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承包协议 >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_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_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

来源:承包协议 时间:2019-11-10 08:05:04 点击: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 一、留守儿童内心情感情况 1.理性对待父母外出务工,但思念之情始终伴随 留守儿童基本上可以理性对待父母外出务工的事实, 90%的留守儿童明白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挣钱养家、很辛 苦”,有2%的人感到“很自豪”,有4%的人不理解,有4%的 人感到“被抛弃”;有76%的留守儿童“非常想念”远方打工 的父母,20%的儿童“偶尔想念”,只有4%的儿童“不想念”;
在访谈中,许多孩子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家庭经济的需要, 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他们小小年纪便陷入现实与情感的两难 境地,并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希望父母不要那么累, 即使想念外出的亲人也会强忍着不说,自己躲在一旁哭,不 让照顾自己的人看了伤心;有88%的留守儿童认为幸福家庭 应该是“和父母在一起,一家团圆”。

2.情感缺失影响儿童心理成长,留守儿童自我评价不 高 父母外出打工虽然对家庭经济做出了贡献,但经济上的 收获难以弥补留守儿童内心情感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访谈中, 有61.4%的被访者表示有心里话愿意向父母倾诉,并认为父 母了解自己的心事,有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51.5%)认为父 母打工会影响自己的心情,有57.1%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 出务工后自己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和其它父母在家的孩子相 比不一样,主要表现在“别的孩子都有父亲母亲的陪伴,而我只有爷爷、奶奶送去上学”,“有了心事也不能和爸爸妈 妈沟通,只能憋在心里”,“羡慕别人有爸有妈的孩子,感 觉很温暖”……访谈中,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儿童遇到此类问 题时,几乎都无法控制情绪而流泪。调查显示,在问到“你 现在的生活缺少点什么?”有42%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目前最 缺少的是父母的关心,22%的留守儿童认为缺少学习上的监 督和指导,认为缺少吃穿等日常生活照顾和零用钱的各占 2%(见表4)。对父母的思念,对家庭现状的无能为力,让留 守儿童过早地尝到与父母分别的痛苦,从而产生的苦闷与焦 虑等内心情绪波动,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正常生活与学习。

调查显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67.1%的留守儿童更愿意父 母都在家,27.4%的留守儿童愿意到父母打工地学习,累计 94.5%的留守儿童更愿意呆在父母身边,与父母在一起是他 们最想要的生活方式。由于情感的缺失,留守儿童的自我评 价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我评价相比更低,仅20.8%的留守儿童 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很棒”,“觉得一般”的占69.2%, “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和什么都不行”的均占5%。访谈中,发 现有些留守儿童心理上比较自卑,有77.1%的留守儿童不喜 欢别人称呼自己为“留守儿童”,他们说:被称为留守儿童 有些家庭不团圆的感觉;不理解的人会以为是父母离异的意 思,怕被别人误会;被人误以为没有父母、感到孤独;家庭不 完整、不舒服、没有爱;不喜欢他们这样称呼我,虽然觉得 自己跟他们有区别,但是不喜欢别人这么说自己。3.留守儿童与监护者的关系既亲密又有距离 在父母缺失的生活状态下,监护者成为留守儿童在生活 和心理上的主要依靠者,二者的关系既亲密又有距离。根据 调查,有74.3%的调查对象愿意把心事告诉给照顾自己的人, 现实的依存关系使留守儿童选择信赖自己身边的监护者。据 统计,留守儿童与监护者关系比较民主的占54%,专制型和 溺爱型的分别占40%和6%。有58%的留守儿童感觉自己和照顾 者关系很融洽,36%的留守儿童认为彼此间偶有矛盾;在多数 情况下,55.3%留守儿童对监护人的批评教育会诚心接受;
大部分监护者还是能够重视培养与留守儿童的感情,虽然能 力有限,但仍比较尽职地执行自己的监护任务,在关心留守 儿童的生活、学习的同时,重视儿童的安全,对留守儿童经 常交往的朋友有意识地去了解,有36%的监护者非常熟悉留 守儿童经常交往的朋友,54%的监护人能够达到“比较熟悉”;
大部分留守儿童对监护者持有感恩心理。访谈中,他们对监 护者想说的话里,最多的还是“感谢”二字。

二、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情况 1.来自于家庭的支持 调查显示,外出打工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内部支持不 足,亲子之间的联系方式比较单一,频率不高。从外出父母 回家频率上看,有53.3%的打工父母半年回家一次,有28. 9%一年回家一次,一年以上的占10.8%,还有7%的打工父母 几年不回家。留守儿童严重缺乏来自父母情感上的支持,短暂的相聚之后又是对父母的深深思念和离别的痛苦;从联系 方式上看,打电话是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最普遍方式。有 76%的留守儿童通过“打电话”与父母沟通,14.3%的儿童 “等待父母回家团聚”,有6.3%的儿童与父母“上网联系”, 1.1%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靠书信联系,还有2.2%的儿童“到 父母打工所在地团聚”;从联系频率上看,有38.7%的儿童 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13.2%的儿童与父母每月联系一次, “不确定”和“几乎不联系”的分别占43.7%和4.4%,即 接近调查人数的50%,说明有近一半的儿童得不到父母经常 性的关心。父母与留守儿童沟通频率不高,时间短、内容简 单,多集中在吃穿住行等物质方面和学习方面的话题,往往 忽略了儿童的心理需要。父母回家带给孩子的礼物也大都集 中在衣服、学习用品、玩具或零食上。

2.来自于学校的支持 调查结果显示,除了专门的留守儿童寄宿类学校,很少 有学校设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去特别关爱这些需要帮助的 留守儿童群体。对留守儿童来说,接触最多的老师就是自己 的班主任教师,大多数留守儿童认为班主任老师知道自己是 留守儿童,访谈中也有老师表示,一些留守儿童自己不会主 动说甚至刻意隐瞒自己的留守情况或父母离异情况,认为 “丢人”“不好意思说出口”,这对教师工作进一步开展也 产生了困难。对“班主任是否关心自己”这一问题,有70% 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非常关心、经常谈心,是朋友,26%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会偶尔关心自己的生活,认为老师只关心 成绩,其他不管的占2%,也有2%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根本不 关心自己。在学校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方面,有54.9%的留守 儿童认为学校有心理疏导老师,10.4%的留守儿童选择没有, 另有34.7%的留守儿童根本不清楚本校有没有心理疏导老师。

3.来自于同伴的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经常性交流,受年龄与观念的 影响,他们也无法和监护人探讨更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因 此,他们转向自己的同伴,与他们探讨共同的爱好、兴趣和 观点,从而建立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调查显示,“留守儿 童遇到不顺心的事时的倾诉对象”中选择“同学朋友”的比 例高达50%(见表5),有77.7%的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与同 学、朋友”在一起,认为自己有5个以上朋友的留守儿童占 79.6%,可见在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中,同伴交往占有非常 大的比重,留守儿童从同伴那里得到了情感上的支持。由于 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受年龄和价值观的影 响,监护人要时刻保持对留守儿童交往群体的关注。

4.来自于社会的支持 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都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因此留守儿童更渴望得到来自父母、亲属、同 伴、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留守儿童的主要活动 场所是家庭和学校,对于外部群体,如社区、村委会等组织 对留守儿童提供的支持与帮助还远远不够,调查显示,有62%的留守儿童知道当地有关爱留守儿童的机构,2%的儿童认为 没有,表示不清楚的占36%,约一半留守儿童群体并不知道 有困难该向哪一部门求助,另一半虽然知道也从未真正得益 于此类机构,另外目前社区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在有些地方 尚属空白,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发挥作用,从根本上改善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1.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不完整,情感缺失影响儿童成长 中国现存的城乡二元制经济体系使城市和农村在教育、 卫生、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都处于不同的层面, 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年加大,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 大量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改变生存状况,背井离 乡来到城市。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和限制,也无法让来自农 村的儿童与城市儿童享有同样的就学机会。因此广大农民没 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带孩子在城市创建自己的家庭,孩子只能 留守农村,从而使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另外我省农村外出 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家中,前往经济更加发达的地区打工, 与子女长期分离,这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滞后有很大关系。

调查数据显示,父亲外出打工比例为39.2%,父母双方均在 外打工的比例高达47.8%,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从而导致留 守儿童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留守儿 童在成长过程中无法直接、有效地获得父母的情感支持与指 导,儿童在遇到生活问题、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问题时,缺少来自父母直接的关怀。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的缺席,会使儿 童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及心理上的失落感,容易对他们的心 理健康造成影响。调查显示,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多在 省会哈尔滨或外省城市打工,与子女见面机会很少,绝大部 分半年至一年才能见面一次,平时多以电话沟通联络。留守 儿童在生活中不能经常感受到父母所给予的爱与生活的照 顾,在情感上逐渐与父母疏离,有的甚至产生隔阂。父母外 出打工对子女的心理造成的伤害,这种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形 成的亲子关系的疏离,往往是很难弥补的。另外,在访谈中 发现,很多受访儿童的家庭现状是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 务工,父母长年分居两地,造成了最终情感破裂而离婚,很 多儿童由最初的留守儿童变成了单亲家庭儿童,更有些案例 是儿童判由父母中的一方抚养后,抚养人又重新组建家庭, 留守儿童随着再婚的父母成为了新家庭中的一员。这种复杂 的家庭状况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形成了更大的阻碍。父母 离婚事件本身对儿童的身心就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而对于 留守儿童,就更增添了他们内心的负担,由于留守儿童本身 受到的关心和关爱就不够,父母离婚后,如果没有人对其进 行正确的情感疏导和心理辅导,则会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

2.监护人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功能弱化或缺 失 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由祖辈或单亲抚养,而留守儿 童的父母文化程度绝大部分为初中以下,祖辈亲属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留守儿童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受自身文化素质 等的局限,如文化水平低,劳动负担重,还有远离留守儿童 生活地点的局限,缺乏与留守子女的情感交流与亲子互动, 使得留守儿童所获家庭教育严重不足或缺失。一是对留守儿 童学业的辅导能力有限。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多 处于班级平均水平以下,成绩突出者仅占少数。由于受访者 的年龄段集中在小学初中低年级,所学课程并不难,大部 分抚养人还能够对他们进行课业辅导,但是能够全面辅导的 也仅占全部样本的三分之一,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抚养人 仅能辅导部分内容。调查显示,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 的家庭教育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随着留守儿童年龄的增长和 课业难度逐渐加深,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能力越来越不足;二 是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指导,教育方式单一。我省农村留守儿 童多为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祖辈抚养儿童比例最大。

由于祖辈抚养,抚养人的教育方式比较传统,也比较落后, 许多老人对孙辈的家庭教育力不从心,而且出于对孙辈的溺 爱,在生活中多表现为对孩子生活上的关心,满足于让孩子 吃饱、穿暖,对学业的辅导和心理的疏导相对缺乏。许多需 要在家庭教育中获得的知识,例如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知识, 留守儿童都不能从家庭教育中获得,女童尤为突出;三是抚 养人与留守儿童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由于抚养人中隔代抚养 居多,因此年龄差距和代沟也成为了抚养人和留守儿童缺少 沟通的主要原因。根据访谈得知,很多留守儿童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需要倾诉时,多选择打电话和远在外地的父母沟通, 而很少选择和抚养自己的人面对面沟通。很多抚养人和留守 儿童之间不能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仅能在生活上为留守儿 童提供帮助。在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向,缺乏自 信,说话声音很小,不敢直视访谈者,对很多问题只是问什 么答什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他们平时缺乏与人沟 通的经验。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乏情感寄托,而 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又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这就导致 了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另外,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得 知,被访留守儿童中寄宿者占一定比例。这些留守儿童常年 在寄宿学校或课外辅导班生活,通常半年或者一年才能见父 母一次,日常生活起居和学习辅导全由老师负责。这类留守 儿童家庭教育几乎完全缺失,他们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 人的关爱,造成了很多儿童严重缺乏自信,学习成绩下降, 在班级中也较为孤立,亟需生活援助和心理疏导。

3.留守儿童成长所受社会关注不够,家庭和社会支持 不足 调查显示,外出打工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内部支持不 足,亲子之间的联系方式比较单一,外出父母回家频率也不 高,留守儿童严重缺乏来自父母生活上的照料,学习上指导 和情感上的支持。对于与留守儿童朝夕相处的监护人,尤其 是隔代监护人,由于年纪大、文化水平低和劳动负担重等原 因,更不能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来自家庭的支持力量。从学校和教师方面看,提供给留守儿童的外部支持也是明显不 足,除了专门的留守儿童寄宿类学校,很少有学校设有专门 的机构和教师来特别关爱这些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群体。绝 大多数班主任能在工作所要求的范围对留守儿童加以特殊 的关心与照顾,但也有少数教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留守情况 不知情或无暇顾及。这与农村学校目前的处境有关,许多学 校经费有限、师资不足,教师在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的基础 上还要管理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这对老师来说要求过高。

还有些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自身不投入,不关心、不配 合,让班主任老师根本无法深入关心,开展帮扶工作。同时, 针对留守儿童的学校心理疏导与社会帮扶机构也不充足、不 够专业,如社区、村委会等组织对留守儿童提供的支持与帮 助还远远不够。调查表明,留守儿童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 会的相关支持不够充分,他们在同伴中获得的温暖与支持在 其心理发展与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 成长所受社会关注不够,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课余活 动贫乏,活动形式单一,大多数留守儿童放学后都不会去其 他地方,而是直接回家或者和同学闲玩,由于生活条件的限 制,他们很难接触到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本 次调查的我省农村当地缺少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外活动 的场所,而且没有能够带领留守儿童参加课外活动的人。留 守儿童大多由祖辈或亲戚抚养,祖辈抚养人年龄偏大,家务 负担重,其他抚养人也不愿或不能抽出时间陪留守儿童参加课外活动。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都承担着一 定程度的家务劳动,因此也没有额外的时间参加正常的课外 活动。由此可以发现,留守儿童社会接触面过窄,缺乏有益 的文体活动,使得他们与人接触的机会较少,社会化程度与 同龄正常儿童形成明显差别。调查得知,妇联系统为关爱农 村留守儿童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比如有的地方建立了 “留守儿童之家”“寄宿学校”“爱心书屋”等,社会上也 有一些机构和组织不定期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但是 有的场所利用率不高,有的活动局限于一个阶段,比如六一 儿童节期间,目前最为缺乏的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专业机 构、专业教师和长效机制,对于社会上相关机构与政府组织 来说,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管理还应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1.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强化家长监护责任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给孩子成 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因为外出务工,很多父母放松与孩子 的感情维系,放松对家庭和孩子的照顾,由此对孩子造成的 伤害不可估量。只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满足孩子对亲情 的渴望,让孩子生活在温馨、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中,孩 子才会身心健康地成长。一是要通过宣传和教育等手段,使 留守儿童父母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强化责任意识,监护意识 和教育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充分重视子女情感需求和人格 的健康发展。改变“让孩子上学就行了,教育就交给老师”的错误观念。在关注孩子的成长方面,父母不能只关注学习, 更不能只看考试成绩,而应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二是外出 打工父母要增加和子女共处或日常联系与沟通的时间,保持 亲子关系的存在与完整。在沟通内容上,要转变传统方式, 不能仅局限在询问子女学习成绩好坏,是否吃饱穿暖等方面, 要深入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更多地关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 心理需求;三是在同子女短暂相聚时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 注意言传身教,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多与孩子的老 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和人际 交往中的困难,改正不良习惯。另外,对于留守儿童的抚养 人,应通过学校和当地社区的宣传和教育,转变抚养人传统 的教育观念,提高抚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掌握科学 的家庭教育知识,尤其是祖辈抚养人逐步改变他们对孩子过 于溺爱的现状,让关爱不只停留在衣、食、住、行方面。在 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较集中的地区,可以定期组织对留守儿 童抚养人的家庭教育培训。

2.完善学校各项机制,弥补家庭教育不足和缺失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也相 应地承担了部分家庭教育的责任,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学校 更是如此,因此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一是学校要制定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建立起“学校―― ―班主任―――家长―――监护人”的管理网络。设立完整的留守儿童档案,对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学习和生 活情况了解清楚,完善备案。对留守儿童来说,家庭情感的 缺失会让他们更倾向于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同时兼任着教 师与家长的双重职责,对儿童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调查发现,寄宿学校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了解比 较多,有时候甚至超越抚养人和长年在外务工的父母。这就 要求教师既要有责任心,又要有爱心,更要积极主动地同留 守儿童的父母和监护人进行沟通,建立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 络机制,如“家长联系卡”“亲情电话卡”,使父母和抚养 人全面了解子女的身心状况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 进行家庭教育,监督并促进留守儿童与家长的交流;二是要 建立与完善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机构。因为家庭的缺失,留守 儿童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如果不建立良好的疏导渠道, 会为儿童不良成长埋下伏笔。要注意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化, 加强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与学习,有效辅导有心理问题的留 守儿童;三是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举办 家庭教育培训与讲座,开展留守儿童家访活动,帮助家长获 得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如何辅导孩子学习等方面的知识,让 留守儿童父母或抚养人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正确的教子 方法;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留守儿童融入校园 文化,在情感上有所寄托,在学校感受到温暖与快乐,以此 弥补家庭教育不足和缺失。

3.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 我省近年来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 特别是妇联系统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促 进了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如有的地方建立了 “留守儿童服务站”“留守儿童之家”“寄宿学校”“爱心 超市”“爱心书屋”等,为留守儿童提供物质与精神等方面 的支持与帮助。还有的地方开展了“代理家长”“爱心结对” “爱心捐助”等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活动。调查中也 发现,虽然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比较浓厚,但是农村基 础教育投入不足,缺少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长效机制。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一是要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解决 “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政策扶持、财政补贴、经济宏观调控等手段,帮助农村剩余 劳动力在当地就业,使留守儿童有更多机会接受良好的家庭 教育;二是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共同促进农村留 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的改善。建议由政府牵头,将农村留守 儿童工作与各级政府实施儿童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构建留守 儿童指导服务体系,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形成学 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各级政府应保 证对教育的投入,尤其应对留守儿童地区加大投入力度,为 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加强儿童文体娱乐设施建设,对游戏厅、网吧等场所严格管理,为留守儿童健 康成长营造安全环境。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农村 留守儿童送温暖,以爱心人士与机构的帮扶活动来引导更多 的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要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制度,加大对广大家长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力度, 提供儿童道德培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健康等方面 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提高监护能力 和家庭教育水平;三是完善相关政策与法规,加大对农村留 守儿童法律保护力度,帮助他们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随着留 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深入,要不断完善留守儿童的的各项权益 保障,强化监护人责任,确保《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 育法》等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此外,对于外出务工人员, 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为留守儿童能够 在父母打工地就学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让更多的父母能够 陪伴在孩子身边,同孩子共同成长。

单位:黑龙江省儿童中心课题组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