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课标背景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新课标强调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以 学生为本”。
1、实验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中学物理的实验教学往 往被看作是对物理现象的呈现和教授知识的手段,而就忽略 了实验对学生所起到的启发、验证以及激发兴趣的功效。因 此,教师应当利用好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多的 参与到实验当中,主动的去探索和研究。如在教学“圆周运 动”中的“离心力”时,学生们对离心力的概念和形态都比 较抽象,因此,通过自制实验来帮助学生进行了解,既能激 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对离心力有个形象的了解。实验需要学生准备一个塑料瓶、纱布条、一把锥子、铁丝、一个玩具电 机、若干导线以及两节电池和开关。然后用锥子在瓶盖中心 转一个孔,在瓶身周围转许多小洞(图1)。在瓶盖的孔上 插上电机轴(图2),然后用导线将电机与电池、开关相连 接(图3)。最后让学生将纱布条沾上水后放进瓶内,盖上 瓶盖,打开开关,学生们就会看见有许多的水珠从孔里飞出。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既有兴趣去完成实验,又能在实验的过 程中掌握知识。
2、情景驱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形象化教 学情景来辅助教学。如在学习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时,学生 很难通过想象来理解这些抽象知识,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使 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一点,能够使学生感到形象、生动 而变得容易理解。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虽然做了小车在 不同材质上的运动试验,推出小车在光滑无摩擦的地面上永 远不停的理论时,但是由于现实中不存在无摩擦的现象,学 生很难理解透彻,这时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来演示一段小车 在无摩擦地面的运动(图4),可以使学生映像更深刻,也 更容易理解,这远比简单的用语言来来说明更具说服力。
3、任务驱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就是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 下,能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 驱动下,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进行对物理课程的主动探索和互助学习,并在学生完成任务时引导学生进行 学习活动实践。如在“感应电流方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 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为方式来完成任务驱动教学,提出以下 几个为题:
1.感应电流在闭合电流中如何产生? 2.怎样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使用左手定律的情况是什么? 4.已知导体中电流和磁场的方向,那么能否判断出导体 的运动方向? 对于前面三道题学生可以通过以学过的知识而得到答 案,而第四个问题学生就很难从以往的知识中得出答案。这 时交给学生一个任务,就是带着观察试验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这个问题,去做“用磁体去插、拔来改变线圈中磁通量”的 实验,并让学生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样 学生带着任务对实验进行探索研究,产生出各种疑问,如在 实验中电流的方向与线圈的绕法有什么关联?线圈中的感 应电流是从那里来的?等等问题,这样学生带着任务去主动 探索、合作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4、目标驱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目标驱动教学就是将物理教学目标作为核心,以教师为 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主线进行教学,目的是通 过将教学目标围绕在教学过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激烈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如在教学“牛顿第三定律”时,其目标可以细分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的教 学方式以及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1.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就是要通过“牛顿第三定律”的教 学,让学生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试验方法 与原理;
通过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能够在不同的环 境中区别作用力、反作用力、平衡力,并能利用牛顿第三定 律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2.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是指教师教授“牛顿第三定律”可 应用课前准备、案例举证和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教学。
3.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就是通过对“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周边生活环境、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 爱科学的精神。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