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基于微课的开放教育资源知识管理研究|微课资源

基于微课的开放教育资源知识管理研究|微课资源

来源:年度总结 时间:2019-11-10 08:04:15 点击:

基于微课的开放教育资源知识管理研究

基于微课的开放教育资源知识管理研究 对知识可视化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微课知识管理系统,用以帮助教师和学 生更方便、更高效地组织Internet海量信息,也有助于学习者从众多微课学习资源 中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信息资源。该研究尝试通过知识地图实现知识的导航,在 虚拟知识组织内实现学习者共同目标,从学习者需要出发,创造知识共享环境的 关联,使组织成员——学习者能更有效地学习。

一、概念的提出 (一)微课程与知识呈现 微课Microlecture,即微课程,[1]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 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2008 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正式提 出了微课这一概念,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2]以在线学 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 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六十秒课程。这将提供一个知识挖掘平台,并告诉学习者如 何根据学习所需,搜索相应资源,允许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 主挖掘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学习。他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

在国内提出微课概念的广东胡铁生从教育信息资源角度阐述“微课”, 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 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教与学活动,是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主要载体是教学视 频。[3]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我们认为:微课在教与学中应是生动的、动态的交 互,要提供学习路径。海量的学习资源呈现在学习者面前,要避免内容零散、学 习者迷失搜索路径。呈现方式需要微课程资源网络,资源关联需要系统性。学习 者可以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专业发展。因此,知识教育管理就很重要。

(二)知识管理 1知识管理概念 大卫·沙凯米(David.J.Skyme)认为,知识管理是对知识及其创造、组织、 传播、利用与宣传等过程的管理。[4]有人提出了 “教育知识管理”概念。苏新宁等提出教育知识管理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捕捉、处理、组织教育知识及相关知 识,从而转化为个体的知识和智慧;借助网络,传播和共享教育知识;并采取有效 的措施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增强教育组织传播知识的功能。

2知识地图 (1)知识的可视化。可视化(Visuazliation)就是数据、信息和知识用可 视的形式表示的过程,将可视化手段引入知识建模过程,成为知识管理的主要手 段之一。[5] (2)知识地图概念。“知识地图”一词由英国著名情报学家 B·C·布鲁克 斯在其经典著作《情报学基础》中提出。[6]布氏提出的“知识地图”相当于人类的 体外大脑。

基于布氏提出的“知识地图”理念,结合远程开放教育现有学习资源, 本文提出基于微课的开放教育资源知识地图构建设想。

二、微课本体知识地图理论模型 目前,我国网络课程建设普遍存在重复建设、缺乏统一规范、缺乏互 操作性和重用性、缺乏知识关联性、资源形式单一、针对性和实用性差、无法提 供个性化服务和隐形知识等问题。这些也是微课程建设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运用 知识地图可以更好地规范微课程知识网络的建设。

具体来说,微课是紧扣单一知识点来设计的,任何的学习都存在认知 的顺序,我们可以让知识点具有关联性,对知识点进行排序,将知识变成有组织 的结构。对知识序列的设计,可以按照课程学科分类体系来进行设计排序,也可 以按知识点设计知识地图,让知识具有网状结构,通过知识可视化工具,利用知 识地图可以将知识可视化,构建微课程知识管理系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方便、 更高效地组织Internet微课程海量信息,也有助于学习者从众多微课资源中,找到 自己需要的信息,实现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但传统的知识地图,缺乏共享、 缺乏统一,且操作性不强。如果引入本体思想,[7]可以让知识地图赋予语义含 义,这就形成了微课本体知识地图(见图1)。下面我们先构建微课本体知识地图 理论模型。以下是本体知识地图的四层理论模型,简称“四元模型”。

(一)用户交互层即知识服务层通过知识可视化过程结合检索引擎,[9]为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的接 口。对学科知识库进行语义推理和解析, 利用编程接口实现知识检索的页面化。

(二)知识地图层 主要呈现本体关系中的知识节点、知识链接和知识关联关系,知识可 视化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它是语义表示的本体知识结构。

应用知识本体使本体和数据间建立联系,构成立体知识网络,[10]并 使资源按照知识网络中的不同属性,或同一属性的不同编码体系,呈现出规范有 序的知识地图,供浏览和检索。

(三)知识本体构建 本体的定义由格鲁伯(Gruber)给出,[11]是“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说 明” ,包括本体主要功能、信息交换和互操作性等内容,使用某个领域内公认的 词汇,实现语义级上的信息集成。

本体的思想原属哲学范畴,在数字信息环境下,被赋予全新的含义, 它所关注的是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内在语义联系,它具有良好的概念层次结构和 逻辑推理的支持,[12]本体的本质是领域知识的共享以及复用,通过对某领域的 知识进行组织, 构成基于本体领域的知识组织系统。[13] 对于开放教育资源来说,[14]知识其实是由众多知识因子所组成的, 用它们的节点联系起来的语义网络,能够充分表达知识元素的内容以及他们间的 关系。

微课学习应用知识地图,[15]从本体概念出发,围绕中心主题列出相 关概念,由概念引出子概念,在用线把这些概念连接起来,线上加连接字,以表 达互属关系。

本研究使用文献分类法,利用本体构建工具,建立领域本体。

(四)信息层 微课程的内容,[16]微课程的知识单元来源于网络和教材等,如开放 教育资源,它的形式为web页面、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这些可以看作“资 源库”是一个信息储藏地。包括微课PPT(讲课提要、微课课程设计)、微课视频(微课分镜头画面设计、微课脚本设计、配音、配乐)、微课作业设计、学习者笔记 内容作业内容分享,学习者反馈、教学反思等(见图2)。

三、“余姚地域文化”领域本体知识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看出本体层是核心,下面我们以“余姚地域文化” 为例,对该领域知识本体进行构建。(见图3) 领域本体知识(Ontology of domain)架构分为以下部分:
Ontology of domain={domain,category,class,title, attribute,relation} 领域domain:所代表的是特定的领域,本文以余姚地域文化为主体。

知识分支category:为domain以下的分支,由数个concepts组成。

Category用c1、c2、……表示。

知识单元Class:为 Ontology中最主要的单元,可以用来描述说明领 域中的概念。

title:由一系列微课标题组成,可具体到的知识点,也可以是数据字 典表示,在本研究中指知识认知导向、学生学习导向、需求导向。title后面加标 号来表示序列,即微课知识点系列t1、t2、……等。

Instance:用来描述class或concept的特性或属性及关系。Attribute:用 来描述属性。

这部分主要考虑层次体系、需要定义的概念属性以及属性分面。一个 属性由多个分面组成,分面描述类型、容许的取值、有关属性取值的其他特征。

(一)领域本体概念模型 本体领域主题面的提炼,由本地文化专家抽出领域概念词,[17]进行 概念语义检索,具体主题概念提炼,筛选。[18]数据来源应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源 的权威性,需查相关文献、权威流通量大的著作、词典。我们重点参照了美国 KBSI公司(Knowledge Based Systems Inc) “IDEF”“IDEF5”图表语言开发的用于描 述和获取企业本体的方法,“IDEF” “IDEF5”是英文“Integration Definition for Function Modelling”缩写,是指KBSI开发的一系列“面向功能建模的集成定义”项目和斯坦福大学“七步法”,[19]主要用于领域本体的构建。采用自顶向下,自底 向上法,兼顾与国外顶层本体复用、嫁接。自顶借助领域专家知识,从通用概念 出发再将概念进一步细化;自底从资源出发,最小级别的类开始,向上合并更大 的类。知识本体构建法,如果把每一个知识领域抽象成一套概念体系,那么,就 形成了概念化层次结构,构成了领域本体概念模型。

根据文献以及对知识可视化的知识聚类,“地域文化”领域本体包括了 时间、人物、事件、地区、物产、文化等要素。领域本体专注于领域知识的抽象, 较为具体,容易进行形式化和共享,通过构建领域本体,实现知识框架描述模型 的统一,知识的互操作,利于知识点拆分、合并、推理。

为了便于计算机理解和处理,可以使用计算机编码语言(RDF/OWL) 法,作为资源描述框架,为知识扩展打下了基础。在(RDF/OWL)中,可以明确 表述词表、词表关系、关系约束、公理、推理规则等。地域文化知识本体展现错 综复杂的人物、物产、地区的错综复杂个体的关系,可以用条目化词表知识表示, 构成地域文化本体知识体系。主要包括:
(1)确定地域文化本体专业领域和范畴这一领域的问题;
(2)考察“地域文化”相关学科顶层,如其他学科的复用和嫁接问题,根 据与之类似的问题对接入口判断分析;
(3)结合领域专家意见,根据核心概念进行概念延伸,如舜文化、儒 家文化、传统文化、江南文化、越文化、河姆渡文化、历山文化、稻作文化等;
(4)对概念词表的填充、关系迭代,对概念属性添加说明;
(5)底层概念加入类的实例,并进行实例属性值的填充;
(6)进行一致性检查等。

(二)微课知识单元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