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医院总结 > 如何抓课堂实效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对策研究

如何抓课堂实效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对策研究

来源:医院总结 时间:2019-10-18 07:49:03 点击: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对策研究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课 题,对南宁市学校开展小学科学的情况进行调查,围绕“培 养教师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提高学 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灵活使用教材”“有效进行实验” 这五个方面进行实践研究,提出符合学科实际的提高小学科 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及方法,以便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多 种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探究,积累科学事实与现象,丰富探究 经历,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A-0018-04 一、小学科学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组设计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调查问卷》 并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南宁市13所市区及乡镇 学校小学科学专(兼)职科学教师,共发放问卷52份,回收 问卷52份,回馈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2份,占回收总数的 100%。另外,对这些学校科学课堂的开设、开展情况进行实 地调研。综合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情况,课题组了解到在小 学科学课堂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首先,部分领导、教师对 科学课不够重视,科学教师很多是兼职,不是科班出身,缺 少专业背景,队伍流动性大。其次,科学教师专业能力有待 加强。一方面,教师科学素养不够高,对教材、器材不够熟 悉,灵活处理教材能力较弱,实验规范操作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待加强,课堂上讲授 较多,忽略了生生互动,探究活动指导不到位,学习目的要 求不明确,致使活动内容和探究主题相偏离,且不注重学习 后的反馈、交流、小结、评价等。最后,学生课堂学习积极 性有待提高。在探究参与的范围上,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参 与面不广。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欠缺合作技巧,忙乱无序, 虽然热闹,但有部分是无效参与,甚至出现过于喧哗,影响 别组同学学习等现象,学生效率不高,学习不够深入。长期 以来,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疲累,成为教与学比较突出 的问题。

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教师科学素养、处理教材能力、 实验规范操作能力不够强与学生学习兴趣、合作能力欠缺的 问题,下文对如何解决与改进这些问题,以提高小学科学课 堂教学质量进行论述。

(一)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的泰斗章鼎儿老师曾说过自己有两大特点:第 一,还像个孩子似的好奇、好玩,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希 望和孩子们相通;
其二,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好胜心发挥了 积极作用。科学教师除了要拥有这两大特点,还要储备科学 知识与技能,了解运用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 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并内化为科学素质,为上好科学课打好 基础。科学素养涉及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意识、科学品质五要素。目前,对于大部分科学兼职教 师来说,科学方法的运用及科学知识储备还是比较薄弱的, 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要加强。

小学科学教师应注重积累现代科学知识。小学科学教学 所涉及的学习面较广,教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了解宇 宙世界:银河系、星云、恒星、黑洞、宇宙生命探索等;
人 与地球: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球生态环境面临挑战、 全球生态环境正在恶化,以及火山喷发、地震、泥石流、龙 卷风、台风、海啸等主要的自然灾害;
物质与材料世界:物 质的组成、结构的层次、物质的存在形态、材料与人类的关 系、新材料等;
生命世界:微生物、植物、动物等;
现代生 物技术:基因、细胞、发酵、酶、蛋白质工程等;
信息技术:
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的用途、现代通信和计算 机网络技术;
能源技术:洁净煤技术、水电、可再生能源技 术…… 小学科学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一般 指观察法、测量法、实验法等各种方法。其中涉及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定性观察、定量观察、地面观察、空间观察、工 具的规范使用、数据的记录、验证性实验、比较实验、定性 实验、定量实验,也涉及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比较与 分类等逻辑方法。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科学教师是关键,其中科 学教师素养更是关键的关键,只有不断学习、训练和实践,素养才能内化为素质。科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就 要加强自我学习,促进专业成长。在教学之余要多读书、广 读书,教育理论类、自然科学类、文学艺术类、纪实类、侦 探破案类等书籍都可以选择阅读。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多做笔 记,善于归纳整理,记下阅读中的感悟与思考,并将阅读所 得所感践行于课堂教学中。此外,多听课、评课和参与培训 学习活动,多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以提高专 业水平。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 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切创造都源于实践,科学兴趣的培养也 离不开学生的实际操作,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是 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1.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 装备高度发展的今天,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学习效 率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方式、时机和 状态如何,要高效,不要为用而用。例如,《探索宇宙》这 一课要建构银河系及其俯视和侧视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 难的。而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可以找到相关的建构银 河系及其俯视和侧视图资源图片,这种立体三维图片为学生理解银河系提供有力帮助,教师可通过宇宙的变化、膨胀、 运动视频让学生在视听、欣赏讨论过程中对“宇宙”这一概 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学生产生兴趣。适当开 展做实验、做游戏、讲故事等活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科学 的兴趣。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相机开展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活 动,往往教学效果比较好。如,《我们周围的材料》这课, 入课师生谈话环节中,教师在为学生做好示范的基础上让学 生自己上台摸一摸、看一看袋中物体并用语言描述物品的特 点及材质,再让学生猜猜,描述的学生兴致勃勃,猜的学生 激情盎然。用猜猜百宝袋物品的互动游戏来调动课堂的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动机,也为师生的互动交流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在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中,学生顺利进入 学习状态。

3.关注课堂生成,引领学生感受探究带来的乐趣。课堂 上总会出现一些“意外”,这时教师要抓住契机,顺势而导, 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创造性地观察。如,《磁铁的磁性》 一课中,当发现一块磁铁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准备进入下个环节教学时,突然有学生不小心把一块条形磁 铁摔成了两段,全班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这块摔断的磁 铁上,以为教师会批评他。而教师却抓住了这一机会,没有 去批评他,而是反问:“这块摔断的磁铁还有两极吗?怎样 研究呢?”学生的探究欲望再次被激起,这样放弃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相机引导,却收到了更佳的效果。这样的机 会当然不是每节课上都有,但是有了这样的机会就要及时把 握好,不要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要意识到这是一次很好的 教学契机。

4.加强学生行为训练,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也是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者,对学生也要提训练 和培养的要求和方向。如培养观察能力时,教师应引导学生 掌握科学的观察方式(顺序观察、对比观察等),让学生将 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做好观察记录,学会使用观察仪器。就 拿《观察一棵大树》这课来说,在教师还没进行指导之前, 学生有的看到了树叶,有的看到了树皮,有的看到了树下的 小虫……这样观察下收集到的信息杂乱而且不多,只关注到 了有限的几点。当教师引导学生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观察后, 学生都关注到了大树的“身高”“形状”,关注到了树叶的 形状、颜色、分布……也观察到了树干上分泌的“汁液”等, 收集到的信息就很多了。

5.长期跟踪指导,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中长 期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尽量设计并使用简单的记录表格,方 法清晰,记录简单易行。要长期跟踪指导,维持学生的学习 兴趣,使“做中学”真正落到实处。如:在学生养蚕的活动 里,大多是在家里各自饲养且时间较长,不少孩子在养了几 天后兴趣就降低了,有的到蚕发育期的2龄、3龄后感到过程 好像都“差不多”觉得没意思,有孩子就打起退堂鼓坚持不到最后阶段。这时,教师在各班组织起小竞赛,让各小组在 班级板报栏粘贴蚕宝宝的成长记录表,每天或隔天记录一次, 进行比较和交流并贴星星表示鼓励,并在班级角落建起一个 “蚕宝宝”展示园——一个大纸箱改造的“房子”,让各小 组学生不定期地把自己的蚕宝宝带来给全班展示。这样一来, 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就又带动起来了,加上评价交流的跟进, 在学校里再次掀起养蚕的热潮。

总的来说,科学课堂应该有兴趣、有效、实在,充分发 挥每节课的优势,将每节课创设成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探 究活动,让每节科学课都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 让学生玩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 习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 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与要求。不是所有的教学内 容都必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在学 生个体独立思考下的合作学习,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所以 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选择就很关键,教师应把握规律,在知 识的关键处、规律的探求处、思维的交锋处、实践的体验处 组织合作学习。活动目的要明确,所提出的要求要简练明了, 易于操作。提出具体活动要求后,还要引导学生明确、理解 要求,强调在组内交流之前要先独立思考。2.教师角色定位要准确。明确教师是课堂学习的指导者,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 习的首要条件是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只有创设良好的师生关 系,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做一个生态瓶》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分好小组并讨论交流 制作生态瓶的实施方案后,老师拿出事前准备好的小鱼、小 螺、小石子来到其中一个小组并请求加入活动时,学生满脸 都是惊喜:啊,老师你也带来小鱼呀,是什么鱼?哦,正好 我们小组带来的石头太少了……师生共同参与,带动了全班 学习热情,研究氛围高涨,学生积极性高,活动效果特别好, 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引导者、参与者。

3.小组的划分与小组内的分工要恰当。根据具体的研究 内容、活动需求及仪器的数量,一般分4—6人为一个探究小 组,条件允许的话,有些探究活动2—4人一组也比较合适, 一般一个小组学生人数不要太多。小组内的分工一般采用小 组长负责制和小组长轮流制,三年级刚进入科学课的学习可 先用小组长负责制,形成规范,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 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用小组长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得到 锻炼,提高能力。小组里分组长、记录员、操作员、观察员、 记录员等不同角色,争取人人参与,活动后共同收拾器材, 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这是需要长期磨合和训练的。

4.要给学生充足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植物 群落》这一课,教师首先在课堂中出示并讲清活动及观察要求;
其次分发放大镜并教会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然后提醒 学生尊重动物,不要打扰小动物的生活(人文教育);
接着 带领全班分小组离开教室到校园花圃观察、记录及交流(这 个环节是需要充足时间和空间的);
活动结束后,全班回教 室汇报、分享和小结。只有认真扎实开展,探究活动才会落 到实处。

5.引进竞争机制并进行激励性评价。建立“组内是合作, 组间有竞争”的机制,“鼓励+反思”这样的评价模式应常 用,评价时应该注重对整个小组的表现作整体评价,这样慢 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注意学生汇报时语言表述方式是否 妥当,应该说“我们小组的学习成果是……”,而不说“我 的学习成果是……”。评价注重两个层面:一是此次活动的 过程和效果;
二是整个团队的整体表现,对于那些整体表现 有待改进的小组,教师要提出建议及指出前进的方向。评价 方法有行为表现评价、纸笔测验评价、实验操作评价、综合 评价等。具体可以采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杰出表现记 录、实验操作、测验、活动作品展示、评定量表、专题作业、 评议法、学生科学记录本、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方式。在评价 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严格要求与积极鼓励的评价关系。

在科学课堂中,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及探究的实效性, 教师要指导到位,指导学生合理分工,实事求是地记录,提 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灵活使用教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科 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课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 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教师在使用科学 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分析和处 理教材,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内容呈现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1.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整合、调整教材内容,选择适宜 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 初步掌握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师对全册教 材整体把控,弄清楚哪些内容可以合并,哪些内容可以拓展 等,使备课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发思路,拓展 本地教学资源库,也可巧用附加时间,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 前或课后,搜集材料课前做,拓展活动课后做。另外,教学 方法要适合小学生的逻辑思维顺序和逻辑思维能力。切实做 到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可以根 据实际探究内容选择创设情境法、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 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 搜集法、模拟创造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2.联系现实生活,拓展教材内容,让学生课堂内、外都 能接触到科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教师应该通 过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时刻在他们的身边, 提醒他们用小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去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如,《磁铁的两极》这一课,教材中测量磁铁磁力大小的材料是回形针,实际操作中,磁铁能吸引的回形针的个 数是比较少的,效果不明显,教师就让学生自己商量,可以 用什么材料替代,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认为如果换成大头钉, 实验效果会比选用回形针明显。教师就支持学生去尝试,学 生探究积极性很高。材料的优化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实 验,选择和淘汰材料,通过精心的准备和检查,来促成学生 科学概念的形成。

总的来说,教师在运用教材时要做到:一是理解教材编 排结构,吃透教材;
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与加工教材;

三是视实际情况决定教学方式;
四是认真准备及上好每节课。

课后反思,问自己如下问题: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达到 目标要求?是否高效?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提高?有可以改 进的地方吗?从而实现从“用教材”“教教材”到“用教材 教”的观念转变,促进教学任务的落实。

(五)有效进行实验 学生的探究及实验离不开可供操作的材料,材料引发学 习和活动,所以材料的选择与组织是做好实验的首要条件, 在探究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进 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

1.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材料选择的范围很广,教师 要注意选择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典型性、趣味性、开放性 的材料。如,《我们周围的材料》这课将通过观察和辨认来 引导学生探究材料。学生原本对材料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对于“木头”“金属”“塑料”“纸”等表示材料的名 称早已耳熟能详,而老师还安排学生摸、看、猜物品的教学 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将“具体事物”与“材 料”再次建立联系,加强他们对材料的认识,突出材料的特 点,为后续观察物体与辨析材料做准备。教师精选了勺子、 玻璃、木梳子、饭盒等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生活物品 来做活动器材,以常见的生活物品帮助学生将材料和物品区 分开来,也使教师有机会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经验和 前概念,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体,引发他们对材料 的研究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在选择材料时,教师应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

如《保护鸡蛋》一课,教师课前要求学生参与材料的收集, 在课堂上就发现学生收集到的材料远比教师想到的要多,有 塑料薄膜、废报纸、纱布、棉花、支架木条、铁丝、胶泥等, 由于材料是大家收集的,所以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研究活 动开展得非常成功,在达到实验目的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 的思维,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大胆尝试的意识和精神。

2.引导学生规范、准确、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要 简练而有效地出示实验要求,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让学生明了。

教师的演示实验要规范,体现和渗透严谨、科学、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如《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中, 老师让学生调制盐水时,由于没有事先强调一勺盐的标准, 有的学生一勺下去,盐高出了勺子平面,一些学生又远低于勺子平面,以至于全班汇报数据时有较大误差。老师在这环 节应注意强化“一平勺盐”这个量的问题,当用勺子勺盐时, 高出平面,可用尺子刮平,不够的填平,让学生慢慢一平勺 一平勺加进去,这样处理操作细节,实验更严谨有效。

3.给予充分的实验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合适、充足的 时间和空间对于开展实验或探究活动而言都非常有必要,这 是学生能够完成的基础。如,在《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中,让学生品味米饭这一细节的处理是整节课较为亮丽 的一笔:先让学生集中精神感觉刚放入嘴的米饭,然后教师 在一旁说:“慢慢地,慢慢嚼,慢慢……”就这样让学生咀 嚼了一分钟,再让学生对比刚咀嚼时米饭的味道和咀嚼一分 钟后米饭的味道,让学生很好地感受到了米饭发生变化的整 个过程。教学时间的掌控有技巧,可运用任务目标驱动、比 赛、时钟表、倒计时牌、音乐片段等多种手段有效掌控时间。

4.引导学生严谨、规范地记录实验结果。平常教学中实 验表格使用存在不足,如表格缺少基本元素,设计不合理, 没有填写指导。一个完善的表格应该具有实验名称的题头、 组别、填表人、填表时间、具体的填写内容等相关要素,并 进行填写指导。在设计实验表格时可以图文配合,一些小昆 虫或小物品的外形特点也可以用图画出来。巧用、善用符号 记录,全班约定俗成,统一符号的记载,如用“↑”表示上 升或浮,用“↓”表示下降或沉,这些符号是事先约定好的, 全班都知道,提高记录及交流的效率。5.公开展示探究成果。呈现方式要合理:在同一个展示 层面对比各小组实验数据,便于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鼓励 学生代表自己或小组汇报总结,评价要公开,以便于全班学 生思辨及交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我们周围的材 料》一课中,学生先观察后填表,然后汇报学习成果。学生 汇报时老师和其他学生约定,和汇报者一样的答案用符号 “√”表示,不一样或者有疑问的举手示意。评议后再给全 班学生重新修正表格内容的时间(留出一分钟),完善自己 的记录。这是一个复杂的探究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大 量的时间,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应将需要反刍及修正的环 节全部考虑进去,舍得给足时间。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有效地 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 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科学课的教学 目标变革引起学习内容、活动组织、课堂形态、教学评价等 一系列的革新,最终落实到课堂上,表现为教学的主体性和 开放性。这给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给 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开放和创新的空间。小学科学教师要把握 这大好形势,注意提高自身科学素养,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 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探 究,积累科学事实与现象,丰富探究经历,提高小学科学课 堂教学实效性。

注:本文系南宁市“十二五”B 类重点课题“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号:2011B023)阶段性 成果。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