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家庭;
青春期;
生命教育青 春期一般是指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其年龄段是十 一二岁至十七八岁,包括初中和高中阶段。本文立足于青春 期生命整体的发展与完善,对家庭青春期生命教育做出如下 界定:家庭青春期生命教育是指家长通过自然生命、社会生 命(包括人伦生命)和精神生命教育,使青春期未成年人理 解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热爱生命、尊重 生命,最终达到生命的自觉自为,理解生命的价值,提升生 命的质量。
一、家庭青春期生命教育的提出 生命教育在国际上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美国、日本、 英国的生命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得都比较好,值得我们 学习和借鉴。我国的生命教育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国内外学者虽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生命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和 实践探索,但基本上还限于学校教育,家庭生命教育研究比 较少,仅有不多的学者在阐述学校生命教育的途径时,提到 家庭教育必须配合学校教育。本文拟从家庭教育的视角,对 青春期生命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实施路径进行研究。从家庭教 育的视角研究青春期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 价值。首先,它可以使青春期生命教育的阵地从学校扩展到 家庭,增加了青春期生命教育的场所,拓宽了青春期生命教 育的研究空间。这不但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青春期生命教育的 内容体系,而且有利于家庭教育内容的扩充和教育路径的探 寻,从而推动我国青春期生命教育的理论创新。其次,它有 利于家长提高自身生命教育素质,重视孩子的青春期生命教 育,明确青春期生命教育的内容体系及实施路径,掌握正确 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在实践中能够与学校相配合,科学地实 施家庭青春期生命教育,使孩子更加珍爱生命,丰富生命, 提升生命的质量,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的一代 新人。
二、家庭青春期生命教育的内容 在重视建立学校青春期生命教育内容体系的同时,还应 关注完整的家庭青春期生命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家庭青春 期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人生教育、人性教育、人伦教育等 三个方面。对青春期未成年人进行这三个方面的教育,最终 目的是使青春期未成年人能够达到生命的自觉自为,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1.人生教育 人生是指人这一生命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一个 过程。家庭是生命的港湾,为使青春期未成年人顺利走过人 生之路,家长应对青春期未成年人进行人生教育。人生教育 是指家长对青春期未成年人进行的关于人的自然生命的教 育,让孩子了解生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人 生教育的内容包括出生教育、生存教育和死亡教育。出生教 育,是指家长对青春期未成年人进行的有关生命个体出生和 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如何养育的教育。有些家长深受传统观念 的影响,谈“性”色变,不愿告诉孩子生命从哪里来。这导 致许多青春期未成年人不了解自己的出生,不知道生命的来 之不易,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家长应对孩 子进行出生教育,让孩子了解生命的由来、生命孕育和诞生 的过程,让孩子了解父母生育和养育孩子的艰难。孩子只有 理解生命,明白生命的来之不易和父母生育、养育孩子的艰 难,才能在内心激起感恩之情,才能更加珍惜生命。生存教 育,是指家长对青春期未成年人进行的有关生存知识和生存 能力培养的教育。有些家长整天忙于生计,挣钱养家,给孩 子提供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却从不向孩子提及自己做工和挣 钱的不易,只是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在这样的 家庭成长的孩子,往往不知道父母生活的艰辛,不知道节约, 花钱大手大脚,自己吃一点苦就大喊大叫。这样的孩子即使学习成绩好,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因为他缺乏吃苦精神 和生存能力。家长对孩子进行生存教育,可以现身说法,让 孩子明白人活着是不容易的。孩子既要学会很多有关生存的 知识,又要培养多方面的生存能力,尤其是吃苦精神和耐挫 能力。这是生命力量的源泉,是成就伟业的必备品质,因为 生命过程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死亡教育,是指家长对青春 期未成年人进行的关于死亡以及如何面对死亡的教育。中国 传统观念对死亡是比较忌讳的,许多家长不愿向孩子提及死 亡问题。当家里有老人去世时,很多家长会这样告诉孩子:
你爷爷走了,还会回来看你的;
你奶奶睡着了。家长这样说, 固然是怕孩子承受不了,而不忍心告诉孩子亲人死亡的真相。
但是,这是对生命的误导,极有可能使孩子形成这样的观 念:“即人走了,还会回来;
睡着了,还会醒过来。”这种 “生命是可逆的”的观念,极可能导致他在遇到成长过程中 的困难和挫折时,选择逃避,选择死亡。死亡教育的缺失, 导致很多孩子走上了不归路。家长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就 是要使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尊重生命发展的规律,即生 命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生命是不可逆的,人死不能 复生,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2.人性教育 人性可以理解为人的精神性和社会性。人性教育,是指 家长对青春期未成年人进行的关于人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 命的教育,以使孩子在生命的过程中散发出人性的光辉,使孩子敬畏生命、呵护生命。精神生命表现为个体的精神人格, 追求生命的精神意义和价值;
社会生命表现为个体的社会人 格,追求生命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人性教育的内容包括真伪 教育、善恶教育、美丑教育。真伪教育是指家长对青春期未 成年人进行的关于真与假的教育。在成长过程中,有的青春 期未成年人平时见人喜欢说假话,本来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偏 要说成是自己最拿手的,做作业喜欢抄袭,考试时喜欢作弊。
这样的孩子,其表现虚假成分太多,言行不一,表里有别。
长大后,这样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家长对孩子进行真伪教育, 就是要让孩子意识到说假话要付出代价,只有说真话、讲诚 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分辨真假的 能力,让孩子在生命的过程中能够区分真伪,辨别真假,去 伪存真,使孩子具有求真的毅力与品格,踏实做事,真诚待 人,不弄虚作假。善恶教育是指家长对青春期未成年人进行 的关于好与坏的教育。符合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被称 作善,而违背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则被称作恶。生命 伦理学的奠基人阿尔贝特•施韦泽说:“善的本质是保存生 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高度的发展。恶的本质则是:毁 减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1]孩子在生命成 长中,如果善恶不分,就会做出违背道德和规范的事情,从 而阻碍生命的发展。善是人性中高尚的成分,只有经过善的 选择,真才会有价值。家长对孩子进行善恶教育,就是要让 孩子在生命的过程中弃恶扬善,从善如流,比如,教导孩子尊老爱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这是对生命的尊重。青春 期未成年人只有尊重生命,回归道德本性,才能完善自身。
美丑教育是指家长对青春期未成年人进行的关于美与丑的 教育。美是真与善的综合与超越,美的精神人格是真与善的 生成与升华,是人性的至高追求和充分体现。孩子在生命成 长过程中,如果美丑不分,就既无辨别真假的能力,也无正 确的善恶标准。对孩子进行美丑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具备区 分美与丑的能力,拥有审美人格,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 美的心灵,从而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比如, 教导孩子追求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追求真善美,拒绝假 恶丑,敬畏人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从而更好地呵护生命。
3.人伦教育 人是伦理关系的存在。健全和谐的人伦关系使社会更加 和谐,从而提升生命个体的品质。教育的本质是个体生命的 完善,其中就包括个体生命对自己所处的伦理关系的认知和 平衡。青春期未成年人能否正确认知和平衡伦理关系,将影 响其人伦生命的质量。人伦教育,是指家长对青春期未成年 人进行的关于人的人伦生命的教育,以使孩子在生命的过程 中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人伦教育的内容包括亲情教育、友 情教育和人际教育。亲情教育,是指家长对青春期未成年人 进行的有关培育亲情、强化亲情意识、构建温馨家庭的教育。
亲情能融化坚冰,感化生命,净化灵魂,能使孩子充分体验 到生命的美好和幸福,从而使生命绽放出璀璨的光彩,提升生命的质量。对青春期未成年人进行亲情教育,家长要与孩 子一同成长,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 让孩子充分感受父母的爱。家长还要率先垂范,孝敬老人, 爱护兄弟姐妹。身教重于言教。孩子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 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亲情意识更强,家庭责任感更强,孩子 更加热爱生命。友情教育,是指家长对青春期未成年人进行 的关于交友原则和珍惜友谊的教育。友情是朋友之间的感情, 是一种美妙的情感。友情可以让个体生命由失落变为满意, 走出苦海,迎接新生。友情是温暖的阳光,使生命变得更加 美好。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拥有友情的青春期未成年人不 会在人群中感到孤独,但是如果交友不慎,就会影响自身的 发展,从而降低生命的质量。家长对孩子进行友情教育,要 提醒孩子善交益友,不交损友,要让孩子认识到友情是建立 在真诚和平等、热情和宽容以及互帮互助的基础上的。比如, 教导孩子与朋友分享喜悦,分担忧愁,从而使孩子认识到友 情的可贵,体验到生命的乐趣。人际教育,是指家长对青春 期未成年人进行的有关人际交往的教育。在青春期未成年人 的生命成长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生命充满生机和活力,而 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使生命变得孤独和苦闷。家长要重视孩子 的人际教育,要让孩子认识到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 作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的理解和沟通的重要性。家 长还要教导孩子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要严于律己,宽以待 人,学会理解和倾听,善于沟通和交流,如此才能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孩子更加尊重生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三、家庭青春期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 家庭青春期生命教育只有通过一定的方式和路径实施, 才能保证家庭青春期生命教育的有序进行。家庭青春期生命 教育的路径包括形成现代家庭生命教育理念、提高孩子的生 命认知水平、激发孩子的生命情感、磨炼孩子的生命意志、 优化家庭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父母以身作则以及学校、家 庭、社会三位一体等七种。
1.形成现代家庭生命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生命教育素养 现代家庭生命教育理念是家长必备的生命教育素养,是 家长应有的生命教育观念和理性信念,是教育好孩子的必要 前提和基础。首先,家长要树立生命意识。家长的生命意识 的核心是尊重生命,把孩子视为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个体,视 为生命发展的主体,关注孩子生命成长的点滴变化。家长要 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关注孩子生命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孩 子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拥有自己生命的尊严和独立的人格。
家长还要尊重孩子生命的自主权和发展权,唤醒孩子的生命 意识,使他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其次,家长要理智施爱。
理智施爱是指家长理性、有智慧地爱孩子,对孩子的爱要有 度,有原则。家长只有理智施爱,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使 孩子体验到生命的幸福和快乐。再次,家长要拥有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品格,对孩子生命品质的培养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父母要用高尚的精神品格净化孩子的灵魂,培养孩子独立、进取、诚实、勤劳、坚毅等个性品质,引导 孩子领悟人生的真谛,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拥有人格魅 力。最后,家长要具备宽容的品质。宽容是一种人性化的爱 的情怀,是对生命的期待和尊重,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生 命,相信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拥有宽容品质的家长能用发展 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能认识到孩子犯错是其成长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要及时帮助孩子从错误 中学习,从而使孩子走向成熟。
2.晓之以理,提高孩子的生命认知水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压力不断加大,有些孩子对生 活逐渐失去激情,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进而不珍惜生命。
因此,家长应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提高其生命认知水平。
第一,家长要让孩子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家长要告诉孩子 生命诞生的历程,家长生育和养育的艰难,让孩子明白生命 的来之不易,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感恩之情。第二,家长要让 孩子明白生命是不可逆的。从一些青少年自杀的案件来看, 他们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模糊,认为死是 可逆的、暂时的。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生命是一种存在 的状态,没有生命的存在,就谈不上生命的意义,人死不能 复生,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 就要活出生命的精彩,从而使孩子更加珍惜生命。第三,家 长要让孩子明白个体生命对家庭和社会的意义。家长应让孩 子懂得,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家庭和社会。人在自然生命即生理性生命之上,还有亲情和人际的社会生命,还有 超越自我的精神生命。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不是单纯地为自 己而活,要有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要追求生命的意义 和价值,从而使孩子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达到 完美的统一。
3.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生命情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教育和引导,容易形成不良 性格,如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等。不良性格导致 他们在考虑问题时,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别人的遭遇 漠不关心,甚至视而不见,对生命缺乏基本的同情心,甚至 漠视生命。因此,家长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孩子的生命 情感,使孩子关注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比如,家长 可以带孩子到福利院看望和照顾残疾儿童,唤醒孩子的同情 心,激发孩子的生命情感。为了使孩子更加珍惜生命,家长 也可以带孩子去戒毒所参观,了解毒品的危害,切身体会“远 离毒品,珍爱生命”的重要意义。另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 去烈士陵园,表达对先人的感恩,对先烈的缅怀和景仰,激 发孩子胸怀天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使他们热爱生命、 尊重生命。
4.实际锻炼,磨炼孩子的生命意志 顽强的生命意志是事业成功的基石,能够使生命绽放出 美丽之花。因此,家长要创设艰难环境,引导孩子磨炼生命 意志,从而使孩子珍惜生命、呵护生命。第一,鼓励孩子参加“磨难营”活动,培养孩子野外生存的能力。孩子可以通 过这些活动,掌握生存技能,培养吃苦精神,获得战胜困难 的勇气,同时领略生命的坚韧和超越挫折的喜悦。第二,鼓 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活的艰辛。通过假期帮助 企业推销产品、与爸爸妈妈一起劳作等活动,让孩子用生命 去感受生活,承受生活的挫折与辛劳,使孩子形成自强与坚 毅的性格。第三,带孩子参加“临终关怀”志愿活动,创设 “濒死体验”情境。通过与临终者回顾人生、直面死亡等情 境,触动孩子对生命的珍视,使他们自觉地规划人生,树立 向死而生、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5.优化家庭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让孩子体验亲情和友 情 温馨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能够使孩子感 受到生命的乐趣和自我存在的意义,能够培养孩子的自我价 值感。充分体验亲情和友情的孩子会更加热爱生命。第一, 家长要营造充满关爱的家庭氛围,陶冶孩子的生命情趣。在 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平 等交流,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够充分体验父母的关爱和信 任,充分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获得生命的幸福感。第 二,家长要指导孩子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提升交往能 力。家长要告诉孩子,爱人不只是关爱自己的家人,还要关 爱他人,不仅热爱自己的生命,还要尊重和爱护别人的生命。
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学会尊重、关爱和宽容,学会接纳和欣赏[2],学会与他人 和平共处,使孩子体会到友情的可贵,从而热爱生命、尊重 生命。
6.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教育孩子,如果只靠言传,将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孩子 可能接受父母的说理教育,但是父母活生生的形象,其言谈 举止、待人接物以及处事能力,对孩子更有影响力。父母是 孩子天然的模仿对象,父母的榜样作用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 化的影响,且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特点,父 母在家庭生活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 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塑造孩子的灵 魂。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言行、情感和性格等都会影响 孩子对于生命的理解与感悟。这要求家长在家庭生命教育中, 时时、处处、事事以身作则。家长不能遇到困难就逃避、退 缩,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者宁愿死亡也不愿正确地面对 现实。家长对待生命的错误做法,会影响孩子对生命的认识 和理解。家长应热爱生命,做孩子生命中的好榜样。家长的 榜样作用,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生命力量的感召,能使孩子 健康成长。
7.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三 方共同努力和参与。要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的生命教育网络,实现学校推进、社会支持、家庭配合[3],充分发挥合力的作用。第一,学校应大力推进生命教育。学 校是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既要充分利用校内教育教学资源, 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命教育,又要与家长密切联系,对家庭 青春期生命教育进行有效指导。学校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讲座、 家访等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生命教育方式,提升家长 生命教育素质。第二,社会要支持生命教育。社区、医院、 福利院等社会组织,可以开展生命教育基地建设,为家庭青 春期生命教育提供场所,家长可以在周末和节假日带领孩子 来此亲身体验,让孩子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广播、电视和网 络等社会媒体,要积极创办面向青春期未成年人的有关生命 教育的栏目[4],营造有利于青春期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 境,关心其生命成长。第三,家庭要配合学校与社会,全方 位地对青春期未成年人进行生命教育。家长要与学校密切联 系,与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密切沟通和交流:一方面,了 解学校的生命教育状况以及孩子的表现;
另一方面,向学校 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馈家庭生命教育状况以及孩子在家 庭中的表现,以使二者的青春期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步调一致。
家长还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场所和设施,对孩子进行青春 期生命教育。总之,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才能 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生命教育网络,发挥生命教育的合力。
参考文献:
[1]阿尔贝特•施韦泽.敬畏生命[M].陈泽环,译.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17.[2]岳云华.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D].苏州:苏州大学, 2009:32. [3]袁媛.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初探[D].开封:河南大学, 2007:59. [4]王定功,路日亮.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及其启示 [J].中国教育学刊,2011(1):75.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