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医院总结 > 农村小学语文优质课堂初探_小学语文课堂

农村小学语文优质课堂初探_小学语文课堂

来源:医院总结 时间:2019-10-31 08:10:06 点击:

农村小学语文优质课堂初探

农村小学语文优质课堂初探 【摘 要】现如今就农村教师而言,对新课程理念的 把握还不到位,存在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知识与能力培养脱 节,课堂缺乏思维深度等问题。教师要抓住教学要点如学科 特点、年段特点、文本特点、教学特点等逐一给予突破;
还 要多种校本研讨类型交互并用,运用好创情激趣、足时阅读、 寻机研读、促其生成等教学策略,促进农村小学语文优质课 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0568(2015)36-0025-02 一、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追析 现如今农村小学从师资和办学条件上来说都很薄弱。就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第四小学而言,地理位置靠近城边,属 城乡结合部,虽地域比邻城市,但师资、设施、家长素质, 尤其教学理念与方法上,都带有浓厚农村色彩。

教师对新理念的把握还不到位:一是教师把持课堂。学 生只是配角,不会学,学不会;
二是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教 师没把学生当成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而当成有待修剪的“花草”,需要加工的“器物”;
三是对知识和能力培养的 脱节。课堂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听课轻动手,重记忆轻应 用,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情 感畸形发展;
四是课堂教学缺少思考深度。没把教学目标真 正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深度、力度、 效度的有效训练。

就农村课堂教学的优质性而言,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 课堂过分追求形式,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落实;
二是教法过分 强调讲解,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充裕;
三是学生超负荷练习, 有效反馈不到位;
四是过分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学生 学习的效果;
五是多媒体辅助作用发挥不当,不是过多过滥 就是过于贫乏,传统板书范读等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对农村语文优质课堂的实践探讨 1. 在提高语文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上要抓住教学要点逐 一突破 (1)学科特点。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课程,语 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正确“理解”和熟练地“运用”祖国的 语言文字,使学生掌握“语言”这一工具,进行有效的阅读、 沟通与表达,是语文学科“独当其任的任”。因此,在语文课中应该紧扣“语言文字”进行教学,“语言文字”既是教 学的抓手,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3)文本特点。冀教版四年级《第一朵杏花》这篇课 文中,对话描写是文本特色之一。笔者根据这一文本特色, 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出示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对话,但 标点没有——学生想要读通读顺这段话,首先就需要为这些 对话加上标点;
加上标点后,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当时的表情、 动作、神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受人物这样说话的 动机,读着读着,学生觉得加上一些提示语后,读起来更过 瘾。有了提示语作为坐标,学生投入到积极还原体验人物当 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读为主要抓手的训练中, 慢慢地触及人物内在的品质,人物的精神变得看得见、听得 出、说得准、读得好、写得活,甚至诸如“课文为什么要以 第一朵杏花为题”这样的问题也由于对人物对话的深刻理解, 而在教学结束时迎刃而解了。无须赘言或抄下标准答案死记 硬背,学生自己的语言尽管幼稚,但都是出于自己的个性化 理解;
尽管不太流畅,但是经历了思维碰撞和表达自己真实 情感的过程。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 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在这个教学案例中, 笔者紧扣文本特色,深入地挖掘文本背后合情合理的“工具 性”,为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中的“人文性”而服务,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4)教学特点。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多边互 动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文本和本身有足够的了解,才能 使三者有效互动。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引领, 就必须有先进理念的引领、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底,进行合理 教学设计的功夫,平等、尊重、热爱学生的胸怀和饱满的工 作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不断地充实和修 炼自己。

2. 在运用多种校本教研类型上要因课型而定、交互并 用 (1)备课思路。先改变备课格式,在学案栏里增设“教 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板块;
再实施合作 备课,即由一名骨干教师和一名一般教师组合成对,提前对 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

(2)主题研讨。选择从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入手,加 以提炼而成。如语文教学的研讨主题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 统一”“关注学情”“课堂问题的设计”“朗读训练的多层 性”等。主题的设定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

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 验。

(3)一课多教。一般来说,要求研讨课都有试教的过 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

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 有力地提升了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4)同课异教。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 为同课异教。通过大家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 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以及 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5)改进评课方式。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 与评课,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评 课过程中,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 他的设计思路、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 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 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

3. 在语文课堂上要把握好基本环节,充分挖掘学生的 学习潜力 (1)创情激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 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 火索,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如《最佳路径》导课,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等 动画片断,创设情境,介绍迪斯尼乐园在世界上的影响,同 时结合课文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插图来告诉学生, 本文叙述的正是孩子们喜爱的迪斯尼乐园的有关故事,借助 多媒体优化教学情境,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 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愉快地学 习。

(2)足时阅读。语文是一个特别的学科,需要学生的 自我理解能力,那么这种自我理解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 自己的阅读。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保证好学生的阅读时间和 质量。一堂语文课不可能也不允许有较长时间安排学生自由 阅读,学校的图书室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但 是,单单靠学生自己借阅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的,所 以学校还要定时安排向学生开放图书室,或借助班级图书角, 学生阅读时间才能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学生真的去读了 吗?这是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应该怎样有的放矢引 导学生去图书室进行阅读?其实,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许多东 西,学生都可以去图书室查阅相关的内容。例如,《三顾茅 庐》讲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事情,学生对诸葛亮很熟悉,但是对于他的一生却了解很少,而在练习2出现的成语里, 讲的恰恰是诸葛亮一生的经历,于是在上完课文后,让学生 们查阅诸葛亮的生平经历,对诸葛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 此基础上给学生上成语,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并且能说出一 些相关的故事来。这样的阅读是教师引导性的阅读,在阅读 的质量上能得到保障,并且能及时检验他们的所得,在语文 教学中值得尝试。

(3)寻因研读。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后小 练笔要落到实处。在小练笔时,学生的思维常常停留在课文 里,写出来的小练笔常常是不如人意的,所以,对于学生写 的小练笔,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时对他们不足的 地方予以补充。然后,让学生动手修改,把它当作作文来写,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练”的作用。如《天安门广场》中,由 于部分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方位不太理解,所以老师安排了 一个介绍景物方位的小练笔,交上来后,发现个别学生介绍 的地方,让人看了不明白,于是让他们进行交流,指导学生 一定按照方位顺序介绍景物,如《我的小房间》《我家的客 厅》等,学生的兴趣来了,话也多了。说话也有条理了,经 过修改他们的习作都有了很大进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作文 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也使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得到了语 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弥补了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不足。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过程,为了实现 系统效果的最优化,就要求教师灵活把握“因学设教,顺学 而导”的调控策略。有时顺水推舟,不露声色;
有时旁敲侧 击,迂回前进;
有时抓住机遇,生成资源
有时主动出击, 积极控制。学生在教师巧妙地调控与不着痕迹地引领中渐入 妙境,智慧的清泉不断涌流,在层出不穷的精彩生成中,课 堂走向灵动与丰盈。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