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也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 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 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尊重学生”的口号人们耳熟能详,然而真正做到从学 生实际需要出发、因材施教却并非易事。网络“微”时代的 到来使人们意识到,微型学习、微课程与个性化教育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使个性化教育正在从“口号”走进现实。
个性化教育的目标与培养途径 尽管对于个性化教育中“个性”一词的界定不一,见仁 见智,但目前能够被大家统一接受的观点是,个性化教育的 核心是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恰 恰符合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 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并非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 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 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能力。探寻走出整齐划一性教育的途 径,培养个性独立的、全面发展的人,其本质上与加德纳教 育思想中的“为多元智能而教”和“为多元智能而学”相一 致。个性化教育有两项基本任务。一是发现并开发学生的潜 在个性,把学生培养成有主见,有明显兴趣倾向的人;
二是 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提升的客观环境与物质条件,最大限度 地促进受教育者在智能、体能和情商上得到充分发展。在具 体的教育活动层面上,个性化教育分为民主性教育、选择性 教育和自主性教育。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 民主性教育活动侧重师生间民主、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 是师生间的“分享”(含情感分享、问题分享、思想分享等) 应被充分重视。选择性教育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 习内容选择的主动权,即学生拥有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 长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自主性教育重点在于对学生“自 觉学习”能力的培养。
微型学习如何助力个性化教育 微型学习是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的、基于微型 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方式,是一种利用移动通信技术 进行双向交流,并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的网络学习 方式。
可见,与传统学习相比,基于网络的微型学习使得学习 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这种开放性和自由性为其印 上了显著的“个性化”标签。下面,笔者从教育活动层面分 析微型学习如何助力个性化教育的实施。
1. 在民主性教育中的应用 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属于默会知识传授,营造“公平民主、自由交流”的氛围十分重要,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 者,也是参与者与指导者。
(1)组建“学习圈”。在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 利用社会性网络服务工具,如博客、QQ群、微信等与学生共 建“学习圈”。既为师生共同研讨提供平台,又为教师监督、 管理提供可能。
(2)选择微课程资源。教师应预先搭建好具有明确主 题的问题支架,并将微课程资源上传至微云等网络服务平台, 供学生下载,为下一步的教学讨论创造条件。教师也可指导 学生通过个人终端设备直接登录免费微课程资源平台,如慕 课网、优酷等观看指定内容。
(3)组织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教师通过“学习圈” 来组织讨论或合作过程,并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或合作过程 中的具体表现给予即时的方向性引导。
(4)跟踪与反馈。教师通过对学生在“学习圈”内的 发言、分享内容等的观察分析,与学生深入沟通、交流,形 成微课程教学实践反思。
可见,这是一种与传统班级授课制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 组织形式,师生间对微课程资源的交流、学习、分享、讨论 等可以通过“学习圈”随时随地进行。此外,网络的虚拟性 潜在鼓励了学生发言的主动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很多学 生在课堂上也许并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观点,但在网络上却有 积极的表现。2. 在选择性教育中的应用 教师提供一系列存在内部逻辑联系的微课程单元,学生 既可以单独学习某一单元,也可以通过系列学习完成一门 “微课程”。微课程既可以作为现有课程体系的补充,也可 能成为学生发现或提高自身某项技能、专长的“个性化发展 课程”。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但他们仍是学 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推动者,教师既要学会“隐形”,又 要兼顾指导。
(1)教师选择性引导。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学习情况、 兴趣爱好、个人特长等个性化学习特征的掌握,有针对性地 推荐优秀微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完成个性化学习及课前练习。
教师了解学生个性化学习特征的途径有很多,如观察法、谈 话法、问卷调查法等,“学习圈”也是加深师生了解的有效 平台。
(2)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既可以选择教师推荐的微 课程,也可以自行选择同类别相关微课程进行学习。学生还 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如选择学习的 难度等级、安排学习的时间地点、决定学习的进度等。
(3)少量测评,解决具体问题。以具体教学目标为依 据,教师安排少量课上测评,以检测学生在个性化学习中的 效果。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共享等途径解决学生在学习 中遇到的问题,在差异化教学中寻求学生的共同发展。
(4)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个性化学习中的经验,鼓励在自行选择微课程资源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完成 较好的学生进行经验分享。
学生微课程选择能力的提高,除了取决于其个人经验的 积累,教师在初期阶段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教师 推荐的优质微课程资源的学习,学生鉴别能力会迅速提升, 经过反复训练,教师可从有针对性的引导逐渐转入让学生独 立完成选择。
3. 在自主性教育中的应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程资源丰富、交互性强、适用于移 动泛在学习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将传统的有限课堂 无限延展,构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的“身边课堂”,从 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
(1)问题式资源准备。教师根据需要组织含有“问题” 的微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实时或非实时观看微视频对知识消 化理解,形成驱动型任务,进而“自觉”探寻解决问题的方 法和途径。
(3)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在教师指定的社会性 网络服务平台中上传展示成果,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实时或 非实时的互动评价,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认识与评价。
(4)教学活动反思。教师通过对学生参与性、积极性、 跟进程度等方面的分析,反思微课程教学实践对学生自觉学 习能力的影响效果,形成教学活动改善方案。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基于‘微课’的高校个性化教育研究”(项目编号:
JG14DB384)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