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盲目自信与自卑怯懦并存 在求职过程中,有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具备很多竞争优势, 如学校牌子好、专业需求旺,学习成绩优秀等,因而盲目自 信,就业期望值很高,结果往往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对困 难估计不足而在就业中受挫,进而思想情绪上产生激烈的波 动,以致严重影响就业自信心。有的毕业生因为学校名气不 大、专业需求弱,学习成绩不佳等,认为自己没有特殊的技 能,总担心自己在应聘时竞争不过他人,这种由自我消极评 价而产生的消极暗示导致他们没有竞争的勇气。有的毕业生 觉得自己大学四年一直很努力,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可是 在应聘时由于紧张,或对岗位不熟悉而发挥失常,便觉得自 己缺乏竞争力,接受不了失败的事实,从而产生害怕应聘的 心理。
(二)积极乐观与消极悲观并存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 比2012年净增19万。今年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 困难,但由于我国经济仍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政府对大学 生就业非常关注和支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优 惠政策,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就业政策给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机 遇,因此,很多大学生都比较积极、乐观,认为找一份工作 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求职时间长短问题、工作岗位性质问 题等。但不容忽视的是,相当部分大学生喜欢夸大就业环境 的不利之处,如家庭背景不够好,学历歧视、性别歧视普遍 存在等,认为要找一份工作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不敢想象 自己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在经历一次次求职失败后,这种消 极、悲观、失望的情绪日益增强,慢慢地丧失了求职的激情 和前进的动力。
(三)独立自我与依赖从众并存 大学毕业生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学校教育后,对自身的兴 趣爱好、气质性格、就业能力等方面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 了解,能比较正确地评价自己,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凸显。
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生活圈主要是学校,社会关系仅限于同 学、朋友、老师等有限的人群,当面对就业这样的人生大事 时,尤其是就业目标、岗位的选择上,往往会产生依赖家人、 朋友、老师帮助的心理,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期望理想和现实 可行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更有甚者连独自参加应聘的勇 气都没有,每次面试都要父母或同学陪同前往。还有相当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盲目性,而没有考虑 所做的选择是否适合自己,如看到别人考公务员,自己也考 公务员,看到别人创业能挣钱,自己也想创业。
(四)渴望竞争与求稳求安并存 国家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大学生就业日益市场化,为 大学生的就业创造了公开、平等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机会,大 学生意识到要就业就必须竞争,也渴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 而出,谋得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成为求职成功者。同时, 很多毕业生看到当前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创业的 社会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选择中小企业就业或 自主创业,意味着个人要承担就业失败、创业失败的风险。
他们认为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更有安全感,因而把就业目标都 聚集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稳定工作上。
二、运用心理资本干预模型进行大学生就业心理优化的 策略 从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来看,运用心理资本干预模型进 行就业心理优化,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操作可行性。在大学 生求职过程中,运用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从环境和技术两方面 来优化其就业心理,能开发和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使其获 得坚强必胜的信念、合理有效的目标途径、现实而灵活的精 神和顽强不屈的韧性,使其在求职中更具有竞争优势。
(一)环境优化策略 环境优化策略指的是从大学生所处的就业环境出发,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来对其就业心理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以提 升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资本水平。1.国家政府层面应营造公平 公正的就业环境,加大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性支持力度。
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能够激励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 取实现个人梦想和家庭梦想的机会,是培育其积极心理资本 的沃土;加大就业的政策性支持力度,不仅能吸引优秀的大 学生主动去基层、中小企业就业,解决基层、中小企业招聘 不到合适人才的难题,而且能让已在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 大学生看到希望,更加努力地工作,进一步促进基层、中小 企业的发展。2.社会层面用人单位应给毕业生提供宽容开放 的竞争机会,媒体应注重客观宣传和积极引导。用人单位可 以考虑那些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岗位,放开条件让应聘者公平 竞争。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体,在报道时要做到不夸大就业形 势和就业压力,而应将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客观化,多报道 一些能增强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内容,比如国家的就业促进政 策、应聘的注意事项、成功就业创业的典型等,这样不仅有 利于减轻毕业生的就业恐惧心理,而且有利于他们客观分析 就业形势和自身的就业能力,进而促进他们顺利就业。3.学 校层面应加强就业技能指导,完善就业服务和管理,及时解 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困惑。高校要“形成多元化的就业指 导体系,将就业指导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 作和活动的所有环节,贯穿到大学生自身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形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增强工作针对性,提高就 业指导效果”[5]。在做好就业技能指导的同时,要为他 们就业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比如宣传国家就业政策,收集、 筛选、发布就业信息,反馈就业动态,组织开展求职活动, 档案材料的送交等。4.家庭层面应帮助孩子确立合理的就业 目标,主动积极与孩子沟通,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 疑惑。对于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而言,就业是他们离 开学校走向社会必然要经历的一关。在就业过程中的笔试、 面试、上岗等环节,他们自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会体验到前 所未有的挫败感和压力感,这时来自家庭的支持就显得尤其 重要。对于大学生内心渴望成功与现实选择有限,家长首先 要做的是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其 次是从精神和物质上支持他们,鼓励他们从挫折中爬起来继 续前行,同时对孩子的一些过于理想化或不切实际的想法和 做法,家长应适时合理地干预或制止。5.同辈群体层面应形 成相互竞争和相互支持的氛围。同辈群体是“由社会地位相 当、年龄相仿,兴趣、爱好、行为方式大体相同并有较多互 动的人组成的非正式群体”[6],它有着自己的群体亚文 化,直接影响着该群体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交 往时间、空间和频率的原因,他们与同辈群体的交流远远多 于与父母和教师的交流。因此,其影响也可能超过父母和教 师的影响。在求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同辈群体成员经常性 地交流招聘信息、职业价值观、求职技巧等,形成一种既相互竞争又相互支持的氛围,这种求职互助的模式可以有效地 促成该群体成员求职成功。
(二)技术优化策略 技术优化策略是指运用心理资本干预模型,对心理资本 四个要素即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进行针对性地培 育,以优化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1.分 享和体验成功,培养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 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的信念(或自信心)”[7],它“不 是技能,也不是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而是个体对完成特定任 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8]。大学生面对激烈 的就业竞争,尤其是在经历多次挫折之后容易产生无能为力 和丧失信心的心理,从而丧失很多就业机会,因此,培养和 提升其自我效能感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自我效 能感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 生积累成功经验。增强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方法是 反复地、经常地体验成功。学校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实践活动 的机会,如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职前培训、 专业实习、模拟招聘会等。在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采用 级进式技术来设置和实现目标,强化角色意识和积极心理, 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和结果反馈,促进相互交流与合作,以确 保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后能获得直接体验成功的经历,从而提 升自我效能感。二是开展经验交流会,为学生树立模仿、学 习的榜样。直接体验成功的经历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获得的,尤其是就业方面的成功经历,因此有必要为大学生树立模仿、 学习的榜样。学校可以开展求职成功的毕业生和在校生之间 的经验交流会,通过讲述求职经历、策略和传帮带活动,一 方面使在校大学生感觉自己与已就业的毕业生很相似,这种 心理相融度容易使他们相信自己也能成功就业,从而大大增 强就业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学到很多的实际经验,提升自己 的就业技巧,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2.明确就业目标,培育 就业希望高校教师要利用职业测评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 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能力等进行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 己的期望、兴趣、能力等,进而帮助他们制定一个经过努力 可以实现的就业目标,通过目标去激发和增强他们的动力, 同时需要设计好目标的实现路径,估计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 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制定相应的计划来克服这些困难和障 碍。通过这种树立希望的练习,学生们实现就业目标的途径 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扩展,且有利于削弱困难和障碍对学生 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保证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具有明确 的目标和稳定的注意力。3.积极面对就业形势,培养乐观就 业态度乐观“不仅仅是指预期未来会发生积极事情的心理倾 向,更重要的是乐观还取决于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和归因” [9]。塞里格曼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也就是把积 极的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性的和普遍性的原因,而把消 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性的及与情境有关的原因。在就 业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我们是积极乐观面对还是消极悲观应对,就业难、压力大是当前无法 回避的客观现实。因此,教师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地、辩证地 认识和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在看到就业的严峻、不利之处 的同时,更要看到国家、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强大政策支持 和越来越透明、公开、公平的就业环境,让学生逐渐形成积 极乐观的认知心理,从而养成积极乐观的就业态度。4.加强 挫折教育和心理援助,增强承受挫折的韧性韧性是一种能使 人从逆境、冲突和失败中,甚至是从积极事件、进步以及与 日俱增的责任中快速回弹或恢复过来的心理能力。挫折教育 是增强韧性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就业指导过程中,一方面教 师可以通过讲述他们身边勇于战胜困难的榜样,这种替代性 学习能够激发他们战胜挫折的勇气和力量;另一方面教师可 以通过一些主题活动来创设挫折情境,并适时地进行鼓励和 安慰,培养他们应对困难和压力的容忍力。挫折是大学生求 职过程的家常便饭,当他们遭遇挫折时,应让他们有可以倾 诉的对象和渠道,以宣泄内心的焦虑情绪和获得必要的心理 安慰。除了同辈群体之间相互倾诉之外,教师尤其是辅导员 要主动与学生沟通谈心,在引导他们适时调整心理状态的同 时,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从中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 为下次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