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人生的意义、追求、理想和与价值取 向的根本认识与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事物价值 的看法。价值观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并不断 规范个体的社会行为。青年学生价值观是在他们的学习与生 活中逐步形成的,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关系 时,他们会在自身特有的价值观念下进行基本判断,并指导 和规范个体的行为。因此,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对青年学 生的成长及个人的自我评价与认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不接 轨。就当前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来说,整体呈现积极向上, 努力进取的特征,他们主体意识十分突出,道德判断能力显 著,勇于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并积极寻求稳妥的解决方 式,渴望在社会的发展中贡献个人的力量,同时希望个人的能力与努力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能够积极地将自我认同与 社会认同统一起来,将国家与民族的强盛看作实现个人价值 的重要支撑。但是大多数院校的价值观教育却有意无意地忽 视青年学生的这些特点,单纯强调正面思想的传递与学习, 脱离现实社会生活,难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思 想政治教育的实处,更不会使学生将其内化为思想观念,转 化成实际行动。
2.价值观教育的方法缺乏灵活性与机动性,教育过程缺 乏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 锋,直接的说教以及崇高的价值理想的生硬灌输已经不能取 得良好的效果,目前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趋向功利主义、走 向世俗,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青年学生本身渴望在学习生 活中能够与施教者进行民主、平等的互动与沟通,但个别教 育者一味强调正面思想的灌输,追求“思想制高点”的绝对 占领,忽略学生的主体需求和创造性,这就不容易发现学生 的真实想法,难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主观上苦心经 营更容易让学生感到课堂教学的空洞与乏味,不能真正走进 学生的内心深处,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困惑,其结果 只能是让学生形成流俗的价值观念。青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 社会群体,他们对价值理想的认同及趋向一定程度上代表和 影响着整个社会理想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性,因此,院校就必 须要加强对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进而提升整个社会未来的 精神层次与理想追求。3.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价值观教育是一项 系统的思想改造与重塑工程,作为价值观教育的受教育者, 是生活在一定社会情境中的个人,最主要的是他们有着一定 的价值判断力与精神追求,是未来社会的缔造者和承担者, 而这种缔造过程也是在一定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激情下才能 完成的。因此,可以说人文关怀是价值观教育的灵魂。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院校的科学主义的教育根 深蒂固,对于学生个人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的呼声 甚弱,即便一些院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强价值观教育中 人文因素的培养,但在市场化办学、追求高就业率的今天, 学生依然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眼界狭窄等问题,对学校以外 的社会、伦理、生态、文化传统和人类未来等问题缺乏应有 的认识和关怀,这也是导致青年学生价值观复杂多样、功利 性强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各级院校价值观教育的失利是造 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外,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多种经济 成分并存并蓬勃发展,社会的思想观念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 化也是原因之一。在社会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各种新 思想的激荡冲突中,当代大学生们追求个人理想与自身价值 的实现,大多数学生把在校期间的政治追求同自己的个人价 值实现紧密结合了起来,个人主义突出,舍利取义的道德追 求逐渐少见。
当代大学生的科技人文素质相对较高,承担着国家与 民族未来发展的重任,他们应该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中,正确认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同时不断调整 个体的价值观,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需要。因此,对当代青年学生加强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培育与 引导,必须立足于大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实际,坚持积极的、 正面的导向与教育原则,加强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二、加强当代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加强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首先重视教 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同时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以更好 地实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为前提和基础,还要从青年学生价 值观的基本现状及特点出发,针对性和有效性二者不可偏废。
各级院校加强当代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可以尝试 以下途径:
1.发挥青年学生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与主动 性。价值观教育的主导者虽然是教育者,但是最终的教育效 果却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因此,在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 一定要尽力激发受教者的主体功能,变单纯的被动接受为主 动参与。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环境复杂,他们通过众多媒介 所接受的信息量远胜以往任何时代,他们对于外来信息有自 己的主观判断和定位。教育者不能把他们仅仅当作受教者而 已,而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发挥他们反应灵活、求知 欲强的优势。从本质来说,价值观教育与引导的过程实际上 是一个促使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与外在的社会规范进行对 话与沟通的过程,在这中间,教育者充分肯定并尊重了学生的主动性,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实现青 年学生的自我对话与自我教育。同时,我们还必须坚持价值 观教育的政治思想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 形态导向与功能,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导向作 用十分突出。因此,在坚持发挥受教者主体性的同时,教育 者必须坚持价值观教育的方向原则,以达到价值观教育的本 质要求,并发挥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整体效应。
2.价值观教育方式应由以往的单向灌输转向师生间的 相互沟通与对话。价值观教育应该是教育活动双方对共同关 心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在双方之间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与切 磋。作为引导青年学生价值观念,培育青年学生形成科学、 合理价值判断的活动,价值观教育的主导者们应更多地注意 与学生在精神世界的交流,以特定思想观念对学生心灵进行 影响、引导。价值观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施教者不能凭 借其在教育活动中的话语权而向学生硬性灌输知识,只有施 教者首先具备了平等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会倾听、 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和自主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良性沟 通,才能真正发现青年学生在价值观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解决问题,才能最终有效地强化价值观 教育的有效性。同时,科学、合理的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系还 要求施教者注意教育内容是有机的整体结构,通过各部分内 容的合理建构、科学融合,发挥整体的最佳教育效能。因此, 施教者必须在对整体教育目标有系统性认识的前提下,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贯彻价值观教育,进一步提升价值观教育效果。
三、结语 青年学生肩负着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 观念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主义事业。虽然作为个体的学生, 他们各自的知识储备和受教育背景不尽相同,但只要对他们 的价值观教育进行有效的探索与研究,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 治素质与人文精神,就能使之真正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承担 者与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孙正聿.哲学修养十五讲北京[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6. [2]檀江林.高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 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3]吴向东.价值观:社会主义本质之维[J].马克思主义 研究,2007(12). [4]张秋山.大学生社会角色时代变迁[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07.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