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有识之士和人民群众,在演讲这片沃土上辛勤地探索、开拓、耕耘着,使 演讲这一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向着群众化、应用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迅猛地发展, 涌现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演讲精英。
他们在长期的演讲实践过程中,经过艰苦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演讲表达体系、手段和教育教学方法,表现出独特的演讲气质、风采和格调,形 成了鲜明的演讲风格。土生土长于昆明的作家、评论家、演讲教育家董保延便是 他们中出类拔萃的一位。
在准备采访董保延之前,记者的心中还是有些忐忑的,毕竟当你要面 对面与一位演讲场次超数万场,受众人数达数百万的公认的演讲大师交流时,那 种来自心底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当记者真正与他面对面零距离交谈时, 董保延一句 “随意点,不要拘束,我们互相学习”的话却让这次采访很自然地进 入到一种轻松的氛围之中。
演讲之花 绽放云岭 十六年,他们一直在路上/十六年,他们让演讲闪光/足迹中/写着传承、 开拓、创新/写着奋斗、奉献、发展…… 他,演讲之路几十年,足迹踏遍中华大地;他,阅历丰富,身兼数职, 既能写作更会演讲。他叫董保延,他的演讲,“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 中”,以鲜活的案例为主,用新颖独到的见解、幽默诙谐的语言,收获了无数的 听众。
尽管时光已经过去了16年,董保延回忆说:“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个春 寒料峭的日子。”2000年1月30日,云南演讲学会举行成立大会,那天,昆明竟然 下了一场难逢难遇的大雪。他们踏雪寻梅,聚合在闻一多先生的塑像前,仿佛一 群即将起飞的鹰,在“瑞雪兆丰年”的美好祝福中,把历史的身影定格在新世纪的 门槛。因为演讲,他们走到一起;因为演讲,他们翱翔蓝天;因为演讲,他们的生 活插上了愉悦的翅膀……后来的故事证明了演讲学会宣言的朴实无华,也见证了他们对演讲事 业的不弃不离。
董保延说,他自己是一个演讲的忠实拥护者和体验者,就是因此使自 己的生活多了些朋友、多了些内容、多了些快乐。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云南的演讲事业就已经如日中天,如火 如荼,在全国享有很好的口碑。他就是在那个时候跻身其中,汲取到了演讲的营 养。发生在边境的那场战争不仅锤炼了参与者的意志,也造就了他们渴望演讲的 口才。一大批以解放军英雄模范人物为主的演讲者纷纷登台,用自己的切身体会 演绎人生,释放青春,昭示社会,他们的真情实感在亿万人心中荡起了难以平静 的波澜。
董保延作为曾经参加过战斗的亲历者和记录者,有幸参与了由云南省委和 省军区组织的英模报告团,在云南省范围演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中宣 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成都军区、广州军区联合组成了云南广西民兵英模事迹报 告团,董保延以串讲人的身份,在北京、四川进行了20多场演讲,并且在中南海 受到了党、国家、军队领导人的接见。
整个报告团以在人民大会堂向数万首都军民的成功演讲画上了圆满的句 号。那次不平常的经历,尤其是每场报告在听众中所产生的强烈反响,在他心中 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给予他的是永恒的力量。董保延说:“特别记得一位中 央领导同志对我说过的话:不要小看这三尺讲台,它可是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 啊!”在硝烟还没有散尽的时候,董保延的战友蔡朝东题为《理解万岁》的演讲就 已经走红。他一连陪着他听了18场,越听越感到演讲这座桥的不可或缺,越听越 发现群众是多么需要这样的桥梁。他在当时就写文章评述过:英雄模范的现身说 法和蔡朝东的演讲都因为与爱国保国、无私奉献这一党中央的号召和全国人民的 意愿相吻合,在党群之间、上下之间、军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因此才产生了人 才巨大的反响。
演讲事业 融入骨血 演讲是一门语言艺术,它的主要形式是“讲”,即运用有声语言并追求 言辞的表现力和声音的感染力;同时还要辅之以“演”,即运用面部表情、手势动 作、身体姿态乃至一切可以理解的态势语言,使讲话“艺术化”起来,从而产生一 种特殊的艺术魅力。董保延告诉记者说:“演讲,是演讲者心灵的敞开,是演讲者真诚的 自白,是演讲者与聆听者心心相印的沟通,如果虚情假意,伪善一场,无异于是 对演讲的亵渎。思想,是演讲的魂魄。没有思想的演讲是苍白无力的,有思想的 演讲就一定会有力量。” 据董保延介绍,二十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 为广大年轻人欢迎的“青年与社会热点问题论辩大赛”等逐渐形成了名牌效应,全 国著名演讲家赴滇系列报告会产生了不凡的效果,在一批演讲热心人助推下举办 的行业、系统、地区的演讲活动方兴未艾。面对当时繁荣的局面,董保延置身其 中,如鱼得水,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之鼓动,为之推波助澜,也在 演讲活动的渐浓氛围中凸显着自己的价值。
于是,成立云南省演讲学会确乎成了他们这个群体集会时的核心话题。
如果说,在二十世纪的后10来年中,他们以演讲的名义唱响了情真意 切的红土歌;那么,在新世纪的这10年里,红土歌更加嘹亮,演讲之花在云南高 原开得更加灿烂。10年,尽管年龄会渐渐老去,可他们的青春却因为演讲风采依 然。
董保延说:“因为演讲,我认识了许多朋友,获得了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
无数次担任演讲活动的评委,无数次受到心灵的洗礼,也无数次实现着精神的不 断升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每次给选手亮分,实际上也是在给自己的人格 亮分;对演讲者的评判,也是对自己思想水平、演讲水平的检验。台上台下,包 罗万象,大千世界,尽收耳中。
成功的演讲者不一定是生活的的成功者。生活的优胜者不一定是演讲台上 的第一名。不知道的人生经历折射出曾经以为知道的人生哲理。隔行如隔山的传 统被演讲者的故事纷纷打破。学海无涯的定律在演讲台一次次得到证明。后生可 畏的典范不断因年轻人的勇敢而涌现。有时候,也激动不已也坐如针毡也跃跃欲 试,而更多的,是把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极其慎重地装入自己人生的智库,或者化 为保健自身的营养。” 因为演讲,董保延思想的火花不仅通过文字也可以通过语言焕发出更加绚 丽的光彩。在作家、评论家的头衔下,演讲成为了产生更多作品的推手。在机关 干部、编辑、记者、新闻阅评专家组成员等职业经历中,演讲一直与成功、成就同行。他的著述和文章中的许多灵感甚至主题,许多都来自于参与演讲活动的过 程中。
于是,在他已经出版的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杂文集的数百万字中, 都不难找到它们与演讲的姻缘。而当自己站在“红云先进文化论坛”等演讲台上的 时候,这些文字又有了声音,有了韵律,有了传递到听众耳朵中的审美意义。无 论是《和谐云南山水间》的自由奔放,还是《网络世界纵横谈》的焦点漫游;无 论是《奥运和我们》的百年思维,还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惊鸿一瞥……一切, 都凝聚了他对岁月的思考,对历史的致敬,对生命的热爱,对人文的探索。也许, 一次演讲面对的听众不会很多,但是作为演讲者,他毕竟已经把每次演讲当作自 己前行的一座座路标。
因为演讲,他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他的追求变得不再遥远。每 每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总有一种自豪、一种感动、一种满足。身边,不乏以演 讲为职业视演讲为生命的同仁挚友,不缺通过讲坛而奋发有为天天向上的前辈后 生,每个人就是一本书,他读得有滋有味;每个人就是一首歌,他唱得如痴如醉。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中坚定不移的信念:演讲,不再仅仅是口才的技巧或嘴巴 的功能,更是优秀人品与崇高素质的亮相。于是,所有的日子和所有的经历仿佛 已经把他的理想写进心坎:演讲真好! 演讲之魂 永驻心间 精神上的自由,不仅仅是一个人思索冥想的权利,还应该是说话的自 由!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思维,还是通过语言流溢出来的智慧。
董保延站在演讲台上,他用他的激情、良心、责任,通过语言将生命 的能量释放,充分展现了灵魂和精神上的自由与智慧。近三十年来,从几百人的 小会场到几万人的演讲台,从工人到高校学生,从普通干部到中央领导,从部队 到讲堂,从第一场到如今,董保延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直接听众高达百余万人, 间接听众不胜枚举。
他的真诚,他的激情,他的幽默,他的沉吟,他的呐喊……而所有的 一切都源于那个真实的董保延,那个未加任何雕琢的透明的灵魂。
听过董保延演讲的人,常常惊叹:他的演讲有时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 诗,排山倒海,一泻千里,气势恢宏;有时宛如山涧流水舒畅轻快;有时又如落日余晖悲壮凝重;有时又像母亲的呢喃低回缠绵。但是,无论哪种风格,绝不是豪 言壮语的堆砌,不是空洞无物的说教,它往往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寓于丰富的、轻 松的生活片段之中,使人感到回味无穷,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表象的背后是深刻的真实。
上台从不带稿的董保延,像一只肚子里有抽不尽丝的春蚕,别人提到 什么他就讲什么,需要什么就讲什么,他还常常将一些电视剧、小品、相声的表 达方法应用于演讲中,他的这种信手拈来、融会贯通的即兴演讲的方式,让人们 目睹了中国当代演讲家的大师风采。
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人们的掌声、笑声与激动的泪水背后,也浸透了董保延不尽的心血 和汗水。那些成就得益于他早年的经历和历练,更多的则来源于他对祖国、对云 南人民的深厚的爱,对在他困难时给他帮助的人的感激,对今天生活的感恩,对 理想与信念的执着……太多太多的历史沉淀在心里,日积月累,犹如火山一样, 一触即发。
即便是台下的董保延也保留着台上的风格,真诚、大气、亲切。掷地 有声,一身大气,也是演讲家董保延的风格。他不是机器,他是血肉之躯;他不 是小伙子,他已经快到古稀之年,可他对事业的执着却超乎人们的想象。如果没 有顽强的信念和坚持的勇气,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谁都知道,如今的演讲培训是个收入颇丰的行业,我们理所当然地觉 得一个演讲过无数场的大演讲家,应该收入很高。事实上,董保延以及云南演讲 学会的所有演讲和培训都是无私的付出,采访之前,也曾对他今天的生活有过不 解。但是,当你真正读懂他那颗火热的心,你心里除了尊敬,还有尊重。他们这 群可爱的人依然和我们一样过着最平凡的生活。
董保延说:“在人生的路上,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将决定着你 的生活品位、生存质量、生命价值。演讲学会的这群人,虽然男女老少,四世同 堂,五湖四海,五花八门。可是却有着一个共同点,无论是谁,都在努力的用最 好的口才,讲最好的话题;以最佳的演技,说最美的故事。” 他们这群人因为对演讲事业的钟情走到一起。比16年更早的时候,他 们这些人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都绝非等闲之辈,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数落出一番不同凡响、轰轰烈烈的业绩来,可谓卧虎藏龙。突然有一天,这群人不约而同的发 出了一个声音:成立演讲学会,为云南的演讲事业凝心聚力! 这群人因为对演讲事业的痴迷奋斗不止。与16年同时起步的,是他们的心 智,他们的激情,他们的才华。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人在他们的演讲中激浊扬清, 感同身受。也记不得有多少人通过他们的演讲而爱上演讲、走进演讲。他们的心 灵天空是何等的蔚蓝辽阔,流淌在他们心头的,是中国优秀文化的大江大河;奔 涌在他们眼前的,是华夏文明的惊涛骇浪。
他们演讲,好像带领人们去攀登一座座可以博览群山的道德峰巅;他们演 讲,仿佛高举着人类文明的火炬去寻觅和发掘一座座文化宝藏。一堂讲座,开启 一道窗户,让梦想照亮现实;一次辅导,引来一米阳光,让生活充满希望。语言 的力量,不是可以仅用时间的多少来掂量的。当语言有了思想、有了目标、有了 追求,它就一定所向披靡。也许在瞬间,它就是惊雷闪电,助懵者猛醒,帮溺者 解放;也许过了许久许久,它还在你心头依依不舍,像是一朵云、一弯月、一道 光、一滴水,陪伴你心底无忧,身边无惧。正因为他们懂得这一点,他们的路才 走得有滋有味、云淡风轻。
每每站到台上振振有词,每每坐在台下专注倾听,每每置身于每一次 演讲活动之中,他们的脉管里无疑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他们这群人与二十一世纪有缘,从世纪元年起到2016年,云南演讲学 会走过了16年。其实,由此上朔30年,云南的演讲事业就已经炉火正红。那是边 关热血与战地号声的交响,那是历史音符与文化旋律的聚合,没有那十几年的积 累与求索,就不可能有2000年3月的草长莺飞、春暖花开。在董保延和自卫还击 英模报告团的同志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做演讲的那一天,军乐团奏响《国歌》的 一瞬间,我们有理由相信:云南不仅出现了像聂耳这样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也出 现了像董保延这样杰出的演讲家。
董保延已经和云南省演讲学会走过了16年,我们无限感慨,云南演讲 人共同努力铸就了辉煌扎实的演讲实绩。演讲事业的发展没有终点,演讲理论与 实践的探索永无止境,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云南省演讲学会将乘风破浪,勇 往直前,齐心协力,在推进“四个全面”的伟业、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发出更多好 声音,用演讲为民族、为国家、为学会增添光彩。他们将一如既往努力开创云南 演讲事业的新篇章,一如既往创造云南演讲事业的新辉煌!董保延,男,云南昆明人。1969年3月参加工作,1970年12月参加中 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文书、宣传干事、编辑、副处长等职。1992年转业到 省级机关,历任秘书、报社总编室主任、宣传信息处副处长、处长等职。
中国青少年作家艺术家协会顾问、云南省作家协会理事,云南省演讲 学会副会长,云南省医学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中华文明研究会副会长,云 南省电影电视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新闻、文艺阅评员,云南红 云红河集团宣传顾问。还担任过中国对外宣传刊物《占芭》(老挝文)编辑总监、 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理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聘请 的报刊审读员,云南杂文学会副秘书长等职。
个人成就:
近20余年来,热心于社会演讲事业,参加发起成立了云南演讲学会, 因成绩突出,学会荣获"全国优秀社团组织"称号。积极参与"红云先进文化论坛" 演讲嘉宾的选拔,推荐和论坛的组织,评点工作。连续多年担任论坛的演讲嘉宾。
在选择题目、准备讲稿和演讲实践活动中,能够紧密结合当时经济社会现状,牢 牢把握国家发展中心,针对受众需要,成功完成了《和谐云南山水间》《网络世 界纵横谈》《奥运和我们》《改革开放30年》等演讲任务。为此被云南省社会科 学工作者联合会授予"优秀演讲嘉宾"称号。参加策划了云南省"红土地之歌"演讲 大赛,并担任多届大赛的评委;参与对参加全国、全省演讲比赛活动选手的演讲 稿撰写、辅导工作;为宣传云南,推动云南演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近年来 在云南文化大讲堂、新知大讲堂等开设了《读书乐》《城市之光--昆明老街论道》 《怎样写好演讲稿》《新闻报道稿写作谈》等讲题,受到听众欢迎。
作者:张微 来源:时代名流 2016年4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