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承包合同 >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任务系列的开发管理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任务系列的开发管理

来源:承包合同 时间:2019-10-12 08:10:10 点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任务系列的开发管理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任务系列的开发管理 一、概念剖析 1.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 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 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 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 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 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1]。

2.任务系列 Nunan曾提出过“任务依属原则”(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即课堂上的任务应呈“任务链”或“任务系 列”的形式, 每一任务都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或出发点, 后面的任务依属于前面的任务,这样,每一课或每一教学单 元的任务系列构成一列教学阶梯,使学习者能一步一步达到 预期的教学目的[1]。

二、任务系列设计知识点分析 1.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系列设计关系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 术的兴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学会利用信 息技术帮助、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形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 问题的意识和态度。信息技术课堂“任务教学法”教学模式, 就是以一系列的任务设计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以一系列细化的课堂目标的实现逐步落实课程总目标。任务系列 设计必须以落实教学目标为准绳,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任务 才是有效任务设计。

在任务设计之前,必须剖析教学目标,找准实现目标的 知识点的教学,让各个知识点成为任务设计的内容。反过来 说,在完成一系列任务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任务能否完整表 达课堂教学目标,是检验任务系列设计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

2.从教学目标描述中剖析课堂教学知识点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任务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 教学目标确定后,要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中要解决的知识点, 而细化的知识点需要从教学目标描述中逐个抽取出来。信息 技术教学三维目标中,每个目标描述所包含的知识点,除一 一对应外,更多以一对多的关系存在,即某一个维度中一个 目标描述往往包含多个知识点,如用知识点a、知识点b…… 知识点n来实现。

例如:在金山文字2003《文本框》“知识与技能”维度 的目标描述与对知识点分析(见表1)。

表1 《文本框》教学目标中关于知识与技能维度的描述 与知识点对应关系 由此可见,一个目标描述往往包含多个知识点,而知识 点的具体细化就是任务系列设计的依据。

有效的任务系列设计必须完整承载教学目标中的各个 知识点,承载方式有5种。1.任务系列设计并列承载知识点 任务系列设计并列承载知识点是指各知识点在任务系 列设计中分别出现,出现次数有且只有一次,但相同任务中 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知识点。任务系列任务个数≤知识点个数。

而根据两者在数量上的对应关系可分为任务系列与知识点 一一对应并列承载、一对多并列承载2种方式。

(1)承载方式一:任务系列设计与知识点一一对应并 列承载 任务设计与知识点一一对应的并列承载是指每个任务 只对应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仅在一个任务中出现一次, 表现为任务的个数=知识点的个数,即每一个任务的设计对 应突破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如图1所示)。

图1 例如:在《文本框》学习的任务系列设计中,把每一个 知识点设计成一任务,可形成如下任务系列(见表2)。

表2 任务系列设计与知识点一一对应并列承载 优点:任务设计针对性强,任务难度低。

缺点:知识点在任务中过于碎片化,造成任务特别多且 不利于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

(2)承载方式二:任务系列设计与知识点一对多并列 承载 任务系列设计与知识点一对多并列承载是指一个任务 设计对应多个知识点,但知识点在不同的任务中并不会重复出现,表现为任务个数<知识点个数,即每个任务设计要突 破2个或2个以上的知识点的学习(如图2所示)。

图2 例如:《文本框》的学习任务系列设计(见表3)。

表3 《文本框》任务系列设计与知识点对应关系 优点:任务设计有针对性,易于知识网络的构建。

缺点:每个知识点在任务练习中次数唯一,知识学习没 能得到有效的巩固。

2.任务系列设计嵌套承载知识点 任务系列设计嵌套承载知识点是指在一系列任务序列 中,某个知识点或所有知识点出现次数有多于1次的情况, 并且出现在不同的任务中。根据前后任务中所包含的知识点 的嵌套重复程度,可分为任务系列设计与知识点一一嵌套承 载和任务系列设计与知识点一对多逐层嵌套承载、一对多交 叉嵌套承载。

(1)承载方式三:任务系列设计与知识点一一嵌套承 载 任务系列设计与知识点一一嵌套承载是指本次任务设 计所出现的知识点总完全包含上一个任务中出现的所有知 识点,但每一个任务只有一个最新的知识点,表现为:任务 设计的个数=知识点的个数,且任务n=知识点a+知识点b+知 识点c+……+知识点n(如图3所示)。

图3例如:《标题设计——单行文字框》任务设计(见表4)。

表4 《标题设计——单行文字框》任务设计与知识点一 一嵌套承载 缺点:层层操作任务叠加,重复操作练习,耗时较多, 任务针对性很弱,有效性比较差;
任务间的依赖关系非常强, 会因为前面某个知识点学习困难而影响后面知识点的学习。

如表4中任务四,若无法输入汉字“学”,那么将无法进行 字体修饰、详细文字修饰学习。

设计关键:严格控制知识点的个数与嵌套的次数,知识 点得到巩固的同时,也不因层层叠加使得任务异常繁重,尽 量减少任务间前后依赖关系。

(2)承载方式四:任务系列设计与知识点一对多逐层 嵌套承载 任务设计与知识点一对多逐层嵌套承载是指下一个任 务设计完全包含上一个任务中所有出现的知识点,且每一个 任务有2个或2个以上最新的知识点,表现为:任务设计的个 数<知识点的个数,且任务n=知识点a+(知识点a+1)+……+ 知识点b+(知识点b+1)+……知识点n+(知识点n+1)+…… +(知识点n+i)。这样嵌套下来,任务n(n>1时)的知识点 个数将会是≥2n个。若每个任务嵌套的知识点过多,那么任 务n的知识点个数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如图4所示)。

图4 优点与承载方式三基本一致,缺点是承载方式三缺点的扩大化,这样的任务设计应尽可能避免。

(3)承载方式五:任务系列设计与知识点一对多交叉 嵌套承载 任务系列设计与知识点一对多交叉嵌套是指一个任务 中的某个或某些知识点曾在另一个任务中出现,知识点出现 的次数≥1次,且出现在不同的任务设计中,如图5中知识b 在任务一、任务三中都出现过。这样的嵌套情况也可以根据 实际需要嵌套对应的知识点,弹性空间比较大,设计比较灵 活、有效。若任务表现为更多知识点间的不同组合,任务设 计个数≥知识点个数,知识点的叠加相对更多(如图5所示)。

图5 优点:灵活性大,可调的弹性空间多,可根据实际需要 进行知识点的叠加,形成良性且有一定难度与自由创作空间 的任务设计。同时这样的练习设计对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缺点:知识间的叠加随机性比较大,容易造成一个知识 点的n次叠加和无效的任务设计。

设计关键:根据目标定位,特别是重难点的突破等进行 综合性的设计,更多地关注知识点是否值得叠加及其叠加的 次数,以免出现多次无效的重复任务设计。

四、有效任务系列设计知识点承载方式的选择 1.不同梯度任务的承载方式选择 (1)有效任务系列设计中任务间梯度处理(2)根据不同梯度任务选择合适的承载方式 同一节课中任务系列设计并不一定只选择一种承载方 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合式的承载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各环节任务梯度处理,可参考以下方式承载知识点:
①复习练习:其目的是温故知新,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 知识的准备。因知识点都为已学过的知识,宜选用承载方式 二,并尽可能避免嵌套练习。

②基础练习:其目的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技能, (下转页) (上接页) 宜选用承载方式一或承载方式二,但一个任务中知识点 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2个,严格控制在3个知识点范围内。

基础练习的任务个数要根据新知识点个数来定,一般为1~3 个。

③提高练习:其目的是强化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基本应用, 宜选用承载方式二或承载方式五中合适的嵌套关系。并列承 载时,一般选择2~4个知识点,嵌套承载时嵌套1~2个知识 点,但不宜过多,造成任务操作过多、耗时多,导致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遗漏、怕辛苦的畏难情绪,对自主学习 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消极作用。这样的任务设计一般只有一个, 也可表现为设计多个练习选其一来完成。

④拓展任务:拓展任务也常表达为综合任务,其目的是 形成问题解决的反应和操作能力,需要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作,宜选用承载方式二,拓展任务设计一般也只有一个。

2.不同层次知识点的承载方式选择 (1)一般知识点:多选择并列的承载方式,知识点较 多时,可选择一对多的并列承载方式,以减少任务次数。

(2)重点突出:多选择并列的承载方式,若重点知识 点的操作步骤较繁杂,可选择更有针对性的一一对应并列承 载方式。

(3)难点突破:可选择适当的嵌套承载方式,在任务 设计中适当增加练习的次数,但嵌套次数要严格控制,一般 难点的知识点在任务系列中出现的次数不超3次,以免重复 无效。

五、结束语 有效的任务设计系列能有效提高课堂目标达成度,反之 任务系列设计也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剖析与准确定位,另外 也需综合考虑教学对象、教材内容、知识嵌接、学习支架搭 建等因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任务系列设计。

参考资料 [1] liugenqi.任务教学法[EB/OL].http:
//baike.baidu.com/view/2118773.htm. 2010-08-10. (陈淑君,本科,小教高级,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竹料 第一小学,510545)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