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反复流产史的夫妇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诊断和分析其病因, 避免盲目治疗,为其生育提供指导。
一对夫妇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发性流产称之为反复流产,是妇科常见 疾病,病因复杂。导致反复流产的原因很多,其中染色体异常为重要因素之一。
本院遗传室对1158对反复流产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0年1月~2014年7月在大连市妇产医院生殖门 诊就诊的病例,共1158对夫妇,均有两次或两次以上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史。流 产次数为2~5次,平均为2.18次,患者年龄为22~45岁,平均31.6岁。
1.2方法 采用RPMI 1640培养基对外周血进行培养72 h,之后加入秋 水仙素继续培养4h;终止培养,按常规收获,G显带。一般每个患者计数15~20 个中期分裂相,挑选3~5个显带较好的核型进行分析,如为嵌合体时,计数50 ~100个分裂相,分析5~10个核型。按ISCN-1995作出诊断结果。计数资料采用 了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58对反复流产的夫妇中,共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213例,异常率为 9.20%。其中相互易位28例,占异常总数的13.15%;罗伯逊易位10例,占异常总数 的4.70%;倒位5例,占异常总数的2.35%;重复3例,占异常总数的1.41%;数目异常2 例,占异常总数的0.94%;多态性变异165例,占异常总数的77.46%,分析结果见 表1。各种异常(多态)的具体核型,见表2。
1158对夫妇中,有2次自然流产史的983对,异常发生率8.95%;有3次 的145对,异常发生率9.31%;有4次的23对,异常发生率17.39%;有4次以上的7对,异常发生率14.29%,分析结果见表3。各流产次数组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间并无 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各组之间行χ2检验,P值均≥0.05) 3 讨论 3.1反复流产患者中染色体异常几率 反复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频率, 各家报道不一,高者可达12.5%,低者仅0.8%,可能与各自选择的对象、染色体 异常识别的水平以及染色体检查指征的设置有关[1]。本文1158对患者中共检出 异常染色体核型213例,异常率为9.20%,高于Fryns综述中5%~7%[2]的平均值。
3.2染色体异常种类及其与反复流产的关系 3.2.1相互易位 相互易位是反复流产中最主要的染色体异常类型。相 互易位的群体频率约0.195%[3],本文检出率为1.21%,与许多文献报道相近。在 形成生殖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易位染色体将通过同源染色体间的配对形成特 有的四射状体,共可产生18种配子,它们与正常的配子受精后可形成18种合子, 其中仅有一种合子是正常的,一种合子是相互易位携带者,其余16种合子将形成 单体或部分单体,表现为畸胎、死胎、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4]。
3.2.2罗伯逊易位 罗伯逊易位是平衡易位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检出 10例,检出率为0.43%,占异常总数的4.7%。罗式易位携带者与正常人结婚,生 殖细胞减数分裂时可形成6种不同的配子,一种正常染色体,一种为罗式易位染 色体,而其余4种均为异常染色体,表现为流产、死胎及畸形,均无法成活。
3.2.3倒位与重复 倒位是另一种引起流产的重要原因,本文检出30例, 涉及3、10、12和13号染色体。倒位分为臂间和臂内倒位两种,临床上以臂间倒 位多见,本文共检出臂内倒位3例,余下25例均为臂间倒位。倒位发生后,染色 体的结构发生了重排,在减数分裂前期I中,正常染色体与倒位染色体之间会形 成倒位环,这样才能完成同源染色体各同源片段之间的相互配对。在倒位环内, 可形成4种理论上不同的配子:一为倒位染色体,一为正常染色体,另两种为重 组染色体,其带有部分片段的重复及部分片段的缺失,这两种重组染色体各有一 个着丝粒,属于异常的稳定性畸变,可传递给后代。一般来说,发生倒位的片段 越短小,那么其剩下的重复和缺失的部分就越长,它形成得配子和合子能正常发 育的可能性就越小,婚后引起不育、早期流产和死产的比例就越高,分娩出子女 的可能性就相对低。本文发现3例重复核型,均为9号染色体长臂的部分片段重复。
3.2.4数目异常 本文检出1例47,XYY,有研究显示,47,XYY核型变异率为1‰,额外的Y染色体肯定来自父方精子形成过程中第二次减数分裂时 发生Y染色体的不分离。47,XYY男性一般是能生育后代的,但能导致胚胎畸形 而引起流产。
本文有1例患者核型为47,XX,+mar,多了一条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胚胎停育或流产。
3.3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与反复流产的关系 3.3.1大Y 大Y指Y≥18号染色体。本文检出大Y核型26例。Y染色体长 度的变异是其长臂(Yq)远段的结构异染色质部分长度差异造成,该区主要成分是 Y染色体特有的串联重复序列DNA,此DNA序列的重复复制、缺失、易位或螺旋 化程度的改变均可引起长度的变异。有研究表明,有反复流产史的女性,其配偶 大Y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5]。有文章指出,大Y中的DNA重复序列可能会使 合子在早期细胞分裂时得有丝分裂发生错误,或者影响与相关基因的调节及细胞 的分化。
3.3.2小Y 小Y指Y≤21号染色体。本文检出小Y核型40例。有学者推测 小Y染色体多态性变异的机制有以下3种可能:①由于Y染色体过分紧密排列可影 响基因转录,从而导致基因功能不能正常发挥;②异染色质的部分或完全丢失, 而引起常染色质排列松散,导致基因功能丧失;③由于Y染色体发生了部分丢失, 造成基因功能不能发挥。
3.3.3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 有报道称9号臂间倒位在人群中的发生率 高达1%[4],属于染色体多态性变异,本文检出25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核型。
inv(9)的作用一直就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它没有遗传物质的丢失,不影响患者的 表型,与不育、流产、死胎无关。但多数学者认为其并非是一种正常的多态现象, 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并产生一定的遗传效应[6]。
3.3.4次缢痕增大 次缢痕主要存在于第1、9和16号染色体。次缢痕的 增长是高度重复的DNA序列增加所致,本文检出24例次缢痕增大的患者,由于 高度重复的DNA序列增加,影响了细胞分裂,造成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困难,可 能会产生不平衡的配子,形成非整倍体的子代而发生流产或不平衡的配子不能受 精而死亡造成不孕不育。
3.3.5随体增大 D、G组染色体短臂多态同样可引起一定比率的自然流产和胚胎死亡。本文检出随体增大的核型50例,其机制可能就是细胞分裂的同源 染色体配对时,染色体多态部分造成同源染色体配对困难,从而影响细胞分裂而 导致胚胎发育障碍,导致流产、胚胎死亡或子女染色体异常。
3.4反复流产次数与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关系 有学者提出,多次的连 续性流产可能是由于母体本身的持久因素(如免疫因素、解剖因素等),并不是由 于染色体重排的缘故。由此可见,流产次数与发现异常核型的几率之间似无关联。
综上所述,染色体异常是引起反复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不明原因 的流产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不仅是病因诊断的需要,而且对检出的携带者指导 生育,进行产前诊断,以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从而达到优生的目的。
作者:张雪瑞 裘娟 刘群 邵小光 来源:医学信息 2015年5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