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实习总结 > [当绘本接轨数学]数学绘本

[当绘本接轨数学]数学绘本

来源:实习总结 时间:2019-10-19 08:08:48 点击:

当绘本接轨数学

当绘本接轨数学 摘 要:当“绘本”接轨“数学”,会有怎样的化学 反应呢?笔者就在执教低年级数学课程中运用绘本教学的 实践心得,探讨二者之间接轨的可能性、文化价值和对接策 略。绘本是感性的,数学是理性的。用绘本滋养数学,儿童 在理性的经纬中生长出思想的芦苇。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16)16-022-2 一、案例呈现 数数歌 1条虫,2条虫,小虫喜欢钻洞洞;

3头猪,4头猪,肥猪睡觉打呼噜;

5只鸡,6只鸡,公鸡早上喔喔啼;

7匹马,8匹马,马儿奔跑哒哒哒;
9朵花,10朵花,我学数学顶呱呱。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一课,教学内容主要为: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初步了解认 数、学会数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 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但在教学中,笔者更多的考虑是:
1.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从一个以“玩”为主的课 堂到一个以“学”为主的课堂,好动、好玩的他们接受的了 吗?是否有可供过渡的教学内容或形式? 2.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学会了《数一数》主 要涉及的内容(认识1到10这些数),那么教师在此课中可 提供给他们的,有没有点“新花样”? 用绘本故事串联本课的创意应运而生。上文的儿歌即是 绘本的主要内容,结合具体的图片制作成精美的PPT,用儿 歌的形式唱出来,受到了学生的热烈相应。当“绘本”接轨“数学”,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二、探寻——“绘本”与“数学”接轨的可能性 (一)“绘本”接轨“数学”的内涵追溯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字面意思就是“画出来的 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或无文字的书 籍。绘本凭借其精美的绘图、简洁的语言、独特的构思被公 认为是最适合儿童早期教育的读物。近年来,绘本教学受到 了教育界的热捧,幼儿教育涉及较多;
小学阶段绘本教学在 语文、美术类课程中运用较为广泛。新西兰图书馆馆员多罗 西·怀特在《关于孩子们的书》中曾说:“绘本读物是孩子 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 到的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 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因此,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学生阅 读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通向流畅、独立的 文字阅读进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数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自古来,它即以严谨性、抽象性、统一性被世人追捧。“数 学王子”张齐华说:“和其他学科一样,数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培养出能够有效地参加国 家建设的公民,我们还要让我们所有的人,成为幸福的人”。

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生活态度和 价值观念。数学教学中更应该要以人为本,体现它的人文 性。” (二)“绘本”接轨“数学”的文化价值 1.基于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各年级 段的要求不尽相同。例如同样教学认数有关的内容,低年级 只要求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并认识相应的数;
而高 年级则不仅要求会认数,并能探索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 方程表示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方程。下面以此为例,分 析两个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1)低年级:这个时段的学生好动、好奇、好玩、也 好学。他们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控力相对有些差。思 维特点是直观、形象、具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的 情境引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如竞赛、闯关等形式)来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辅以活泼欢乐的歌曲、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调节课堂的整体氛围。

(2)中高年级:学生自主意识萌发,有了独立思考的 能力。他们的思维也从形象思维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注意 力时间变长,想象力也更加丰富。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除了培 养学生“听”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基于小学生学习的知识脉络。

著名教育哲学家怀特海有一个重要的理论:人类认识事 物的规律与学习的规律都是:
浪漫————精确————综合 (整体)(部分) (整体的精确、精确的整体) “浪漫阶段”是对事物(知识)的整体的直觉的把握阶 段(感受信息),“精确期”是掌握精确的知识细节进而领 悟原理的阶段(掌握知识),“综合期”是摆脱知识细节而 积极运用原理阶段(形成智慧)。

结合皮亚杰等儿童心理学家的理论,0到12岁整个幼年、童年浪漫期也可以分为浪漫期(出生到二三年级)——精确 期(三四年级及以后)。小学阶段还不曾达到更多的综合期。

因此,与此相适应的,就要对儿童进行既符合规律又能引领 他们身心发展的最佳课程——以阅读为核心的读写绘。

新课程理念要求改变目前的教育模式,要从单纯的应试 教育过渡到全面发展、平衡发展的素质教育,而阅读,即是 扩展素质教育深度与广度最有效的手段。儿童发展从“浪漫 期”过渡到“精确期”,以阅读为核心的读写绘是提高其自 身素质、充盈其童年的最佳课程。而绘本则是低年级阶段学 生阅读的最佳读物。许多绘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从 有趣的童话情景入手,数学绘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融 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结合具体的故事让孩子阅读、讨 论、探索、操作,并最终获得具体的数学经验和相应的数学 思想方法。

3.基于儿童立场的人文情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数学课程 与教学的总体要求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 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细细品味,《数学课程标准》 更多地关注到人的发展,即儿童立场。江苏省教科院杨九俊 副院长在《理解儿童》一文中阐述到:“理解儿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是人学,教育是儿童学。基于儿童立场的教 育,要以理解儿童为前提。”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时拿出一只大公 鸡,放在讲台上,然后掏出一把米,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 吃,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他又扳开鸡嘴,把米硬往鸡的嘴 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不吃。陶先生松开手,自己向后退了 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 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习去学习,把知识硬 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但是如果 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 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全 国尝试教育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周一贯所言:“教育不是流水 线上铸型的工业生产,而是顺应儿童生命成长规律的农业生 产。” 工业生产,精准却也机械。如果教师把学生当作工业线 上的机器,反复操练,他们就会脱离自然灵动的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下降;
而农业生产,看似随意,却更接“地气”。

在教育这片绿洲上,教师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学生自主、 自由地探索新知识,他们好学、好问的正能量会被充分唤醒。

三、实践——“绘本”与“数学”的对接策略(一)研读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文化资源 传统观念之中,数学是严谨的、精确的、抽象的,甚至 有时被认为是枯燥的。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 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诚如“数学王子”张齐华对数学的理解——只有 把数学当作一种文化,数学教育才显得更有深意。

数学文化集中体现了数学的特点与价值。在学生的学习 中,教师若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一个主 要的方法就是结合学生所学内容加以展开。

《九九歌》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的内容。儿歌琅琅上口, 其中蕴藏着与季节有关的数学知识。有一次早自习,笔者听 学生正在绘声绘色地朗诵《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随口问了一句,这首诗你们懂 什么意思吗?他们若有所思:“好像不知道!”是啊,这首 儿歌里面的奥秘可多着呢!结合春、夏、秋、冬四季典型的 代表图片,加以《九九歌》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绘本故事就 此展开:一年有12个月,分成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

其中十二月、一月、二月,为冬季时段,三、四、五月为春 季,六、七、八为夏季,九、十、十一月为秋季,每年的冬至日即为“一九”的第1天,9天为一个“九”,“九九加一 九”指的就是10个9相加啊,共90天。一九、二九,很冷, 以至于不敢露手;
三九、四九呢,更冷,冰厚的足以行人;

五九、六九啊,开始暖和喽,河边的杨柳已现春色;
七九河 冰开始融化啦;
八九南方大雁要飞回来了;
九九之后,农民 伯伯们开始拉着犁牛春耕啦!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师生及多种因 素间动态地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绘本的视觉冲击力让学 生接受知识速度加快。美国视觉学习及儿童阅读专家斯图尔 特·J·墨菲一直致力于全球推广数学阅读,他提倡运用图 文合并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他认为:“通 过阅读和视像教学策略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数 学学习过程。”而绘本,正是“阅读和视像”与数学学习融 合的桥梁,它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拓展思维,追寻“绘本”与“数学”的对接策略 绘本作为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样式,最早出现在欧美。

它是融合视觉、想象、语言艺术为一体的书籍,是表达特定 情感和主题的读本。通过美轮美奂的图画、精巧的构思、温 暖的色调,绘本能一下子吸引“浪漫期”儿童的注意力。当“绘本”接轨“数学”,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苏教版数学二下《认识时分秒》一章中,对于接近整时 的时刻,学生在认识诸如7:30、8:58(如下图)时刻时出 错率较高,常见的错误是认作8:30、9:58。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倡“真实的学习”,强调创造尽 可能真实的情境,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结合起来, 使学生得到的经验具有现实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 对时间的认知有限,会出现诸如上述的错误。笔者在教学中 作了如下尝试:
1.引入绘本故事《我的一天:学看钟表》和《森林里的 时钟》。《我的一天:学看钟表》这本书以消防队员救火救 人开始,形象地介绍了时针、分针、秒针,图文并茂地向孩 子们介绍钟表的所有知识,比起我们在教室里单一的认钟, 显得更生活化、更浅显易懂;
而《森林里的时钟》讲述的是 绘本《森林里的时钟》讲的是彼得兄弟分别负责拨时钟的分 针和时针,但由于弟弟工作的疏忽,导致时间混乱而闹出的 一大堆麻烦事。

2.加强操作实践。因在绘本故事《森林里的时钟》中就 涉及到拨时针和分针的活动,学生跃跃欲试。教师动态展示拨时针的过程,学生仿照。特别是当接近整时的时间,教师 多追问几次;
再逆向思维,出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拨时针 和分针。在操作中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也随之提高。

诚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李静纯教授所 说:“一个人说给另一个听,于是就有了教育。”教师说, 学生听,这就是生动的教育场景。当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 能吸引现如今儿童的注意力时,我们就要找寻更多的教学模 式。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蕴含了深邃的数学 思想。在低年级阶段用绘本的雨露滋养儿童的心田,他们的 生命必然是充盈的;
用绘本的感性去接轨数学的理性,二者 定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份可贵的“化学反应”, 便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林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南京:江 苏教育出版社,2011. [3]郑毓信.数学思维毓小学数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