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销售总结 >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报告【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报告【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销售总结 时间:2019-10-23 07:56:06 点击: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开展“数学分层次教学”实验,贴近高中 学生的实际,正确把握学生的差异,改变统一的数学教学模 式,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唤起学 生参与的主动性,加强学习的深度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的喜悦,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提供有效措施。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常州市“十二五”教育科学 规划课题“基于学生主动发展优化教与学评价的研究”(课 题编号:ED231)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0568(2016)22-0012-03 一、问题提出 三河口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处于教育 竞争激烈的苏南地区农村四星级高中,我校学生整体水平偏 低,文化基础较弱,特别是数学课程学习上,层次参差不齐, 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对数学老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 的要求。在江苏省常州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生主动发展优化教与学评价的研究”研究中,我校开展 了“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学生为本,促进每 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注意发 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根据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 面和志趣上存在的差异,在教学中承认这种差异,区别对待、 因势利导、努力转化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二、实验依据 “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 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分层次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 的“因材施教”。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提出了“使包括后进 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分层次教学” 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学困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 效措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 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能能力欠缺,而是由 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提供适 当的学习条件,指导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 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许多学生可获 得同样的收获”。“分层次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 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三、实验方法 1. 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是在2012年9月~2015年6月三个学年的高一 新生中随机抽取的。

2. 实验措施 备课分层: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分层 教学目标,筛选不同的训练内容,分层次设问,确定精选内 容,设置分层练习,分层指导时间和分层作业。

施教分层:每堂课先用几分钟检测本课的预备知识和基 础知识,以便判断学情,查漏补缺,使全体学生都进入状态。

然后,教师分层设问,分层次提问、答疑,使学生学懂本节 课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接着分层练习,教师重点分类指 导,进行综合训练,使各层次学生学得灵活、主动、各有所 得。

测试分层:精心设计检测考试试题,统一试题要求,但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及时分层反馈、矫 正,不达标者再给予机会重考。作业分层: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几种,分层 布置作业,使一直让教师困扰的抄作业现象得到解决。

辅导分层:因课堂时间有限,通过设立帮教小组,开展 互帮互学等活动,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辅差提优促中, 促使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

3. 实验步骤 实验时间:2012年9月至2015年7月。

第一阶段(2012年9月~2013年9月)为探索实验阶段。

首先,摸清情况,找准问题。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 异,找出知识链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次教学。

其次,对症下药,措施有力。针对学生思想散漫、学习兴趣 缺失、没有动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等问题强化情感教育

最后,针对学生基础差、知识掌握不牢采取迈小步、吃小口、 步步准、口口顺的小步教学法。目标层次分明,内容难易适 当,精讲多练,学新补旧,使学生能学得懂,弄得通,激发 学习动力。

第二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7月)为实验阶段。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生产生向上的动机和行为。首先,狠抓 基础,加强训练,备好教材,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 要抓住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其次,及时反馈,随 时调整。教师通过作业、课堂教学、学生表情、辅导、谈话 等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进行调整。也可以确定单 元目标,通过单元教学,进行形成性测验,采用适当矫正手 段,按标准加强巩固。第三,讲究艺术,善于组织。讲究语 言艺术,说话要风趣、幽默,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创设愉快 学习气氛。第四,注意方法,提高效率。加强科学方法指导, 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实用时间,促进转化,努力转化学困生, 促进全面发展。

第三阶段(2014年8月~2015年6月)为实验总结阶段。

该阶段收集任课教师以情促教个案教育和典型模式课例,用 爱心唤醒学生的信心——情绪感染法;
用信心激发学生的上 进心——信心激励法;
用耐心培养学生的恒心——夸奖式评 价法。整理和补充撰写结题实验报告和论文。

四、实验过程 分层教学过程是老师通过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划分为多个层次来进行的,便于教师根据不 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操作,在不同目标的指引下,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感受学习的喜悦,提高成绩,循序渐进,形成数学教学的良 性循环。

1. 认识层次教学的概念,了解层次教学的要求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体系,使不同的学生完成共 同的学习任务,达到共同的教学要求。我们在高一采用同一 个数学教学专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班教学,使每个学生都 有进步。高二、高三按学生成绩水平编班分层次教学,这种 方法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有利的。

2. 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等教学三大要素 分层次教学的要求是教材层次性与学生层次性必须有 机结合,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一方面挖掘教材的层次性, 使之利于分层教学,另一方面教学必须了解并符合学生认知 水平的层次性,并且使这两方面的层次性匹配恰当,才能使 教学收到效果。

3.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把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 主导作用相结合;
把教学中内化和外化相结合;
把教学中智 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做到改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 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建立起感情融洽、互相信赖、互相支 持、配合默契的关系。教师课内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课外教师关心学困生,帮助他 们补缺补差。这样在课堂上做到内化与外化、课堂内和课堂 外相结合,就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 摸索层次教学规律,开展层次教学实践 实施“掌握学习法”,一是提倡“乐观教学”。二是通 过有效的教学程序,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和调整,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己需要的帮助。主要 采取4个步骤:
(1)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既反映教学大 纲的要求,又突出单元重点和难点,还要符合不同学生的实 际,学生经过努力一般都能达到。

(2)进行群体教学。

①师生共同学习单元目标,明确要求,避免教的随意性 和学的盲目性,使学生进入积极准备状态。

②运用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③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

(3)反馈—矫正。

①按课前编制的反映“目标”的题目,在下课前10分钟 进行检查,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强化”作用。

②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形成性测试。

③根据形成性测试的结果,进行个别化教学,以4~5个 的小小组,互相帮助,老师指导为最有效。

④进行第二次形成性测试,检查第一次测试中做错的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同时确定下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4)为掌握而评分。评分的方法不是班内排列名次, 而是根据既定的“掌握”标准评等级,如“达标”为A,“不 达标”为B、C或D。评定实行成绩累积制,如某学生第一次 得B,第二次得A,那么他的成绩是A,这样能使学生增强自 我意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习产生兴趣,形 成良性发展趋势。

(5)在开发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 的培养。分层教学只有把教材层次和学生智力因素层次及非 智力因素层次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智力因素一 般是指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非智 力因素一般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只有当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入智力活动中后,智力活动才有积极性, 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产生了学习的动机,对数学学科发 生了浓厚兴趣,对数学问题产生强烈的钻研精神时,学生学 习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实验效果 1. 通过“分层次教学”实验研究,较深入地探讨了教 学规律 教师在分层教学中做了相应的调整,充分落实“以学生 为本”因材施教的观点,对教学进度进行讨论,尽量做到备 教材、备学生相结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
掌握认知规律,解决认知矛盾,讲究科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形 成较为成功的教学经验成果。

2.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分层教学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学 习目的、态度、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A、B、C 层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较大进步。如A层的学生学习主 动积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在课堂内形成较强的 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教学进度要比原来未分层前快得 多;
B层学生在学习上亦能较轻松地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 务,让原来跟不上的学生在这个层次中找到自我,学习有了 信心;
C层学生也由原来的听不懂、不想学,逐渐能跟着学, 开始模仿做习题。

3. 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密切了师生、家长的关系 教师掌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要求,教师不再“拿 一个教案用到底”,而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 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 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 激励了教师自身提高。同时分层次教学也增强了家长教育孩 子的信心,有的家长说:“通过分层次教学,孩子能坐住板 凳注意听讲了,放学能拿着书回家复习功课了,这是以前从 来没有的事”。家长赞成“分层次教学”的比例高达90%以 上,学生赞成比例高达94%以上。

4. 减轻家长的疑虑和学生的思想负担分层教学的试验使学生和家长提高了认识,无论如何分 层,都以学生能否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尺,为不同的学生创 造了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 跑的跑起来,暂时飞不起来的,跑不起来的,也能逐渐学会 飞,学会跑”,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调动起 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 的激励机制,确保了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六、实验思考 分层次教学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的行之有效 的一种方法,但是要使分层次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 充分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 准确划分学生的认知层次 分层次教学的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 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它包括学生的认知心理、知识结构、生理因素、环境氛围等 诸多方面。因此,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和把握应是一种动 态的发展把握,对同一个或同一群对象进行动态的分析和研 究,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2. 切实贯彻最新发展区域原则 在进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贯彻“最新发展区 域”原则。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增长知识,增强能力, 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 和教学要求时,必须注意对学生最新发展区域的了解。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通俗一点说就是让学生“跳一 跳,摘到桃”。

3. 必须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生的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构成,教师的教则是上述过 程的外因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必 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

必须唤起学生参与自己所属的层次和努力达到可以达到的 要求;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通过提问、激励等形式, 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等。这样分 层次教学才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 杂志,2001(02). [2]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1.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