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读、自问、自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 习的途径 在课堂上安排自读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 问题、探索知识是学生迫切需要的教法。这种阅读法可概括 为“自读、自问、自悟”。这种阅读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辅相成的。“读”是关键,是“问” 和“悟”的基础,也可以说前一步渗透后一步作为铺垫,后 一步是前一步的深化。
(一)自主性阅读,读通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
无论是情感的培养,还是品德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学生自主 性学习来实现,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思 考。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性阅读创造条件。
1、根据兴趣自由读。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 选择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如独自读、约伴读、分角色读、 边读边演等。读中还可以相互挑战,分组进行。有条件的学 校教师可加上多媒体、配上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读。
2、保证阅读时间。我们互相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激发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情绪做得好,可学生还没有把课 文读完就让学生汇报了。试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学生能把 课文读通吗?也只能是迎合教师的心理匆忙寻找只语片言 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又走进了琐碎而肤浅的一问 一答的圈子中了。我们要改变这种现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
3、检查效果汇报读。学生充分练读后,根据自己的感 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老师听,师生共同评议。并要求 初步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找出重点段落,标出 优美词句等。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改变 了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探究性阅读,读懂课文 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 这里方是长进。”学生读通课文仅仅是第一步,还要引导学 生质疑问难,进行探究性阅读,进而读懂课文。
1、自问,在质疑中学会探究。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 法,让学生善于提问。方法很多:就文题提问。每教一篇新 课文,我都要问学生,看了题目,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要问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我校有位老师教《太阳》一文,学生根据题目就能问:
“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等。就重点段提问:
如我校六年级一位教师教《草船借箭》写借箭经过一段,学 生朗读后问:诸葛亮为什么选第三天四更的时侯才去借箭?为什么要将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等问题。另外还有抓重点词句 提问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提问的良好 气氛,如: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在生动的幻灯动画 中有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乐于质疑。并从中体验发现问题的 乐趣。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 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的,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这 就是说书是读懂的。学生质疑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深究。
通过变换形式的读,如:默读,对读,引读,分角色读,评 读,议读等,让学生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我校一位教师在执教小语第三册《骆驼和羊》一课的二、 三小节时,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创设了绚丽的色彩, 动态的画面,美妙的录音为一体的情景,逐步展示了“骆驼 和羊证明自己看法正确”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有效地将学生的主观情感移入文境,并步步深入到意境中去。
在这种情景中,她又引导学生学习录音的样子有感情朗读。
这时学生的朗读不是单单的理解阅读了,而是带着“骆驼和 羊”在“吃树叶”、“吃草”时不同的表情(如:羊吃不到 树叶时着急的样子,骆驼吃到树叶时轻松得意的样子)去读 的,紧接着采用评读赛读等读书方式,让学生读中感悟。我 边听边感受到以境助读,在境中让学生动情,以情促读,以 读促情,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境界。而后这位教 师让学生做填空练习的结果准确无误,做动作理解“大模大样”一词真是活灵活现。通过“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 学法,我也感受到了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活 跃的气氛中学习语言,陶冶情感,感悟哲理。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议读,是结合课文的训练重点群体读书研讨的活动。指 的是通过合作学习撞击出思维的“火花”,深化文章的理解。
学生针对质疑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深入研究时,教师可根据 需要把握交流讨论的时机,积极、有序、有效的组织伙伴学 习,教师要抓住并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参与各组的交流讨论, 巧设悬念,点拨精要,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伙伴学习达 到最佳效果。如观看学校播放的光盘《落花生》一课时,在 谈到学了这课的感受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赞扬花生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当今时代应 学会展示自我,像苹果、香蕉那样引人注目。针对这一现象 老师立即组织学生讨论,随后展开辩论。学生各展所长,在 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并且 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 行的立体型的交流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 体现,课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多元化感悟。
叶圣陶先生曾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 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因 此我们是否可以说,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单纯“教”的 结果,而必须由学生借助语文课程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内化的过程伴随语文教育过程不断 进行下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所进行的“自读、自问、自悟” 的尝试,只是试图营造这样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 围,努力让学生从阅读中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并能从读书 中体会到一种永恒的快乐。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