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7)64-0032-02 心理剧治疗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家雅各布·莫雷诺(Jacob Levy Moreno)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之后在发展中不断完 善,成为团体心理治疗技术的先驱和雏形。莫雷诺受戏剧舞 台表演形式的启发,逐步创立并发展出心理剧治疗的技术。
他将心理剧定义为:用戏剧的方法探索“真实”的一门科学, 它处理的是人际关系及其隐秘世界。在他看来,舞台是唤起 个人自发性的最佳途径,而这个“自发性”正是莫雷诺在心 理治疗中最感兴趣的焦点。1932年,他在美国精神病协会的 年会上第一次提出团体心理治疗的概念,并于1936年在纽约 创办一所精神疗养院。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拓展了心理剧技 术的应用范围,相继开辟了婚姻治疗、家庭治疗、艺术治疗 等多个心理治疗领域。
1949年哲卡·莫雷诺(Zerka Toeman)与雅各布·莫雷 诺结婚。从此,哲卡不仅在姓名上改随丈夫莫雷诺的姓氏,同时也传承了丈夫的心理剧理论发展与技术推广事业。在雅 各布·莫雷诺1974年去世之后,哲卡一如既往地继承丈夫的 意志,出版了大量心理剧著作与刊物,并将心理剧治疗技术 推广至全球,成为当前全球心理剧治疗的学术领头人。目前 许多国际知名的心理剧导演都受教于哲卡。
心理剧的基本理论是强调个体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心理 剧用角色扮演、设景、角色交换等具象化的技术,通过暖身、 演出、分享三个环节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处理个体较 深层次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障碍。校园心理剧也称情景剧, 是利用与生活相似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等心理剧的方法, 重现当时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使当事人和参与者认识到其中 的主要问题,能自己解决问题或在参与者的协助下解决问题, 主要用于教育辅导,处理共性的心理问题。校园心理剧根据 学生的共同性问题编写剧本,由学生排练,将生活中的心理 故事演出来,对观众来讲具有教育意义。
校园心理剧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剧进行心理治疗,运用演 出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再现当事人的现实生活场景及心 路历程。校园心理剧促进个体成长,并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 的创造性潜能,进而使个体有效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
校园心理剧除具有心理剧的自发性、创造性的特点外, 还具有主题性、教育性等特点,具体如下:
1.自发性。一个演出活动需要参加演出者自发而主动地 理解角色内心活动和情景,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情感,开放自己,真实地面对团队。如果带着过多的思维限制,那只 是在被动而机械地演剧中角色。
2.创造性。无论是否演同样的剧情,每次演出都应与过 去演出有所不同,应更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同时更接近 角色的内心真实,而不是仅仅按照角色的设定,为演角色而 演角色。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出者自身的经验感受都 会不同,需要用自己深层的领悟创造性地演出、表达,活化 角色功能。同时,剧情的选择、编排也不能简单重复和拷贝、 没有创新。
3.主题性。能够确定一定的主题,比如人际交往、压力 应对、亲子教育、自我成长等,可以更好地聚焦,但并不影 响自发和创造性地表达。确定一定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也 是一个很好的暖身过程,可以消除一定的认知阻抗。当然, 如果经过小组讨论决定是无主题演出,其本身也是一个主题, 即自由、自发地演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即兴讨论并演出大家 共同关注的话题。
4.教育性。校园心理剧比较注重教育启发、适度引导, 通过情景演出起到行为示范作用。比如,有关道德教育、人 际交往、失恋等内容的校园心理剧,通过演出可以引发演出 者和观众深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 办法。
5.戏剧性。在一些校园心理剧的演出中,需要强调戏剧 化的演出效果,通过一定的服装、灯光、音响和音乐来突出情景冲突,增强演出感染力,让观众身临其境,内心受到触 动。比如,在《冰海沉船》《救生艇》等校园心理剧的演出 中,戏剧效果烘托非常重要,需要强调灯光、音响的戏剧效 果,否则会显得苍白贫乏。
当前在高校,校园心理剧的蓬勃发展成为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2003年,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校 园心理剧》一书;
2007年,邓旭阳等人编著心理剧与校园心 理剧教材《心理剧与校园心理剧理论与实践》一书,书中在 介绍心理剧与心理剧不同模式的同时,对心理剧及校园心理 剧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与区分,并且肯定了中国特色的校园心 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