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销售总结 > [高校体育教育中道德培养功能路径探究]高校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教育中道德培养功能路径探究]高校体育教育

来源:销售总结 时间:2019-10-31 08:05:49 点击:

高校体育教育中道德培养功能路径探究

高校体育教育中道德培养功能路径探究 体育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培 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体育教育 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增强学生的身体素 质,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发展和体育相关的其他能力。

国民的身体素质是国家完成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校体育教学也不仅 仅局限在修身这一基础性的目的了,而是更加注重通过体育 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就是养性的目的了。因此修身 与养性都要融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两者相辅相成,才能 相互提高,培养出体格健硕与心理健康的人才。

一、高校体育与道德培养之间的关系 目前,理论界普遍认同体育教育同时具有强身健体和培 养道德素质两个功能,指出:“体育载体蕴含丰富的德育内 容,具有承载和传导德育内容的特征”[1]。体育是在社会 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并建立起来的社会文化。它主要包含身 体活动和智力活动,以身体技能练习为基本手段,在身体发 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提高身 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对体育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理 解,狭义的体育就是指在学生阶段进行的德、智、体的教育, 而广义的体育就是人们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提高身体素质、 强健体魄,实现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文化生 活。高校体育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学科,是学校安排的具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接 班人的重要途径,与智育、德育一起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学生从学校迈向社 会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高校体育教育要充分将德育融入 到体育教学中,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实现道德教育的实践。

道德是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是一定社会条 件下人们逐渐认同的信念和习惯,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 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的形成会受到多种 客观条件和前提的制约,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 范。道德是人们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手段,能够使人们自我肯 定、发展和实现。运用道德手段可以帮助人们激励自我,调 节社会关系,充分认识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道德还对 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性的作用,起到丰富人的内心世界,促 进人格完善的作用。通过道德教育可以提升个人的行为准则 和规范,并将个人的品质定型,实现素质的提高。

高校体育教育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在体育运动中蕴含着 丰富的道德价值,如爱国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等,这些价 值都可以通过体育教育承载和传递。高校体育教育也是德育 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 够逐渐培养出大学生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品质,使学生的 心理素质更加成熟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道德培养功能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的道德培养功能主要是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的。由于教育理念的原因,高校的体育教育和 道德教育还没有相互融合,没有针对性和具体性地加强高校 体育的道德培养功能的发挥。虽然将通过体育提高德育确定 为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在实践中的执行力度还是有待 加强的。在实现体育教育的道德培养功能方面,还有许多问 题需要解决,其中主要包括没有充分认识高校体育教育的道 德培养功能、没有明确培养目标、没有丰富的培养内容等。

1.学生和教师都未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道德培养功能。我 国的高校体育教育经历从传授体育技能阶段到素质教育阶 段再到现在健身体育的三个阶段,对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也 在不断地深化。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由于认知的不同 导致了教育理念的差异,不能完全实现确定的教学目标[2]。

作为体育教育提供者的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由于对体育教 育的道德培养功能认识不深刻而将道德教育定性为“软任 务”。高校的制度上没有明确完善的关于道德教育的考核制 度和体系。高校的体育教师没有真正地重视其道德培养工作, 也没有将其当作成一项重要教学任务。高校的学生更是以玩 一玩的心态对待体育教育,认为只要在体育课程中能够锻炼 身体,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就好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 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都没有充分地认识体育教育的道德培 养功能。

2.高校体育教育的道德培养目标模糊。在我们的实际调 查中,许多高校只注重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高格调的道德教育,而忽视了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道德信念、人际关 系等方面的底线教育。从大学体育的教学大纲中可以发现其 关于道德教育的目标是非常模糊的,主要是要求重视大学生 的个性化发展,树立大学生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种教育目标很难与体育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也没有具体 的操作方式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因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 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强调组织纪律的培养,而忽视了 大学生的自然属性,没有将体育与道德结合起来认识与理解。

3.高校体育道德培养的理论多而实践少。高校体育中道 德培养的方式和其他学科的方式类似,都是在教育过程中以 口头讲解为主,而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方式方法 上做不到因材施教,缺乏创新思维,不能将体育教学与道德 教育糅合起来,最终还是以空洞的说教为主。在结合体育课 堂教学内容进行道德培养和通过教师示范作用发展体育教 学的道德培养功能方面方法单一,手段较少。

三、高校体育道德培养功能方式探究 高校的体育教育为跟随时代发展的要求已经做了多方 面的改革与探索,但是在习惯和思维惯性的作用下和我国传 统文化的影响下,我国体育的道德培养功能的发展远远落后 于时代的需求。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 和模式的束缚,转变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实现高校 体育的道德培养功能。

以观念转变为前提,明确高效体育教育的道德培养目标。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上突破原有的教育以智育为中心、德育以 政治教育为中心的理念,要更加重视教育的整体性,更加重 视人的全面发展。树立现代教育观,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从 灌输性教育向渗透性教育转变,将单纯的德育理论教学转变 为生动的感化式教学。要有创造性地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种 体育教学的课程中,将现代教育观落实到具体工作实际中, 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进行教育的模式,改变原有 的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工作的观念,将道德教育充分融入到 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用实践检验和巩固道德教育的成 果。

以模式创新为手段,充分运用互动式、融入式教育。互 动式教育是指将教育工作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交往 与沟通,教育过程是教与学的动态过程,并且相互影响、相 互促进。在师生互动方面,教师要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成 为真正的教学主体,师生间配合默契才能高效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传授的内容。在学生间的互动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搭建 沟通的桥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思想观念的 碰撞深化对道德底线的认识,提高其综合素质。体育教学的 特点使道德培养更加容易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也是融入式 教学的切入点。体育运动几乎可以体现所有的社会道德现象, 如公平竞争、坚持不懈、集体主义等内容。将道德教育潜移 默化地融入到体育教学和活动中可以加大学生对体育道德 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道德行为进行准确地判断和选择。以方法创新为根本,实现从宏观概念到微观落实的转变。

在开展德育教学时,要充分认识人的差异性,掌握和尊重学 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有区别地进行教育。在体育教学 过程中,有的学生比较活泼,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而有 的学生比较安静,喜欢独处,不善于交往。教师就要针对每 个学生展现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的行为,使其 全面发展。要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调动学 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强调体育运动中的规则意识。

兼顾学生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要求的是学生的 组织纪律性,自然属性要求的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两者 本质上是不存在冲突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 精神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活动中要营 造积极、宽松的氛围和舒适的教育情境,进而培养学生爱好 并坚持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从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看,未来我们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理念和实践都将会发生根本的改变。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不断 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体育教育和道德教育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纪宾.充分运用体育载体实现德育体育双赢[J].中 小学实验与装备,2010,20(111):42. [2]陈晓荣,朱保成.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1):9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