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医院总结 > 什么是美术教育【沙漠地区基层美术教育适应性分析】

什么是美术教育【沙漠地区基层美术教育适应性分析】

来源:医院总结 时间:2019-12-01 07:50:14 点击:

沙漠地区基层美术教育适应性分析

沙漠地区基层美术教育适应性分析 中国的沙漠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一般远离发达城镇和 交通要道,经济、文化落后。腾格里沙漠大部分属于内蒙古, 在甘肃的部分主要在河西走廊一带,汉族、回族、藏族、土 族、哈萨克族、蒙古族、裕固族等多个民族世居于此,长期 面对着自然界的严酷挑战,在与“沙漠化”的斗争中坚强地 生存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走出去”成了 上一代给予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因此,学校教育对文化课的 偏重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以致每周一节的中、小学美术课 形同虚设,或没有专职教师授课,或被其他文化课占用,更 谈不上美术课程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美术教育长期 处于“荒漠化”的境地。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国培计划”的实施,美术 教育也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不被重视 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由此迸发出勃勃生机,越来越多的 美术专业毕业生相继被分配到偏远村镇,包括沙漠地区。在 这样的趋势之下,如果一味地谈论农村美术教育观念和设备 的滞后,以及管理层和家长的不重视,或把全部的责任归咎 于应试教育,实为不妥。因此,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基层的 美术教师则更应该转变观念,停止抱怨,利用学校有限的多 媒体设备和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上好每一堂美术课,让生 长在沙漠地区的孩子切实地感受到美无处不在,摒弃对沙漠 的恐惧,而去热爱它、美化它,将美术教育真正普及、落实到教学中。目前中、小学美术课涉及的艺术门类众多,包括 绘画、雕塑、建筑、民艺、卡通等,几乎涵盖了美术所有领 域,教学中最让教师为难的就是缺乏教育资源。笔者认为美 术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沙漠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资 源。

第一,沙漠地区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由于独特的生存背景和长期以来与沙漠化的斗争,他们天生 就具有坚强的品质。缺少大片绿色和纵横河流的地域环境也 使他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力和好 奇心也更为强烈,常会为一块绿地和一方浓荫而流连忘返。

他们也会因为自然界的小小变化而惊奇不已,这既是闭塞环 境下知识缺乏的一种体现,也是天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 欲的明证。如果美术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因为条件的 简陋而放弃对孩子探究美、发现美的培养,也就不会让孩子 们一味地照书临摹和描红,最后以评价他们画得“像不像” 或“谁画得最像”草草了事。

第二,沙漠地区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河西走廊自古以 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不论彩陶图 案、汉唐遗址、魏晋墓室、寺庙塔楼,还是跨时代的石窟艺 术等,都是这里的中国古代美术遗存。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 的“画家西行”到80年代的“敦煌热”、“西北风”,中国 绝大多数知名的美术家都曾穿梭往返于此地,在这儿留下了 数不胜数的画作,而此地也成就了大批的美术家,如张大千、潘洁兹、韩乐然、常书鸿、吕斯百、吴作人、关山月……生 活在这里的中、小学生,随处都能见到丰富的人文景观,但 这也是他们最容易忽略的。为了让他们以美的眼光去看待和 表现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讲解 图片和画作复印品,让学生课后去实地观察,使学生知道身 边就有伟大的文化遗存,从热爱它们、保护它们开始,启发 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它们,把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

第三,沙漠地区有着多民族文化风情,蕴藏着丰富的民 族民间美术。河西走廊一带世居的少数民族就有藏族、哈萨 克族、回族、裕固族、蒙古族、土族等诸多民族,这些民族 各自保留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的民族民间美术,包括 建筑、服饰、礼仪、歌舞等。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 引导学生从身边少数民族的独特风俗中发现美,比如各民族 服饰,藏族的酥油花,回族的砖雕,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的毡 房、刺绣,还有各民族传统节日中展现出的民族风情等,引 导他们从中发现画家最喜欢的色彩美、结构美、造型美、意 境美等,还要让学生懂得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对 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包容,进而用画笔表现他们最感兴趣 的部分。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民族、民 间美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物、遗迹也是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

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以及文物资源,开展 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①因此,沙漠地区的美术教师 要热爱民族民间美术,学会随时收集素材,把丰富的民间艺术带进课,同时,还要排除偏见,把各民族优秀的民间艺人 请进课堂,使美术课真正达到培养美、发现美、展示美的效 果。

第四,沙漠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很多动物都是绝佳的入画 素材。河西走廊广袤多姿的地域风貌集合了西部的诸多特色, 如黄土高原、沙漠绿洲、戈壁森林,以及骆驼、毛驴、骏马 等都是很好的入画素材,丰富的地域特色能让画家产生新奇 感和创作冲动。植根于这块土地上的美术教师更应该首先尝 试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河西走廊的博大与狂野,然后引导学生 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所具有的美,启发学生只有热爱自 己的家乡,勇于发现家乡的美,并通过不同的绘画方式展现 身边的景观,才能让外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

第五,结合新教改,合力编写适应沙漠地区中、小学生 的乡土美术教材。目前河西走廊通地区的中小学用人民美术 出版社或甘肃美术出版社编写的美术教材,但由于气候、自 然环境的差异,课本的很多内容难以适应当地的教学,致使 教师授课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美术教师可以在大纲规定 的范围内,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加入更多易于操作、简单 易懂的内容,比如沙画教学、编织工艺等。只要善于发现, 合理利用本土资源,美术教师就可以编写出适合本区域美术 教学的乡土教材,增加学生对乡土美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 美术的兴趣。

总之,沙漠地区的农村美术教育如同“沙漠化”的环境一样,需要持续的甘露滋润才能变成绿洲,而这个“绿化” 的过程,则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 引进美术专业大学生到农村教学的力度;
学校要投入一定的 经费支持美术教学;
社会各界也要转变观念。当然,在当前 的条件下,最需要的还是农村美术教师的献身精神和创新意 识,既要关注和开发乡土美术资源,又要紧随时代,把最新 的美术信息和理念带入课堂,让这片土地上的学生得到美的 陶冶和享受,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