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出售合同 > 【基于PISA视角下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分析】 基础教育

【基于PISA视角下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分析】 基础教育

来源:出售合同 时间:2019-10-08 07:54:35 点击:

基于PISA视角下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分析

基于PISA视角下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分析 摘要:PISA在评价国际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中扮演着重 要角色。从PISA的视角出发,分别就质量标准指标体系、核 心能力、课程建设、评价机制等要素,对基础教育质量标准 进行剖析,并总结提出了PISA的特点及相关理论、技术对构 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启示:构建质量与公平并行的指 标体系,开展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建立全面有效 的质量监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 (2016)08000404 基础教育质量标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考量工具,引领着 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国在基础教育发展中,不管有 没有明确使用“质量标准”这一术语,都把质量标准作为改 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基础教育正在经历着深度变革,构建一 个能够反映当前基础教育质量状况的标准体系已经刻不容 缓。由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后文简称OECD) 所策划执行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后文简称PISA)中所 体现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已经对基础教育质量评估及提升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分析这一质量 标准并提取其相关经验,可以服务于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标准 的构建。

一、PISA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不仅是许多国家关注的问题,也是许 多跨国组织关注的焦点。这其中,由OECD策划执行的PISA中 所体现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影响比较广泛。

OECD自2000年开始推动PISA,每3年进行一次测评,测 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科学能力, 每次评估的主要领域在这三个核心领域上轮换。此外,还以 问卷的形式探讨影响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背景因素[1]。参 加PISA的国家和地区在不断地发展扩大,从2000年的43个发 展到2012年的67个,参与的国家和地区的GDP总和占了全球 的90%,每个国家和地区有150多所学校、4 500—10 000名 学生参加测试,可见影响之广泛,我国澳门、上海、香港、 台北地区也包含其中。PISA2012上海计划目前正处于数据判 定和分析、讨论报告提纲阶段。

PISA不是基于课程内容的学业成绩评价,而是评估15岁 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适应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其重点不在于报告学生个人对它所测试的技能掌握得如 何,而是从国家层面上分析结果并做出推断[2]。因此,从 测试内容来看,OECD所编制的PISA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主要偏 向于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
从测试目的来看,具有较强的 政策导向性。

二、PISA视野下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构建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是极其丰富的,但其基本架 构一般都包含有质量标准指标体系、核心能力、课程建设、 评价机制等方面。

(一)双重指向的质量标准指标体系 完备的质量标准必然有一套指标体系,这是教育质量标 准的核心要素。

OECD的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两个水平来看,一是 学生发展水平,二是条件保障水平(图1):
其中,学生发展水平应是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内核,体 现在PISA强调的关键能力中。关键能力是基于终身理念提出 的,是能成功地适应迅速变化世界所必需的能力。如阅读、数学、科学素质,属于内涵界定已经非常明确,可以利用现 有数据进行监测的指标;
信息技术能力,属于可以利用现有 数据进行监测,但其边界还需进一步澄清的指标。此外,还 有公民能力、语言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等,通过观察这些 指标可以发现,其背后的理念在于培养青年人的关键能力, 使终身教育成为现实[3]。由此可见,OECD十分关注学生个 人的自我实现、终身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以条件为保障,教育系统必须通过相应的 条件保障(要素、资源、环境等)满足内外部发展期望,以 便为国家社会提供满意的教育服务。在条件保障水平上, PISA通过学生问卷和校长问卷收集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的 背景信息,分析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包括政府投入水平、 办学效能水平、学校均衡水平、家庭背景水平等,即人们通 常关注的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等社会问题和政府责任,试图 找出成功的教育系统的主要特点[4]。用OECD自己的话说:
“当我们把每个学生的PISA成绩和他们对下发的PISA问卷 的回答放在一起,我们就可以从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整个国 家的表现。” (二)全民性、终身化的核心能力确定 核心能力是基础教育质量标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经济社会发 展背景等因素界定了核心能力的范畴。PISA关注的核心能力 主要是学生的三大素养,即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

阅读素养主要是一种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 是学生为了实现个人的目标,运用个人已有的知识潜力,在 参与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能力。与其他的阅读评价项目如 PIRLS、IALS等比较,PISA主要增加了“反思”这一内容, 要求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应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理解、思考 文章的结构或形式。PISA阅读素养还强调发展个人目标,形 成个人知识和潜能,参与社会活动,这主要体现了阅读素养 发挥作用的各种情境,从个体到公共,从学校到工作,从终 身学习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科学素养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应用事实、名称、 术语等知识以及对重要科学概念的理解去确定经过探究能 够解决的问题,得出具有支撑性的有效结论,以便帮助人类 做出某些有益的活动调整。它同时强调科学素养中的认知和 元认知策略,不仅有理解及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还有收集、 解释和运用证据的能力。

数学素养被认为是一种个人能力,包括逻辑推理以及学 生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数学概念、步骤、定理和工具描述、解释、预测现象的能力。首先,学生要能够了解数学在自然、 社会、个体生活的文化背景中所起的作用,其次,能在各种 各样的情境下有效地运用、传递、联系、评价甚至欣赏陶醉 于数学知识,这关系着作为公民的个体是否能更好地适应未 来的生活。2012年的PISA第二次把数学作为主要领域,并且 还增加了跨课程领域的问题解决测评。

总之,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基础教育质量标准 方面强调的是基本素养,从上述各领域的概念界定中,我们 不难发现所谓“素养”,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学生运用知 识的技能甚至是态度[5]。无论学生的背景、处境如何,在 完成基础教育以后是继续学习还是工作,这些基本素养即核 心能力对他们来说都是有用和不可缺少的。

(三)跨学科的素质教育课程建设 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实现主要依托课程设计与实施,没 有相应的课程建设,基础教育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PISA 是基于“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动态 模型进行设计的。它认为学校教育所依赖的社会背景时刻发 生着变化,新的时代对社会所需的人才提出了新的不同的要 求,只有学会终身学习,才能更成功地适应迅速变化的世界 [6]。事实上,很多国家都依据PISA对学业质量界定的先进理 念,注重对国家统一课程框架的架构。例如由英语、数学、 科学、音乐、体育、设计和技术、公民等12门必修学科组成 的,以公立学校的适龄儿童为对象的英国新国家课程,除上 述课程之外,还有作为横跨各门学科的学习主题,如学校有 义务对学生进行的宗教教育、性教育、升学与就业指导、人 格培养、社会性的形成及健康教育。再者,社区活动、劳动 体验等活动课程也被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统整上述各部分, 即构成实际的学校课程,这为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达成奠定 了牢固的基础。

(四)具有现实因素探究特色的评价机制 基础教育质量标准执行得怎样?效果如何?这不仅是 教育者需要知道的问题,也是学生、家长乃至社会急需知道 的答案,而这些都依赖于评价机制。

OECD通过组织PISA来开展质量检测工作,具体特点包 括:第一,测试只是部分年段而不是全部年段的学生都要参 加。选取15周岁左右的在校生,采取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 以等概率地抽取各学段(初中高中、完中)各类不同教育 质量的学校和学生。第二,从测试的内容来看,注重知识的“活用”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而不是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

通过多年来世界范围的大规模评价实践,PISA在阅读、数学、 科学三个领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学生素养评价量表,评价义 务教育结束阶段15岁学生接触、处理、整合和评价信息的能 力[7],题目很多取自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真实的生活 情境问题呈现。第三,测试的目的不在于选拔,而在于判断 课程与教学质量并基于此提出改进建议;
不在于对个人进行 评价,而在于对区域的教育状况进行评价。因此,PISA对于 测评结果的分析包含了个体学习者、教学、学校以及教育体 制四个层面,同时从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教育因素等方面 考察学生和学校的特征。

三、PISA的启示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重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等都对基础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这对于建立 重庆市乃至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基础教育质量标准构建过程 中有许多优秀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强调质量与公平并行教育质量首先被理解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先决条件。OECD 质量标准指标体系是双重指向的,以学生发展的质量为本, 以条件保障的公平为标。“在所有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中,运行得最好的教育制度就是那些质量与公平相结合 的制度。”这是OECD在多年实施PISA过程中所得出的经验结 论。PISA将学生测评成绩的数据与教育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 以期发现不同教育体系、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校间学生的 成绩差异的做法[8],启示我们可以做出许多有效的探索, 去发现那些成效卓越且体现着条件保障公平的教育系统特 点,为进行有益的政策改革提供导向。

诚如PISA主持者安德鲁斯·施莱歇(Andreas Schleicher)所说:“任何人都能创造出让一个顶尖的少数 人成功的教育系统,这不难,但真正的挑战是推动整代人的 提高。”面对由于地区间和城乡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导致 的城乡教育质量水平差距拉大、教育不公和失衡发展的局面, 我国政府正加快对城乡一体化教育体制机制的探索。城乡教 育一体化追求的目标是“又好(质量公平)又快(效率)的 教育发展”[9],因此,在基础教育质量标准政策调整上, 应当坚持以兼顾公平与优质的教育质量标准指标体系作为 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航标。

(二)课程建设:基于核心能力的培养PISA希望通过纸笔测验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认知发展 水平而不是对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具体的学科课程进行检 验,这无疑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我们的学科课程 是否很好地覆盖了测评所涉及的关键能力,是否能够帮助学 生应对未来的挑战。

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在质量标准中都对要培养的学生 的核心能力或基本素养进行了界定,如在日本,基础教育质 量标准的重点始终是基础学力,这里强调的“基础”与“双 基时代”所强调的“基础”相比,其内涵有了很大变化,它 不仅指读、写、算,而且包括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技能以 及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各种素养。这些核心能力或基本素养是 适应当代社会变化、解决实际问题及知识综合化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关于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的构想是全面的,把 学生能力发展目标分为一般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 个方面,但它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太过于宏观,难以操作和 实施。我们要准确界定想要评价的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一方 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理论、方法和技能,另一方面又不能忽 视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努力形成一种使人性、理 智和社会互相协调的能力框架。为培养这些素养和能力,还 应加强国家层面的课程建设,严格精选课程内容,推进横向的、综合的学习,调整合并现有教育课程,重新铸造未来课 程体系。

(三)质量监测系统:注重全面与均衡 1建立多维高效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质量评价的目的仍然重在甄别选拔,相应的 测评也集中于学生的学业测评,而且以原始分作为考生成绩 和学校质量的报告工具,这是一种不全面并且低效率的测评。

“PISA对了解学生能否像鹦鹉一样重复他们在课堂上学到 的知识不是很感兴趣”,因此,PISA的实施为基础教育评估 体系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教育质量维度:多学科地测试学生将 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之中的能力、多数据地探究学生学习的 “参与度”(engagement),以及重参照地使各国可以从更 多元的视角评估和解读本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质量状况。

我国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但现行的升学考试和人才选拔制度 还局限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不能很好地覆盖三个发展维 度,不能实现对人多方面能力的考查,因此可以借鉴PISA对 学习策略和学习参与度的研究方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 育,要求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诸如高考类的考试无论 在内容和方式上仍然注重学生的知识考查,忽略了对学生问 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评价。因此,可以参考PISA将情境维度纳入测评框架,结合各种情境评价学生应用能力的做 法[10]。也就是说,如果一次测评组织得足够好,就应该可 以同时实现多项目标。

2建立可用于区域层面比较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 在强调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今天, 建立区域性的教育 评价和监督体系具有重要意义。PISA通过考查学生成绩的校 间差异占总差异的比例,以及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对成绩 的影响,研究教育的校间均衡和社会公平。测试将某个国家 (地区)的学生成绩差异分成学校间和学生个体两个层面, 分析学校层面因素和学生个体层面因素对学生成绩差异造 成的百分比来判断该国(地区)教育体制的校间均衡性;
PISA 还以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指数(Index of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Status,称ESCS指数)综合指代学生 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状况,利用回归分析计算其对学生成绩 的影响,然后将结果与OECD平均值相比较[11]。各国政府可 以从分析结果中了解到本国学校间的差距、不同学生个体差 异以及教育体制的公平性,从综合组平均值的参照中了解它 们的学校系统在质量、公平和效率方面在国际比较视野的框 架体系内的相应位置。最终的目的是,参与国(地区)可以 对那些“高质量,高均衡”的国家教育系统特征进行分析, 努力设法去帮助学生们学得更好、教师教得更好、学校办得 更好[4]。以上特点对我们进行区域层面的教育质量监测、 改变传统考试模式,制定教育政策和实施教育实践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教育质量标准可以为教育行政与业务部门采取相应的 教育改革措施提供准确的参考指标与证据,并逐渐实现教育 均衡、现代化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等目标。我们的学生和学校 通过同时参与国际国内测试和研究,可以为建立起自己的基 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打下良好基础,这一体系既能反映中国 特色,又能与国际质量要求相一致,使所有学生真正在公平 和均衡的状态下得到终身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蕾.PISA的教育测量技术在高考中的应用前景初 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3):105—111. [2]OECD.PISA:
Measuring student success around the wrold[EB/OL].(2011709)[20121125].http:
//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 [3]EC. Key Competencies For Lifelong Learning:A European Reference Frame[EB/OL].(20100608) [20121125].http:
//ec.europa.eu/education/policies/2010/doc/basicski lls_en.html. [4]张民选,陆璟,占胜利,朱小虎,王婷婷.专业视野 中的PISA[J].教育研究,2011,(6):3—10. [5]OECD.Learning for Tomorrows WorldFirst Results from PISA2003[EB/OL].(20041028)[20121125].http//www.pisa.oecd.org. [6]周琴.PISA2003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测评、分析及其启 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6,(9):31—34. [7]王蕾.PISA对大规模教育质量的评价解读[J].考试 研究,2009,(3):46—59. [8]陆璟.PISA研究的政策导向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10,(8):20—24. [9]毕德旭,李玲.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国家教育体制改 革:原因、思路、方法[J].教育导刊,2011,(6):30—33. [10]陆璟.PISA2009上海实施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 2009,(24):72—75. [11]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国上海项目评估组.质量与公 平:上海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结果概要[M].上 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42—49. Analysis on the Quality Standards of Basic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ISA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