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
“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 第1篇:“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 近日,山东
大学一硕士毕业生论文涉嫌抄袭引发广泛关注,该校刚刚 认定该毕业生的 第2篇:论文署名有什么要求 问:编辑同志,我认为目前医学稿件的论文署名存在不少问题,有“拉 大旗作虎皮”的现象,这是否是因编辑部选稿存在有“名人效应”问题? 答:论文作者在文稿中标注自己的姓名称作署名。其意义有三:首先是 标明论文的责任者,“文责自负”是自古以来人们遵循的原则。所谓文责是指论文 公开发表后,可能引发某些法律责任、科学责任或伦理道德责任,如论文内容违 反国家卫生、科技政策;
或内容有剽窃,抄袭甚至作假等,作者应负有责任。其 次, 第3篇:量化管理方式不宜简单用于社科学术 覃红霞、张瑞菁在《高等
教育研究》第3期撰文指出,长期以来,人 文社会
科学为争取其“科学”身份而不懈努力,但是,在这种争取过程十常常有意 无意地套用自然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人文社会科学过程及其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 上说,人文社会科学往往是“不科学”的。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过于侧重量化
管理,使得研究人5要像机器一样,既要持续不断又要按时定量地产生新的研究 成果。然而人毕竞不是机器,生产学术成品与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业产品时大不相 同的。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强调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经验的积淀,目前以一年为 单位的学术成果结算制度,迫使研究人员不得不在短期内匆句制造平庸之作。人 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所拥有的
资源是知识、信息、创意和想象力,学术管理的有效 性意味着如何将这些资源转换成高质量、高创造性地研究成果,但精神产品的质 量与绩效是无法用数量来界定或衡量的,它适用于工厂的量化管理方式但不适用 于学术管理。重数量轻廣量;
重刊物级别轻
论文档次;
重表面文幸轻深度思考;
重立竿见影轻长远功效,这一切最终导致在形成学术“高产”的同时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