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销售总结 >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

来源:销售总结 时间:2019-10-14 07:51:49 点击: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湖南省衡山县白果镇中心完小 方佳汉 【摘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 整合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 空间与图形整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 上,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整合点进行了分类,探索 多媒体环境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模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是帮助他们生 存和发展的的重要基础,是发展数学思维、形成创新意识所 必需的土壤。基于以上认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准》将传统的几何初步认识修改为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 形”一词就是要重点体现联系现实生活学习几何,在体验的 过程中建构几何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削弱 单纯的对物体周长、面积、体积等的机械计算。这部分内容 的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更 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空 间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方 式和手段在促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方面有很大的 局限性,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整合的教学模 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内容分类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四个方面,涉及的面比较广,相关的知识点虽然 比较多,但并非毫无关联,其内容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内在联 系:主要是以图形的认识为主线,依据知识的联系和儿童的 生理心理特征,把测量、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这三方面 的内容均衡安排在六个年级中。

2 新课标下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的特点 重视空间观念的建立;
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密切联系, 形成和理解正确的几何概念;
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关注学 生的情感体验;
突显空间与图形的文化内涵;
注重数学思想 方法的渗透。

3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整合点诊断与分类 根据钟绍春教授归纳的整合步骤[1] 的诊断方法以及以 上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所涉及内容和特点的分析,我 们总结出以下四类整合点:
3.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不强,在很大程度上 需要与具体形象思维相联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根据 教学的需要改变几何知识的呈现状态,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例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 形的变换》一课中,教师利用飞船对接的 3D 视频,为学生 形象地介绍了飞船对接时各个船舱之间的平移和旋转,让学 生感受到空间中物体位置变换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对图形 变换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2 改变知识的呈现形态,化解图形教学中的重、难点 空间与图形运动与变化的问题,比如图形的旋转与平移、 方位的确定、图形的抽象到具体的变化过程等,仅凭传统的 教学手段和语言描述是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认知的,但借 助多媒体的演示能使抽象的几何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让学生 经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巧妙地化解了教学重难点,有效地 帮助学生构建新知。

3.3 培养数学思想,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等数学建模工具, 直观地演示图形的变换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形成数形结合 的思维模式,培养数学思想。利用专题学习网页的探究模块 请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直观地感受,找 出规律进而推断出结论,不但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更培养 了学生利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加深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把握各种形体间的内在联系。利用信息 技术可以再现抽象的概念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 抽象的思维过程,深刻理解空间图形的概念。

4 多媒体环境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模式 从信息技术入手,整合点的解决模式和方法主要有虚拟 模仿模式、虚拟仿真模式、信息集成模式、信息检索模式、 学习步骤支撑模式等等[2]。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校园网建设的普及率并不高,信息技术教师缺口很大,网络型的教 学模式的在小学中的实现和推广有一定难度,所以研究多媒 体计算机环境下的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整合模式更具有现 实意义。此教学模式既体现了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特点, 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 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是各步骤的实施要点:
4.1 创设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与一定的情 境相联系,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更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能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和索引 新知,这样获取的知识,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4.2 观察积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途径是多种多样 的,其中观察、感知、思考、积累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 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复习旧知——发现问 题——积累表象。这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要有效地完成 这个核心任务,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传统的教学手段是 远远不够的,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效好地解决其中的问题。

4.3 操作发现。空间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被动听讲和练 习就能建立起来的,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对周围 环境和实物产生直接感知后才能逐步形成。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学生在计算机里或实际活动中 动手操作,在拼一拼、画一画、移一移、折一折、量一量的 过程中,通过听、看、触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和与同学的合作中发现几何形体的特征、探索规律。在这个环节里,通过多 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几何知识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变抽 象为直观,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 教学的效益。

4.4 练习运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用刚学到的新知 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技能和发展 思维,如利用概念和公式进行计算、利用工具作图或测量、 在练习中加强表述思维的形象性、敏捷性的培养等。要在有 限的时间内达到训练的效果则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高效 性和集成性的特点。

4.5 拓展提高。这是教学的最后部分,根据学生的注意 力曲线来看,这时学生已处于比较疲急、注意力容易分散的 阶段。在计算机多媒体环境中,可以利用教学情境对本课的 重要内容进行回顾和概括,同时出示一个有挑战性的、能激 发学生探知欲的问题来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这是一 种新的评价形式,同时又能在对知识提高的过程中满足不同 层次学生的需要,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5 结语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整合,能从 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 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不受重视的情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整合不管在理论研 究,还是在实践经验方面还是相对缺乏。希望本文能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项长期 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和研究,相信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在工作和研究中收获更丰硕的 成果。

【参考文献】 [1]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型与方法[J].中 国电化教育.2003 [2]黄亮.信息技术与高中解析几何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及应用方法的研究[DB/OL]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