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承包协议 > 论全面收费体制下的研究生奖助体系:西南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

论全面收费体制下的研究生奖助体系:西南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

来源:承包协议 时间:2019-10-13 07:53:16 点击:

论全面收费体制下的研究生奖助体系

论全面收费体制下的研究生奖助体系 摘要:2014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对研究生教育投入 机制进行改革,规定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 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在全新背景下,各高校纷纷贯彻落实相 关政策意见,出台结合本校实际的适用奖助措施。以南京林 业大学为例,分析既有的奖助体系,思考如何完善奖助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 (2015)12-0010-02 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2014年秋季学期起,学校按照 “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的原则,对学制内全日制研究 生实行学费收缴制度,收费标准为(不包括MBA研究生):
硕士生每生每年8 000元,博士生每生每年10 000元。为激 发研究生创新活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实际,构建 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奖助体系。

一、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的意义与必要性 此次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其根本目的是推动研究 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同于本科以下教育,我国研究生教育长期以来处于收费与免费并存的状 态,而研究生教育不在我国义务教育体系内,实行以政府投 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形式,方能利于研究 生教育发展。

本次改革,打破了我国固有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模式, 不仅益于调动研究生科研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促进研究 生教育发展,也给予研究生奖助体系完善以大力支持,推动 其进一步完善,为持续改善研究生待遇提供可能,是推进研 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多元化研究生奖助体系构成 1研究生奖学金 (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名额经省教育厅核定, 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科研能力强、发展潜力突出的研究 生。奖励额度为一次性发放博士30 000元/生,硕士20 000 元/生。

(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对全 日制非定向研究生新生实行学业奖学金制度,百分百覆盖, 用于奖励学业成绩良好的研究生。其中,依照学年,博士生:一年级14 000元/生,二三年级依据学业成绩,分为18 000 元/生、14 800/生、10 000/生三档;硕士生:一年级:第一 志愿报考本校研究生:8 000元/生,其他4 000元/生;二三 年级依据学业成绩分为:12 000元/生、8 000元/生、6 000 元/生三档。

(3)学校奖学金。奖励学制内二、三年级学业成绩优 秀、社会服务良好、实践能力较强的先进研究生,获奖学生 最高覆盖面可达二三年级研究生总数的60%以上。

(4)企业及名人设立专项奖学金。用社会捐赠所得资 金设立的各项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及培养特定专业研究 生。

2研究生助学金 主要指国家助学金。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原有研 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对全体学制内全日制非 定向研究生进行资助,标准为博士生12 000元/学年,硕士 生6 000元/学年,补助其基本生活支出。

3研究生助研业绩津贴、助教、助管岗位制度助研业绩津贴由研究生导师根据研究生助研业绩自筹 经费发放,助教、助管岗位依据教师、各科研单位、各行政 单位工作量进行核定后设立,并对涉岗研究生发放工资。其 中,有关助研活动的津贴经费由聘用单位或者导师从相关经 费中支出;助教、助管津贴经费由学校承担。

4研究生特殊困难临时补助与国家助学贷款及相关配套 政策 学校对在校学习期间遭受特殊灾害或事故而产生的临 时生活困难的研究生给予一定的补助,支持、帮助符合条件 的研究生按照国家政策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并通过开辟“绿 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顺利入学。

三、全面收费体制对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影响 1改革前后对学校资助体系的影响 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 取,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研 究生顺利完成学业,中央财政加大了对研究生培养的投入, 对所有纳入国家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均安排定额拨款,且大 幅度提高拨款标准。自2014年秋季起,对于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0 000元的 标准以及在校生人数70%的比例、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8 000 元标准以及在校生人数40%的比例给予支持,学业奖学金需 支出的剩余部分由学校支出。并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0 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 000元的标准承担地方所属高 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

如此一来,学生所缴纳的学费,除有一部分将用于学业 奖学金的发放外,剩下部分全部可由学校统筹,用于对学生 奖学金设立、助学补贴及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2全面改革环境下研究生收支现状 全面收费前后最突出的特点为学生缴纳的学费以何种 形式体现在奖助体系中。

改革前后学制内研究生年均收支对比表(元/生·学年) 由上表可见,国家研究生投入机制改革后,依据现行的 奖助体制,学生虽需缴纳一定的学费,但仅从100%覆盖的研 究生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来看,100%的研究生在改革后 的收入是远远大于其所支出学费的,同时也高于改革前所得。

而依据学校2014年学业奖学金发放数据,第一年入校硕士研究生,仅有20%的研究生按照4 000元/生发放学业奖学金,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在入校第一年的学业奖学金 收入就足以全额缴纳当学年学费。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学校也加大了对“三助”及助理辅 导员岗位的津贴资助力度,根据研究生参与教学、科研、管 理的实绩给予相应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除按规定享 受上述政策外,学校采取减免学费、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开 辟入学“绿色通道”、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等方式,加之学校 各类奖学金,从多角度保障研究生就学。

四、当前奖助体系的问题及思考 (1)相关制度不够完善。长期以来,尤其是对研究生 教育实行收费制度以后,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学费减免、临时 困难补助、助教、助管及助理辅导员工作,但缺乏循之可行 的相关制度,因此工作虽然开展却缺少规范,亟需切实有效 的实行方案及执行细则。

(2)奖学金评选方式较为传统,激励作用有待提高。

与大多数高校相同,学校研究生奖学金的评选主要侧重于对 学术成果及科研能力的考察,而就目前而言,奖学金的种类 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学术贡献力特别突出者可获得的如国家 奖学金等,但受奖励者占研究生总人数百分比仅为个位数;二是在校期间表现较优秀即可获得,受奖励覆盖面广的学校 奖学金。就近三年奖学金评比数据来看,学校研究生科研成 果并未有明显提升,一定程度上说明这种“两极分化”的奖 项设置对奖学金“激励”“资助”的作用有待提高。

(3)奖学金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学校大多数奖学金资 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拨款及校内事业收入,来自社会的捐资 较少,而企业、名人在学校设立的研究生奖学金中,主要针 对的是理学、工学专业研究生,对其他学科研究生的激励作 用较小。

依据近三年学校评奖数据,企业、名人奖学金曾 设最多项数为12项,涉奖人数也仅为58人,且超过90%的奖 学金都是仅仅针对理工学研究生设立。

这种“一刀切”的 奖项设置不利于奖学金对研究生总体的激励。

(4)宣传力度不够,研究生对奖助体系理解不深入。

研究生奖学金大多针对学制内二、三年级研究生,一定程度 上要求研究生尤其是两年学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入学后 即着手准备论文发表、课题准备等工作。尽管学校已通过学 校、各学院(部)、导师等层面,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定期 教育学习、网络平台、研究生手册等方式进行奖助体系的宣 传,但收效未达到理想水平。

五、对完善当前奖助机制的几点建议(1)进一步丰富、完善奖助制度。健全的制度是切实 有效开展奖助工作的有力保障,只有健全制度,才能在接下 来工作的开展中做到有据可依、有本可参、有理可循。

(2)成立专门的研究生奖助机构。学校应成立专门的 奖助工作小组,对研究生奖助体系进行宏观把控,并对奖助 体系宣传、奖项设置、资金管理、评审方法等进行科学管理, 构建多元化的奖助体系,并做好奖助政策解读、过程监督以 及结果汇总工作。

(3)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评估机制。这一举措通过学 生、学校各相关职能单位对奖助工作成果的反馈,获得对奖 助工作的有效评价,利于奖助工作的不断改进及完善。

(4)增强导师对奖助工作的重视程度。作为研究生教 育重要的一环,研究生导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鼓励 学生积极投入科研,并且将其与奖助政策相结合。

(5)借鉴国外奖助体系经验。尽管我国现行教育体制 与西方教育模式不尽相同,大多数国外奖学金的设立为社会 募捐的私人奖学金,但激发学生科研动力、奖励优秀、资助 贫困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探究、学习。参考文献:
[1]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谈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 [DB/OL].http:
//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271/201304/151335.html. [2]李和滨.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收费和奖助学金管理 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4, (35). [3]孙培清.国家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对学校研究 生奖助体系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7). [4]荆红.完善地方高校研究生资助机制的思考[J].教 育教育学论坛,2014,(50). [5]孙晓.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J]. 科教文汇,2014,(33). [6]雷晓峰.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背景下的奖助体 系改革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