“吞”鸡蛋。

(学生实验,看到瓶“吞”鸡蛋,欢呼声此起彼伏,教 师竖起大拇指夸奖,提示填写实验记录单。) 师:在实验中,你有什么疑问?生:瓶子为什么能“ 吞”下鸡蛋? 师: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瓶吞鸡蛋可能与什么有 关? 生:可能与空气有关。

师:跟瓶内空气有关?跟瓶外空气有关?还是都有关 系? 生:我认为跟瓶内空气、瓶外空气都有关系。

师:空气是怎么让瓶“吞”鸡蛋的?谁试着说说看,可 以看着实验记录单。

生:燃烧纸条,放入瓶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热空气 会上升,一部分空气跑出去了。迅速把鸡蛋小头朝下堵严瓶 口,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瓶内空气少了,随着温度降低, 空气更加稀薄,瓶内空气压力小于瓶外空气压力,于是瓶外 空气压力就把鸡蛋压进瓶里。

师:很复杂。(拿出空瓶子)里面有什么? 生:空气。

师:用鸡蛋堵严瓶口,瓶内空气对鸡蛋有压力吗? 生:有。

师:用箭头表示。(学生在瓶内画一向上的箭头)瓶外 空气对鸡蛋有压力吗? 生:有。

师:用箭头表示出来。(在鸡蛋上方画一向下的箭头) 这个时候怎么鸡蛋没有被吞进去呢?(学生露出困惑的神情)瓶内空气向外的压力和瓶外空气向内的压力互相抵消, 达到了平衡,所以鸡蛋没有被吞进去。(演示)燃烧纸条放 入瓶中,瓶内空气有变化吗? 生: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会跑 出去一部分。

师:迅速用鸡蛋堵严瓶口之后,瓶子内部形成了一个密 闭的空间,这时瓶内空气有变化吗? 生:燃烧消耗了瓶内氧气。

师:瓶内空气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生:变少了。

师:瓶内空气温度下降,体积收缩,压力变小。这时瓶 内空气压力和瓶外空气压力谁大? 生:瓶外空气压力大。

师:于是瓶外空气压力把鸡蛋压进瓶里。尝试着用自己 的话说说看。

生:我觉得是瓶内的空气少了,瓶外空气多,瓶外空气 把鸡蛋压进瓶子里。

师:用箭头画一画。

(学生在鸡蛋上方画三个向下的箭头表示瓶外空气压 力大,在瓶内画一个向上的箭头表示瓶内空气压力小。) 师:画得很到位,说得有道理。有个小组的鸡蛋卡到了瓶口,拿来让同学们看看,是怎么回事? 生:这儿有个小口,会进空气。

师:这个酒葫芦嘴上有个倒酒用的小缺口,鸡蛋堵不严 实,外面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跑进去,不能使瓶内形成一个密 闭的空间,里面有足够多的空气,瓶内外的空气压力抵消了 一部分,所以鸡蛋卡在瓶口。如果再次做这个实验,一定要 用鸡蛋把瓶口堵严实。

设计意图:学生亲历瓶“吞”鸡蛋过程,教师引导他们 用图示厘清思路,抽丝剥茧,思考其中的奥秘。引导学生对 比剖析鸡蛋卡在瓶口的原因,引发思维冲突,促进学生的思 维向纵深发展。

3.深入感知,寻找无形的空气压力 师:原来瓶“吞”鸡蛋是由于瓶内空气变少、温度降低 时,瓶内空气压力小于外界空气压力,外界空气压力把鸡蛋 压进瓶里。咱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继续寻找无形的 空气压力? 小组内商量一下,准备做什么实验,需要注意 什么? 生:我们组设计覆杯实验,不能把水洒在桌子上。

生:我们组玩吸盘。

生:我们组玩注射器。

生:我们组拔罐子。

师:提示一下:覆杯实验中要将杯子中的水装满;
组内交流,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单;
实验结束后,我们召开新闻发 布会,发布你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就是做一做,演示实验;

说一说,说说实验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画一画,画出空 气压力的方向。

(学生实验,教师参与、点拨。)师:新闻发布会开始。

哪个组第一个发言? 可以看着实验记录单,边做边说边画。

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也可以质疑。

生:我们组用乒乓球做了覆杯实验,把杯子装满水后压 上乒乓球,将杯口向下,松开手后,乒乓球不会掉下来,水 也不会流出来。再把杯子朝前、后、左、右转一转,水还是 不会流出来。因为我们把乒乓球和水之间的空气都挤出来了, 这时外界空气压力把乒乓球牢牢压在杯子上。

生:为什么要把杯子中装满水? 生:把空气排出去。

师:让杯里的空气全部排出,保证杯里空气压力为零, 外界空气才能牢牢地压住乒乓球。其他同学有画错了的及时 修改。

生:我们组玩吸盘,有两种玩法。一种是将吸盘轻轻放 在玻璃表面,不能吸在上面。如果将吸盘紧紧按压在玻璃表 面,吸盘变平了,吸盘里的空气给挤出去了,这时吸盘就死 死地吸在玻璃上。另一种玩法是将两个吸盘对着压合,将两 个吸盘内的空气全部挤出,才能使它们牢牢地吸在一起。吸盘能牢牢吸住玻璃、两个吸盘吸在一起都是挤出吸盘内的空 气后,吸盘内空气压力几乎为零,这时外界空气压力在明显 起作用。

生:我们小组玩注射器。有三种玩法:一种是把活塞压 到底,排出空气,用手堵住管口,向外抽拉活塞很费力;
松 开手,活塞立刻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我认为活塞被外界空气 压力给压住了。

生:一种是把活塞压到底,排出空气,伸进水中,抽拉 活塞,针管内吸满了水,让小孔朝下,水不会流下来,我认 为这是外界空气压力托住了水。

生:一种是将活塞拔出来,放进弹簧,再把活塞压下去, 松开手,活塞被弹簧推出来;
要是把弹簧压到底,再用手堵 住小孔,活塞就不会被推出来,我认为这是外界空气压力压 住了活塞。

师:还有其他玩法吗,谁来补充? 生:堵住管口,活塞抽出一段距离,捏紧固定,将管口 浸入水中,松开堵住管口的手指,活塞没有抽动,水自动进 入注射器。因为管内空气极少,管内空气压力小于外界空气 压力,我认为这是外界空气压力把水压进注射器里。

师:你们的玩法很有创意,配合也很默契。生:我们组是拔罐子。把罐子固定在手心,抽拉活塞抽 出罐内空气,看到皮肤鼓鼓的,被吸进罐子里。因为罐内空 气变得稀薄,罐内空气压力小于外界空气压力,我认为这是 外界空气压力把皮肤压进罐子里。

师:各组发言人边演示边解说边画箭头,精彩纷呈,而 且配合很默契,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创新性和结构性的材料,引导学生 自主设计实验,寻找无形的空气压力,然后以新闻发布会的 形式共享研究成果,鼓励更多的学生动手、思考和表达。

4.比较分析,归纳共同特点 师:回顾刚刚我们做过的这些实验,有什么共同的特 点?小组内商量一下。

(学生组内交流,填写实验记录单。) 师:谁来说说? 生:我发现以上实验有共同的特点:当物体内部空气压 力大于外界空气压力时,外界空气压力很明显地会起作用。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当物体内部空气压力小于外界空气压力时, 外界空气压力很明显地在起作用。

师:物体内外空气压力平衡的情况下我们感受不到空气 压力,要想感受到空气压力,就要想办法让物体内外空气压 力不平衡。当物体内部空气压力小于外界空气压力或者说外 界空气压力大于内部空气压力时,外界空气压力很明显地在起作用。找到空气压力了吗? 生:找到了。

师:外界空气压力在科学上我们称为大气压力。

设计意图:学而不思则罔。关注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 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由 表及里,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总结归纳几个实验的共同特点, 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5.阅读资料,了解大气压力由来 师:为什么会产生大气压力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 阅读资料卡,听听科学家的解释。

(学生阅读。) 师:谁来说说什么原因产生了大气压力? 生:因为空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 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师:在资料卡中,你 还知道了什么? 生: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 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师:大气压力来自大气层的空气重量。如果把笼罩着地 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 大气 海洋”的底部。你还知道什么? 生: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师:为什么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学生沉默,教师 演示)因为空气包围着物体,空气是流动的,物体在每个方向上都受到大气的压力,所以说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还 有吗? 生: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

师:你能说出相反的意思吗? 生:离地面越低,空气越稠密,大气压力越大。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大气压力的由来, 梳理、完善对大气压力的认知。

6.讲科学故事,追溯大气压力研究史 师:人类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科学 家是怎么研究大气压力的? 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马德堡半 球实验? (学生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略。)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感到很震惊,原来大气压力的力量这么大啊! 师:其实刚刚我们做的吸盘压合实验就是模拟马德堡半 球实验。想不想看看人拉半球? 生:想! (两个学生拉吸盘,把挂钩拉断了,也没拉开。)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 生:大气压力太大了,拉不开。师:有什么办法轻而易 举地就能拉开? 生:把吸盘掰开一角,进去空气就很容易拉开了。

设计意图:以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引入科学史,感悟科学家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拓展学生对大气压力的认识。

三、应用解释,拓展延伸 1.应用解释 师:空气无处不在,大气压力无时不有,而且如此之大, 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大气压力? 生:钢笔吸墨水时利用了大气压力。

生:用滴管吸药水。

师:我们曾经用胶头滴管吸碘酒。

生:用吸盘挂衣钩挂衣服是利用了大气压力。

生:高压锅。

生:抽水机抽水。

生:用吸管吸饮料。

师:带饮料的同学用吸管喝一 口,说说你是怎么喝到饮料的? 生:我们喝饮料时,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这时吸管 内的空气变得稀薄甚至没有了,大气压力就把饮料压入吸管 内,进而压入我们的口中。

师:原来我们喝饮料是大气压力帮了忙。这儿有个自制 密闭小瓶,里面的水满满的,盖紧橡胶塞,使劲吸,看能不 能喝到里面的红糖水? 生:不能。

师:怎么才能喝到呢? 生:把瓶盖打开。师:真聪明,打开瓶盖,让空气进来,在大气压力的作 用下就喝到红糖水了。(出示茶壶)茶壶盖上为什么有个小 孔? 生:为了进空气,这个小孔能使壶内外的空气压力达到 平衡。师:说得很到位。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水容易倒出来。

这是一次性输液器,瓶口多出一截小管,有什么用? 生:出气用的。

师:输液的时候你看到过瓶子里向上冒气泡了吗? 生:看到过。

师:这叫进气管空气过滤器,知道做什么用的吗? 生:吸气的。

师:向里吸气还是向外吸气?生:向里吸气。

师:这一截小管是为了让外面的空气进入,在大气压力 的作用下,药液流入静脉。就连我们呼吸也离不开大气压力, 把手放在胸前,深吸一口气,当我们吸气时胸腔扩大,肺泡 变大,肺内的空气变得稀薄,大气压力就把空气压入我们体 内,从而完成呼吸运动。大气压力与我们息息相关,其实科 学就在我们身边,处处留心皆科学,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 人。

设计意图:找寻大气压力应用的实例,并作出解释,唤 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他们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

2.揭秘瓶“吞”鸡蛋 师:咱们言归正传,瓶“ 吞”鸡蛋的秘密是什么呢?生:是大气压力把鸡蛋压进瓶子里。

师:瓶内空气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时,外界大气压力 把鸡蛋压进瓶里。

设计意图:画龙点睛,用规范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揭示 瓶“吞”鸡蛋的秘密,为下一环节挑战瓶“吐”鸡蛋做好铺 垫。

3.挑战瓶“吐”鸡蛋 师:怎么让瓶“吐”鸡蛋呢? 生:让瓶子里的空气压力变大。

师:怎么让瓶子里的空气压力变大呢? 生:用热水。

生:让瓶口朝下,用鸡蛋堵住瓶口,用热水浇瓶底。

师:你们的思路非常好,我们拭目以待。(演示瓶“吐” 鸡蛋)空气受热后会怎样? 生:体积膨胀。

师:瓶内空气压力大于瓶外大气压力时,瓶内空气压力 把鸡蛋压出来。

生:(欢呼)出来了!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由瓶“吞”鸡蛋到瓶“吐”鸡蛋, 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4.课外探究 师: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每人承受着大约20 吨重的大气压力,我们不但没有被压瘪,反而很轻松,丝毫没有感觉,这是为什么? 第二个问题,(演示吹漏斗内乒 乓球)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乒乓球不会从漏斗里吹跑呢? 师:第三个问题,(演示用气球提起饭碗)有疑问吗? 生:气球为什么能把碗提起来? 师: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课下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用有趣的问题,进一步 激发学生研究大气压力的兴趣,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山东省平原县工业职工子弟学校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