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承包协议 >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基于网络环境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模式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基于网络环境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模式

来源:承包协议 时间:2019-11-10 08:05:54 点击:

基于网络环境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模式

基于网络环境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模式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影响 1.网络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 在网络空间里,共享资源丰富,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网络整合了各类教育资源,集成了教育的主体力量,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教育的强大合力。但我们也看到,网络中宣传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内容大 量存在,特别是某些国家借助其网络优势,向全世界大力鼓吹其政治标准和价值 观念;
同时,散布、传播反动言论、腐朽没落思想的内容也常常出现。而大学生 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人生的思考和社会经验还不丰富, 政治鉴别力还不够强,而且网上关于西方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宣 传带有盅惑性,对本土文化的宣传具有片面性,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分辨能力不 强的大学生极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受到精神 垃圾的污染,导致其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偏离正确的轨道,出现价值取向和 道德认知的紊乱。

2.网络交往对象的非直接性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以文字、图片、音像为载体的非 直接性交往。通过网络,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用各种方式与其他人接触,就连那些 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相同兴趣和需要的人也很容易在网络空间里聚集到一起, 一些有问题的人也能在网上找到支持自己的族群。网络环境的去利益化使得大学 生可以面对刚刚结识的交往对象,大胆倾诉自己的内心秘密,说出自己的烦心事, 而不用担心遭到他人的嘲笑,很多时候还能得到交往对象的开导。这有利于大学 生发泄不良情绪,缓解内心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然而,网络中的人际交流毕竟 是虚拟的。由于缺乏感性的联系和直接的情感体验,使得网络信息具有较多的虚 假成份。大学生如果长时间沉溺于网上交往,会大大减少参与集体活动和与同学 交往的时间,使现实人际关系紧张。当人际关系遇到挫折时,如果总是选择用网 络的人际交往来寻找安慰,沉溺于网络交往而不能自拔,就会消极地对待现实中 的人际环境,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陷入孤立的境地, 产生孤独、苦闷、压抑等心理问题。此外,网络人际交往的去责任化,让一部分 人的自然属性凸显,很可能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虚而入,使得网络交往的安 全性受到影响,这往往会加剧部分大学生的多疑、忧虑、防范等心理,诱发一些 大学生更多的心理问题。3.网络时空环境的虚拟性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形象地反映了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心 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所处的时空环境能够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绝大多 数人会在合适的气氛中,表现出与自己性格不相符合的行为来。网络心理就是在 虚拟的网络环境里人们的心理过程及由此而形成的人的个性特征。网络环境下, 大学生心理发展表现为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批判性与创造性并存,自主性与从 众性并存等特点。在崇尚和追求个性自由的时代,网络强化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增强了大学生的平等意识和民主观念,但网络也让大学生在行为模式上表现出极 大的放纵和随心所欲。网络的虚拟时空,使得个体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 而形成的行为的自我克制大大削弱或不复存在,从而人们的网上行为表现为一种 解除抑制的特点,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存在巨大差别,这就是网络的去抑制 性。网络的去抑制性有助于个体深藏在潜意识中的不为正常社会意识所容许的各 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从而使得网络成为某些人的“心灵避难所”和“能够找到自 我”的虚拟世界。一些大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逐渐混淆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 使得本来虚拟的心理和行为世界变得真实,本来真实的世界变得模糊,从而出现 认知混乱,产生人格异化,导致严重的心理变态和行为偏离。

二、网络环境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带来的机遇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学校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它是新形势下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网络时 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有效地拓宽了教育途径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 在固定的时空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讲座和与老师面对面咨询的方式 进行的,而网络的出现让心理健康教育超越了时空界限,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的覆盖面。通过网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引导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可以远距离地以咨询 者的身份接受学生的在线心理咨询,对拥有相同或类似心理问题的同学进行集体 解答。通过网络,学生可以随时查找自己所需的心理健康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 学习内容,参与心理健康论坛,接受在线心理测试、辅导,从而化解自己的心理 问题。对于那些有心理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公开自己心里秘密的大学生来说, 网络的优越性显得尤为突出。网络整合了教育资源,极大地满足了信息需求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往往更多地是通过阅读书籍,聆听老师的口头讲授来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大 学生要想获得自己所需的特定心理健康知识是非常困难的。网络可以将各种心理 健康教育资源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有利于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同时,网络还可以将文字、图片、影像、动画等 结合起来,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学 生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学到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就相关问题在 网上展开讨论。

3.网络调动了主体功能,较大地提升了教育实效 由于互联网具有便捷性、新奇性、虚拟性和大容量性等特点,网络对学生 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的特点开展教育工作。网 络利用超文本检索方式,多媒体集成技术,信息量大,视听冲击力强,其便捷性、 虚拟性、平等性、互动性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热情,使他们以主体的地位参与其 中。学生通过网络就各种感兴趣的心理问题,借助BBS、电子邮件、在线聊天、 微博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平等互助,既充分体现了心 理健康教育“自助助人”的理念,也大大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4.网络传递了心理动向,进一步增强了预警功能 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由于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对心理健康本身存在偏见, 以及大学生心理发展特有的闭锁性,使得一些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不愿意或不 敢向老师或周围的同学吐露自己的想法,教师则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内 心世界,往往一旦问题暴露,事态已经相当严重,要想挽救已回天无力,只能扼 腕叹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使得网络成为当前大学生倾诉和发 泄个人情绪的主要空间。大学生常常通过多种网络途径,大胆地倾吐自己的内心 隐密,直接而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抑郁与苦闷,无所顾虑地畅所欲言,在网络 中倾诉自己的心声,释放心中的不良情绪。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 通过网络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把握 当前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引导、 沟通和化解,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灵敏性和准确性。对于问题严重的,甚至 可以通过IP地址查询,找到当事学生,直接给予关爱、帮助或治疗。

三、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模式。当前,网络心 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积极探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 思路和新方法,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育人、树人”的任务。

1.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传统与现代、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地培养受教 育者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以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和个 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全体大学生实施的素质教育。大 学生处于人生的特定阶段,有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作为一门 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很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加以研究和探索,积 极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虽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比拟的优点,但传统心 理健康教育具有交流相对深入、教育持续连贯以及面对面实施教育等优势,特别 是当学生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如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时,能循序渐进地予 以有效地教育引导。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 发展特点和个性特点,将网络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共同发挥长处,不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价 值,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开 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而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心 理和健全的人格,两者的结合不但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会促进学 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中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的内 容。在教育策略和教育手段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适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的教育手段,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学生的认知方式,全面了 解学生的性格特征、能力特点和气质类型,让自己的育人理念转化为学生的内在 思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 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的心理朝健康方向发展。

2.整体规划,实施系统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科学的心理健康教 育理念的指导,又需要我们整体规划、全面推进,实现重点突破,建构立体式、 全方位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5]。首先,要建立满足大学生需求的、有吸引 力的网站。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应成为大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渠道。网站 栏目与内容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不同需求。要通过开展各种网上 活动和网络心理测试等,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科学测评大学生心理, 以活泼的页面和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参与,从而提高网站的利用率。其次,开展 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咨询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可 提供的综合信息服务功能,向现实身份和虚拟身份的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 信息互动过程[6]。网络心理咨询具有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施方便、经济 等优点,它可以是指导型心理咨询,也可以是自助式心理咨询。通过网上咨询, 能及时纠正求助者的认知偏差,克服其情绪障碍。第三,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高校应构建适应大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让学习者 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务要求,有选择地加以学习。这种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主 动获取知识,从而合理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加强培训与指导,建立一支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 做好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的转化和引导工作,不仅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者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能了解并科学地分析网络等现代技 术对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等所带来的影响,还要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并 将其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专业而且生动,富有感染 力。要建立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就 要将高校辅导员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中来。辅导员是高校战斗在学生工 作一线的人员,他们熟悉网络,又贴近学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 要的角色。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与指导,形成辅导员心理健康知识的 培训制度,经常性地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4.加大对大学生心理社团的指导支持力度,构建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体系 要选派专业心理教师加强对社团工作的指导,对心理社团的整体运作、重 大活动的统筹、社团干部的选拔等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 团活动,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社团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能在活动中有 所感悟,在活动中获得进步,从而更好地促进社团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依托 大学生心理社团组织,通过对成员进行培训,学生之间能够及时发现心理异常的个体以及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实现朋辈心理辅导,以充分发挥 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

要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自助互助,构建大学生网络心理自助互助体系。大 学生网络心理自助互助体系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 主体的自助与互助机制,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 心理的共同成长,最终实3现自助助人的目标。借助于网络平台,师生可以实现 网上的心理辅导、心理测试,可以在线交流,在线听课,极大地丰富心理健康教 育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通过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增强学生 的积极体验,调动学生自我教育、同伴教育、朋辈互助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助 互助活动中获得切身体验,提高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作者:沈晓梅(盐城工学院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副教授)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