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医院总结 >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有哪些_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精选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有哪些_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精选

来源:医院总结 时间:2019-08-15 17:46:03 点击:

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精选

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精选 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精选篇一:李白与杜甫的相遇相交 李白与杜甫相遇,在744年。那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岁。

其实,李白不仅在实际年龄上比杜甫大11岁,而且在诗坛辈分上整整 先于杜甫一个时代。

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杜甫早就熟读 过李白的很多名诗,此时一见真人,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取得巨大社会声誉 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这种风范落在李白身上更是让他 加倍地神采飞扬。眼前的杜甫恰恰是最能感受这种神采的,因此他一时全然着迷。

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他历来不太懂得识人,经常上当受骗, 但那是在官场和市井。如果要他来识别一个诗人,他却很难看错。即便完全不认 识,只要吟诵几首,交谈几句,便能立即作出判断。杜甫令他惊叹,因此二人很 快成为好友。他当然不能预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将与他一起成为执掌华夏文 明诗歌王国数千年的最高君主而无人能够觊觎;但他已感受到,无法阻挡的天才 之风正扑面而来。

他们喝了几通酒就骑上了马,决定一起去打猎。

他们的出发地也是见面地,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部,旧地名叫陈 留。到哪儿去打猎呢向东,再向东,经过现在的杞县、睢县、宁陵,到达商丘, 从商丘往北,直到今天的山东地界,当时有一个大泽湿地,这便是我们的两位大 诗人纵马打猎的地方。

当时与他们一起打猎的,还有一位着名诗人高适。高适比李白小3岁, 属于同辈。这位能够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这种慷慨佳句的诗人,当时正在这一带“混迹渔樵”“狂歌草泽”。

也就是说,他空怀壮志在社会的最底层艰难谋生,无聊晃悠。这是他的“地盘”, 沟沟壑壑都了然于心,由他来陪猎,再合适不过。

挤在他们三人身边的,还有一个年轻诗人,不太有名,叫贾至,比杜 甫还小6岁,当时才26岁。年龄虽小,他倒是当地真正的主人,因为他在这片大 泽湿地北边今天山东单县当县尉,张罗起来比较方便。贾至还带了一些当地人来凑热闹,其中也有几个能写诗的。

于是,一支马队形成了。在我的想象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高适,他带 路;接着是李白,他是马队的主角,由贾至陪着;稍稍靠后的是杜甫,他又经常跨 前两步与李白并驾齐驱;贾至带来的那些人,跟在后面。

当时的大泽湿地,野生动物很多。他们没走多远就挽弓射箭,扬鞭跃 马,奔驰呼啸起来。高适和贾至还带来几只猎鹰,这时也像闪电般蹿入草丛。

箭声响处,猎物倒地,大家齐声叫好,任何人的表情都不像此地沉默 寡言的猎人,更像追逐嬉戏的小孩。马队中,喊得最响的是李白,而骑术最好的 应该是高适。

猎物不少,大家觉得在野地架上火烤着吃,最香最新鲜,但贾至说早 已在城里备好了酒席。盛情难却,那就到城里去吧。到了酒席上,几杯酒下肚, 诗就出来了。即席吟诗的不是别人,是李白和杜甫,连高适也只能躲在一边了, 真是奢侈至极。

诗有典雅的面容,但它的内质却是生命力的勃发——无论是诗的个体、 诗的群体、诗的时代都是这样。没有生命力的典雅,就不是我们喜欢的诗。因此, 由诗人用马蹄写诗的旷野,实在可以看作被我们遗落已久的宏大课本。

诗人用马蹄写诗的地方也不少,但这儿,是李白、杜甫一起在写,这 如何了得。

在那次打猎活动中,高适长时间地与李白、杜甫在一起,并不断受到 他们鼓舞,决定要改变一种活法。很快,他就离开这一带,游历去了。

李白和杜甫从秋天一直玩到冬天。分手后,第二年春天,二人又在山 东见面,高适也适时地赶了过来。不久,又一次告别,又一次重逢,那已经是秋 天了。当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大诗人永久地别离了。

当时他们都不知道这是永诀,李白在分别之际还写了“何时石门路, 重有金樽开”的诗,但金樽再也没有开启。因此,这两大诗人的交往期,一共也 只有一年多一点,中间还有不少时间不在一起。

世间很多最珍贵的友情都是这样,看起来亲密得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细细一问却很少见面。相反,半辈子坐在一个办公室的,很可能尚未踏进友谊的 最外层门槛。

就在李白、杜甫别离的整整10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那时,李白已 经54岁,杜甫43岁。他们和唐代一样,都青春不再。

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精选篇二:免死慈母饭的故事 东汉明帝时,会稽吴县人陆续因太守尹兴牵连进楚王刘英谋反案,也 被逮捕关进了洛阳监狱。

许多人在酷刑的折磨下无辜死去,陆续虽是一介书生,骨头却很硬, 即使被打得皮开肉绽,也没有一句求饶的话。

有一天,狱卒送来一份饭,严刑拷打下始终慷慨陈词、面无惧色的陆 续见了,却突然跪下来泣不成声,不能自已。

主审法官听说此事,非常奇怪,就召陆续来问话。

陆续说:“是我母亲跋涉千里来看我,却不能相见,所以心中感到悲 伤。” 主审法官大怒,这一定是狱卒为犯人通风报信,串通作案。主审法官 立刻下令把值班的狱卒带来当庭对质。

陆续说:“我是因为见了这份饭,认识是出自母亲之手,所以才知道 她来了,并非有人通风报信。” 主审法官说:“你怎么知道这饭是你母亲做的呢” 陆续说:“我母亲做饭,切的肉都是方的,切的葱全都一寸长,所以 我知道。” 主审法官派人到客栈调查,果然是陆续的母亲在听到儿子被捕的消息 后,心急如焚,不远千里,前来看望儿子。

主审法官深为他们母子的心意相通而感动,就将此事上报给了明帝, 明帝于是下诏赦免了陆续,太守尹兴也被释放。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精选篇三:夜猫子张之洞 张之洞升任山西巡抚后,每天凌晨一点半起床,三点办公,七点接见 下级官员。

但在之前,他的作息却是另外一种怪现象:每天下午两点入睡,晚上 十点起床办公。幕僚或下属有事,一般都在半夜前来谒见,否则就要等到第二天 早上。

张之洞为什么如此作息呢因为他是个十足的夜猫子,在夜深人静的时 候特别兴奋。

在晚上,他要是和谁谈得高兴,就会谈一整夜,从不在乎别人困不困。

而在白天,属官来找他汇报工作时,他却经常鼾声大作。

在饮食习惯上,张之洞也有独特的癖好。他最喜欢吃新鲜的水果、糕 点和蜜饯等食物。他的办公桌上除了文房四宝和文件档案外,还摆放了十多个盘 子,放的都是各式各样的水果和零食。

每次进餐前,他都要先吃水果,然后喝点好酒,最后再进主食。喝酒 的时候,他不需要下酒菜,有水果就够了。

张之洞吃饭的姿势也很特别,他喜欢蹲在椅子上,猫着腰,双手搭在 桌子上进食。他这个姿势很有可能是跟猫学的,因为他特别喜欢养猫。

据张之洞的哥哥写的一封信中透露:张之洞在卧室里养了几十只猫, 而猫是特别能闹腾的动物,因此他的书报、文件上尽是猫屎,可他毫不介意,取 出手帕擦擦了事。

张之洞除了有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怪癖外,也有一些搞笑的传闻。比 如,他个子不高,长得不帅,很多人都不把他放在眼里。

他接任湖广总督之初,就有一个商人画家拿他开涮,画了一幅题为“三 矮奇闻”的水彩画,画上的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后来的湖北布政使瞿廷韶及 巡警道冯绍祝。

张之洞身材确实矮瘦,瞿廷韶也以瘦小着称,冯绍祝绰号“冯矮子”, 这三个人组合在一起,真称得上是“三矮奇闻”。这幅画展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一时轰动武昌。张之洞 得知后,只是一笑了之,然后吩咐僚属将那幅画买下,倒是那个商人画家惊呆了。

张之洞为官清廉是出了名的,他时常说:“一个人就是再穷,未必连 二三十两银子都拿不出来。”他这句话颇具讽刺意义,因为他经常就有这样的时 候,每到这个时候,他就命人拿皮箱到武昌维新当铺去典当。

张之洞因此成了维新当铺的常客,而维新当铺也立下了一个不成文的 规矩:凡是总督衙门的人拿皮箱来典当,每只箱子可当二百两银子,不管箱子里 是什么东西,也不管箱子里有没有东西,只管按照箱子的数量付足银两就可以了。

维新当铺之所以定下这样的规矩,是因为张之洞并不是真想当皮箱。

只要手头有了银子,他就会把皮箱赎回去。

就这样,他当当赎赎,赎赎当当,乐此不疲。这在贪污腐败日趋严重 的晚清官场来说,实在是一桩奇闻。

看过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精选还看了:
1.古代传统文化故事精选 2.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 3.传统文化经典故事精选 4.关于传统文化故事精选 5.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故事 6.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大全 7.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精选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