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实习总结 >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资源的开发的策略】初中生物过程的设计策略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资源的开发的策略】初中生物过程的设计策略

来源:实习总结 时间:2019-10-21 07:54:05 点击: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资源的开发的策略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资源的开发的策略 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课程向学生生活世 界的回归。农村广阔的自然资源对生物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 优势,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挖掘当地资源优势,结合具 体教学内容,引导和帮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 会,把本地生物实体、农事劳作等在课堂上立起来,亲近学 生与身边生物的关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 手、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讲授为自主学 习,达到教学相长的课堂效果。

1. 采集实物标本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 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 的情绪和体验。初中学生所学的生物知识是最基础也是最直 观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基本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 过度阶段,深刻的形象记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采 用直观教学能牢固学生的形象记忆,鲜活的实物标本形态更 能植入学生的记忆深处。在教学中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直接 采集实物标本进行直观教学,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具 体、直观的课堂,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例如在讲授“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节时,提前布 置学生带回如下东西:①一瓶水质较绿的鱼塘水,②水井边 或天井潮湿的墙脚里的绿色、矮小的苔藓,③潮湿的墙脚或山沟里生长的、叶片呈羽毛状的蕨类植物。这些东西在农村 无处不在,采集起来轻而易举,学生很乐意完成任务。课堂 上,由于材料是自己采集的,学生很认真摆弄自己的实物材 料,结合书本认真观察,并积极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藻类、 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主要特征深入学生 大脑,教学重点难点一一破解,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学习植 物体的器官组成、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软体动物和节 肢动物等内容时,也可采集实物标本教学。

生物学中的实物直观教学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有效工具,农村学校课程资源丰富, 俯首可得,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服务于教学,给 学生营造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氛围,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2. 自备实验材料,促进实验教学 在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点多数是进行 验证性实验,实验材料都是教师早已准备好的,学生在实验 中只能按照课本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学生根本没有自 己的想法,也就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教师也不会放 手让自己的学生去做,学生只能学到书本安排的知识,很难 进行知识的拓宽和思维的延伸,学生自然失去实验探究的主 动性。农村学校可以利用本地资源优势,设置实验前置作业, 让学生亲自采集实验材料,让学生探究前就弄清实验对象的 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与周围生物的关系或影响等,对实验材料充分了解再进行实验探究,学生才真正 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探究效率才是高效的。

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前,布置学生回 家找鼠妇。什么是鼠妇?鼠妇长什么样?鼠妇生活在什么地 方?鼠妇与老鼠是什么关系?鼠妇咬人吗?鼠妇有毒吗? 鼠妇吃什么的?……一连串的问题反映出学生对鼠妇的陌 生。经过找寻,学生“满载而归”:鼠妇原来是这东西,我 们家柴房、花盆下最多,草堆里也很多,鼠妇平时都躲在黑 暗的地方,鼠妇的外壳很硬,有很多触角,鸡很喜欢吃鼠妇, 鼠妇可以入药……。再通过课堂探究,学生不但实现探究目 的,知道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还进一步认识了鼠妇的其它 行为特征,对鼠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让学生自备实验材料, 能丰富探究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 交流合作能力,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病。

又如在青蛙繁殖的季节,让学生采集蛙的受精卵回来放 在鱼缸里,把鱼缸模拟成青蛙生长的环境,每天观察鱼缸与 农田的青蛙的成长。于是青蛙每个阶段的生活习性、生长发 育、形态结构特征等学生都真实的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 农田里看不到的一些细节在鱼缸里竟有了意外的收获,这样 的实验探究不但激发学生了解青蛙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探 究生物知识的欲望,促进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

3. 利用务农资源,渗透农业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在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和积累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养成,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 自尝试和实践,这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随着现代 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村中各种种养、种植场所不断涌现,部 分学生家庭就是这样的养殖户,家长成为种养能手的比比皆 是,学生在参与种养中也收获不少。家长、学生的这种资源 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是不容忽视的有利资源,充分利用 这些家长、学生的宝贵经验,能让学生了解一些务农常识, 充实教学内容,更能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农业知识在 课堂中得到渗透。

如在学习“无性生殖及其应用”的内容时,考虑到各村 都有采用嫁接、扦插等方式种植的特色农作物,像京塘村的 红薯、莘二村的番石榴、四联村的龙眼等,就请有实践经验 的学生台上介绍和演示嫁接或扦插的方法,台下手把手的传 授给其他同学,效果比再清晰的动画演示都高。至于如何保 证这些作物的成活率或嫁接、扦插之后的水、肥、虫害管理 等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田间去直接观察、了解,或观看家长 的视频介绍。视频中家长的现场操作、解答,让学生了解了 嫁接的注意事项,合理施肥、合理使用农药的重要性,化肥 与有机肥的差异,合理灌溉、喷灌对节水的意义,合理的行 距对植株光合作用的有效利用等,也了解了摘除顶端优势的 意义,这些枯燥的农业常识看似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由 于画面中出现了同学、家长的身影,还有家长幽默、直接的 浓重方言、土话,常引来学生的哄堂大笑,课堂轻松、愉悦而有效,基本的农业常识在课堂中得以慢慢渗透。

农村 学生有着传承和发展农业事业的责任和义务,除课堂教学以 外,鼓励学生多参与农业生产劳动,掌握一定的现代化农业 技术;
在家长或老师带领下参观当地三鸟、鱼、奶牛、猪等 养殖场,参观菜篮子基地、果园、苗木花场等种植场所,了 解相关的农业知识,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从中让学生 明白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保证,农业发展需要一支强 大的人力队伍,更需要一支有科学知识支撑的人才队伍。向 学生渗透现代农业观念,让学生从小认识到农村这广阔的天 地是祖辈留下的巨大财富,利用、发展好它是每一代人的责 任和义务,扎根农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而掌握好生物知识、 农业知识是以后更好务农的理论保证,从技能和思想上为学 生以后在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终身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 基础。

4. 自制生物标本,培养动手能力 生物标本教具是生物教师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工具,能帮 助学生理解、学习生物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自制标 本,除利于学生认识生物体的原貌,还利于学生对该生物体 产生一个立体概念,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锻 炼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让学生自制生物 标本,源于一次学生的“残忍”爱好,一个学生上学路上抓 了一个大青蛙,放在书包里,被老师发现时青蛙已经死掉, 老师觉得这样丢了青蛙有点可惜,就指导几个学生把它制作成青蛙的骨骼标本,整个制作过程,学生好奇、兴奋而认真。

事后发现凡参与青蛙骨骼标本制作的学生上课的态度变了, 上课变得主动、认真,课后主动亲近生物老师,觉察到一次 的标本制作就能改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这一情况,老师及 时鼓励学生利用身边资源制作生物标本。于是,实验室里学 生制作的标本逐渐多起来:蝗虫、蝴蝶、蜜蜂、蜈蚣、野草、 玫瑰花、木棉花等动植物实物干制标本,青蛙、鱼、蜥蜴等 小动物的骨骼标本,各村的生态系统沙盘,植物、动物、细 菌、细胞、人体各器官等模型制作数量,此外老师的电脑里 “丝瓜的生长”、 “馒头的霉变过程”、“蚂蚁的觅食”、 “蚯蚓的运动”等小视频也不断增加。随着老师对学生作品 的肯定与赞赏,学生对生物标本的制作兴趣越来越大,参与 的学生越来越多,作品也越来越好。

农村地区资源丰富,物种丰富,能吸引学生关注的事情 多,生物教师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让学生多自制自己感兴趣 的实物标本、模型、视频,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某些生物知识 的理解记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 力和探究创新能力。学生自制标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举多得,事半功倍,对生物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 开展课外探究,培养科学的探究态度 中学生对实验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初中生物教科书设计 的实验数量远远难以满足那些好奇心强、求知欲高的学生的 要求,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资源开展课外探究,鼓励学生多课外探究,能有效弥补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又能满足学生 实验探究的愿望。

如在探究“蚂蚁的通讯”一节时,细心的观察比任何的 讲授都重要,于是提前一周布置家住靠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 组,房前屋后寻找蚂蚁穴,并创设一定的情景,重点观察蚂 蚁的觅食行为和信息的交流方式。一周的细心观察,蚂蚁的 觅食行为、通讯方式了如指掌,学生模拟蚂蚁的交流、捕食、 托运食物时触角、身体的动作等栩栩如生。通过探究,让学 生明白观察对研究生物的重要性,耐心的观察是科学研究必 不可少的应有态度。

开展课外探究,要多关注学生探究的进展,特别是失败 的情况,教育学生不要灰心,失败的实验也是一种宝贵资源, 只要抱着实事求是、不怕失败的科学态度,不断改进实验方 案,真理一定会出现,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 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农村广阔的自然环境提供了丰富的生物教学资源,生物 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势利导,为学生创 设生动、具体、形象的生物教学情景,增强感性认识,激发 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提高学生的 整体素质和生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 刘恩山,汪忠.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3]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 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物理、化学、生物.[M].广州:广东 教育出版社,2009,1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