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年终总结 > [社会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取向择偶理论述评] 进化心理学哪里可以看

[社会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取向择偶理论述评] 进化心理学哪里可以看

来源:年终总结 时间:2019-11-22 07:51:43 点击:

社会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取向择偶理论述评

社会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取向择偶理论述评 择偶是一个多属性决策问题,包含了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社会心理学家 通过择偶行为取证研究,提出了如社会交换论、婚姻市场理论、择偶梯度理论。

进化心理学从择偶心理机制出发,提出了性策略理论、亲代投资模型等系列具有 代表性择偶理论模型。

1 关于择偶的定义 择偶,简单来讲是指选择配偶,而配偶又称“夫妻”,指合法婚姻中男 女双方的关系,它是建立婚姻的第一个程序。从本质上说,择偶是基于两性亲密 关系而建立的正式的承诺性法律关系。最先对择偶进行解释的,是心理学家弗洛 伊德,他强调择偶行为是个人生理心理需要的满足性选择,而非社会决定。社会 学家爱德华进一步明确了择偶需要的内容,择偶双方资源交换,实现利益最大化。

温奇的需要互补理论也明确表示,择偶与两性心理需要相辅相成。进化心理学在 择偶行为中首次引入“情感”的概念,认为择偶时双方生理、心理、认知层面共同 建立的情感回应。我们可以将择偶定义: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寻找满意 的、相爱的婚姻伴侣的过程。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为方便取样,近年来的择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研究取 向集中于择偶标准方面。研究发现,大学生择偶呈现轻物质、重精神的倾向,重 视相爱双方,看重人格品质、兴趣匹配等,贞操观念有所淡化,不太在乎家庭经 济等社会背景因素。但大学生群体比较特殊,他们文化层次相对较高,不是实际 意义上的社会人身份,年龄偏小,还未进入择偶阶段,更多地选择恋爱对象而非 婚配对象,思想偏理想化,信效度有待考证。

2.2 社会媒体信息采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择偶方式也呈现多元化,90年代研究主要从报 纸、杂志等纸质媒体的征婚广告或婚姻介绍所登记信息中收集数据。近年来电视 相亲节目如《我们约会吧》、《非常勿扰》中也提取了大量有效素材,而随着网 络媒体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收集更加具有时效性和普遍性。大量数据统计发现,随着信息媒介的更新换代,择偶从追求物质满足转变为个人情感需要的满足。但 是,跟踪调查发现媒体征婚的成功率普甚至不足0.1%,说明问卷调查研究结果与 实际择偶决策有很大的偏差。

2.3 实地考察研究 实地考察主要针对特定地区或特殊民族择偶行为,研究者深入实地与 当地人同吃同住,使用田野法研究当地人择偶形态。此类研究可信度较高,但必 须破费大批的人力、物力,且考查时间漫长,不是目前择偶研究的主流。还有少 数研究者采取实验室实验研究,严格设定变量,从更加微观的角度考察择偶线索。

3 择偶理论 择偶包含了个体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社会心理学择偶代表理论经过 了社会交换理论、需要互补理论、婚姻市场理论的发展。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进化 心理学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理论依据,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择偶理论。

3.1 社会心理学取向择偶理论 ①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由爱德华提出,认为择偶是一种交换 行为,受经济学影响,前提假设理性人,择偶双方通过交换自身资源获得共赢, 用经济学角度表述,择偶是一场能使双方共同获得利润的交易行为。男性提供社 会经济地位和物质保障换取女性的性和家庭服务,获得家庭权力;女性利用年轻、 美貌、身体换取经济地位,获得抚育后代的物质保障。社会交换理论发展延伸出 结构性权力优势假说,进一步解释两性择偶标准差异原因——经济权力不平等, 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明显处于劣势。

②婚姻市场理论。男女双方交换供需资源,同时扮演买方和卖方,形 成市场,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类似经济学中市场交易的择偶环境称为“婚姻市场”。

男女双方在婚姻市场中为了寻找到最优质配偶,会产生争夺配偶现象。婚姻市场 受供求关系平衡影响,主要涉及男女性别比例,根据中国最新人口性别比例统计, 男性比女性多三千多万人,“婚姻市场挤压”形象显示了性别比失衡,数千万男性 将被迫单身。而上世纪80年代,越南因战争死伤大量男性,女性就处于劣势地位, 造成一夫多妻制。未婚男女的优势资源是无形的交易物品,当然,不同于实际买 卖市场中“讨价还价”,择偶有时更多的是一种带有个人主观情感色彩的选择行为。

婚姻市场根据个人择偶价值观的不同,资源价值评估带有浓烈的个人色彩。③择偶梯度理论。择偶梯度理论指男性要求配偶在年龄、社会地位等 方面都比自己稍差或相当,而女性则倾向于选择在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 薪资收入等方面高于自己的男性为婚配对象,也就是“男高女低”婚配模式,从本 质上来说就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另一种表述方式。该理论与中国传统社会男尊女卑 文化不谋而合,事实上,我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低娶高嫁”、“郎才女貌”婚 姻制度暗合择偶梯度理论,即便社会发展至今,大量调查报告仍然显示男高女低 婚配模式依然是择偶主流导向。

④社会心理学择偶理论的共性。社会心理学理论强有力的立足点是, 择偶偏好一定会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总结以上理论的共同特性,不难看出择偶 共同遵循“同类婚原则”和“邻近性原则”。同类婚原则是指具有相似或相同特征的 人相互更具有吸引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程度、价值观、民族、社会地位、兴趣爱 好、生活习惯等方面,这可以有效解释我国传统“门当户对”择偶制度的合理性。

“邻近性”原则是指有地缘(住得近)关系或者业缘(共同的工作、学习和社交空间) 关系的人更容易成为婚配对象。即便是社会开放,网络发达的现代,婚恋双方是 同学或同事关系的依然是占最大比例的,通过共同的亲戚朋友介绍认识的其次。

3.2 进化心理学取向择偶理论 进化心理学所有理论模型都是基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衍生而来,强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适应性,和“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作用。进 化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心理机制是随着适应性问题的解决不断进化发展而成的, 自然选择那些能够适应社会生存和繁衍的优势基因。进化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是:
为了成功遗传自身基因,男女在择偶偏好方面会自然发展出不同的模块化心理机 制,男性偏好有较高生育潜力的伴侣,女性则更加偏爱能够提供资源并且愿意照 顾后代的男性。

①亲代投资模型。Triver认为的亲代投资理论认为,女性的可生育期 较男性要短很多,而女性又要承担生育任务,较男性代价更大。女性对后代有着 更多的亲代投资,因女性怀孕期和哺乳期的资源匮乏,因此,她们更强调男性愿 意提供资源和照顾的潜能。

②性策略理论。Buss在亲代投资理论基础上提出性策略理论,男女两 性为获得基因遗传成功,分别面临不同的“适应性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进化出不同的选择策略,分为长期性策略和短期性策略。长期性策略强调身体健 康、品性相和、价值观相同、有责任感等稳定性特征,双方能够长久相伴共同抚育后代。短期策略仅仅强调性吸引力,目的是获得更多的选择性,两性关系通常 是无责任的、短暂的。男性因生育成本低,通常更愿意选择短期性策略以获得更 多的基因繁衍成功;相反,女性由于生育成本较大,一般会更愿意采用长期策略 以繁衍成功,并获得抚养后代的可持续性资源。

③好基因模型。该理论模型认为,择偶偏好那些具有身体吸引力的个 体。身体吸引力代表了更强的适应能力、更高的生育繁衍潜力。我们可以据此理 解中国这句古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俊男美女永远是择偶优势方,我们潜意 识里希望能够孕育出具有更优秀基因的后代。

4 总结 社会心理学从社会文化、时代变迁等宏观层面总结出人类择偶行为规 律,强调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承。进化心理学从个体择偶偏好的微观层面探讨择 偶的心理机制,尤其强有力的解释了两性择偶偏好差异的心理原因,进行心理学 认为可以有效整合生物心理性和社会心理性,并最终找到择偶的普适性心理机制, 但是,目前的进化心理学理论对由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因素造成的择偶偏好差异的 解释仍然缺乏有效说服力。无论是社会心理学还是进化心理学虽然还不能完全解 释人类所有择偶行为,但无疑给我们研究择偶问题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明月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7年1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