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公共政策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课程实践教学

[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公共政策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课程实践教学

来源:年度总结 时间:2019-11-10 08:03:47 点击:

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公共政策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公共政策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 标,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方向,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

文章结合青海民族大学公共政策课程实践的具体实践,阐述了基于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创新能力;
公共政策课程;
实践教学;
青海民族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 03-0093-03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7.03.021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92年最先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是 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 质和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换句话说就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能 够创新而进行的一种教育。一般认为,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创新情感、创新人格的塑造,对创新 活动起到促进和调控作用;
二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方法的掌握,在创新活动中具有 核心作用;
三是创新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创新活动中具有基础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 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的共同趋势,也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重要指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 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对付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 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教育已 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方向,也是我国经济发 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在 授课过程中,依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主客观条件,选择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依托《公共政策学》课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公共政策学》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由于该学科的综合性、实 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征,使得其教學目的不仅是公共政策理念和理论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策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即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 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政策问题的能力。因此,公共政策课程的多元教学作为培 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利于培养公共管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 热情、创设较好的创新环境。近年来,我们结合公共政策学课程,在公共管理相 关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采取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 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其目的是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继承型教 育观念,树立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新型教育观念。

(一)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要充 分把握案例教学的准备、进行和总结三个环节。高度重视案例教学的功能,精心 设计案例教学的方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 通过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以加强公共管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进入案例描述的特定情景和角色,作为事件的参与 者去面对问题并寻求答案。唯有如此,案例教学才能够是学生在模拟的实践环境 中设身处地的去思考“我要怎么办”,从而激活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理 论,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群体协调和综合 管理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的这种参与起到了“角色扮演”的作用。特别是在公共 政策学的案例教学中,学生被引导进入一定的决策环境中,按角色要求去分析政 策问题、提出政策方案、比较各种方案并进行择优等等,如同实际的决策者一般 运筹帷幄。这种模拟无疑是能够有效地架起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桥梁。在案例的选 择上,我们既选用了“古巴导弹危机”、“中国最牛钉子户”等经典案例,同时也开 发了“为什么地沟油难以禁止?”和“青海湖湟鱼保护”等本土案例,通过案例资料 的阅读,各种问题的假设,课堂上激烈的讨论,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激发了专业兴趣,提高了学习动力。

(二)课堂讨论法。这种课堂讨论不同于完整的案例分析,只是在专 题讨论课的进行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政策敏感度,锻炼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 能力。首先教师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对较近的话题。如,针对“禁止大学生在 校外租房”问题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分析其中的缘由并在课堂讨论发言, 学生能结合自己和身边的事例踊跃发言。我们也根据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 出现的一些现象,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等;
而且根据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多的特点和 青藏高原的地域特征,讨论“少数民族地区高考加分政策的思考”、“三江源生态 保护”等等,使学生对讨论话题充满兴趣。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政策敏感度与 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关注一些新闻事件和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在关注时事的基 础上提出一些讨论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能独 立思考并勇于表达自己观点进行充分的肯定,对学生能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表达的 观点和思想给予高度认同,即使出现有些学生的观点不成熟或错误的情况下,教 师也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合理的解释,不要简单呵斥,从而能激发学生对该教师 的热爱和对所授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经常鼓励学生不仅会强化师生之间的融洽关 系,也能促进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这种做法,坚持以问题为中 心,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勇于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 们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社会调查法。我们在学期初,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随着 课堂教学的深入,在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之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定一 个题目,在阅读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课外实践调研,获取并感知第一手资 料,整理材料,并经过小组讨论写成小型的社会调查报告,在学期末制成多媒体 课件,选择一位同学上讲台表述小组观点。选题按照学生自己的兴趣,兴趣是最 好的老师,这样做不仅可以鼓励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对有些不太善 于在课堂发言的学生来说,也给他们创造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激发了敢于实 践的勇气;
同时小组群体的共同调查活动还使得学生注意彼此的合作,在充分表 现个体创造性的同时养成了团队精神。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探索者 和研究者。从学生调查的选题来看,基本能够围绕当前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 行调研,也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加以联系,比如近年学生的选题有“少数 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西宁市交通拥堵问题”“低保政策的实施状况”等,使他们 学会用公共政策的理论和知识去发现和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 高了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也加深了对相关政策的认识,了解了政策的贯彻和实 施状况。对于学生的调研与汇报,老师要多加赞扬,即对学生缜密的逻辑、新颖 的观点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给予表扬,以调动学生参与调研的积极性。

(四)课程辩论法。为提高专业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利用不 同班次上合堂课的机会,我们在一些班级中组织实施了课程辩论,就争论性的问 题进行分班讨论,提出正反两个方面不同的观点、论据。通过提出论题,准备辩 论,参与辩论,点评及总结等过程,将辩论法运用在公共政策学教学中,提高学 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增加班级荣誉感和归属感,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曾就“少数民族加 分政策的利与弊”和“大学生兼职的利与弊”等问题展开辩论,不仅提高了语言表 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学生也感到了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 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 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的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现场参观法。学习公共政策课程,必须了解政策的基本过程及 其环境,为了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通过实地参观,“可以帮助学生把抽 象的理论知识、逻辑的政策运行过程在具体形象的现场得以验证和固化,从而加 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近年来,我们结合课程内容和问题讨论,曾带学生到社区参观,通过现 场观摩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介绍,让他们明白因地制宜的制定和执行政策的重要性, 了解一些具体政策在社区的实施现状;
也在理解和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 有针对性的带学生到餐厨垃圾处理的企业,了解环境保护政策的必要性和积极作 用,分析探讨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政策需要改进的方面。通过这种实地 调研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不仅乐于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同时开始意识到自 己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增强了公共管理意识,深感自己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和日 后走上工作岗位的责任。而正是这样的观摩学习,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 能力大有提高。

三、取得的成效及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取得的成效。一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所增强,通过课程培训, 学生们开始关注一些新闻事件和身边的事情,本课程教学的影响获得了较好的延 伸,取得了持续的教学效果;
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得以提升,在本学 院组织的“我是市长”模拟论坛中,许多学生在课程实践的基础上积极申报,曾取 得一等奖和二、三等奖等好成绩,也有学生在任课老师的鼓励下积极申报清华大 学等学校组织的案例征集活动等;
三是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小组汇报和课件 展示后,许多同学都表示,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他们不仅认识到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且也看到了课件制作、演讲和辩论中需 要强化和训练的地方;
四是会向老师提出他们的需求与愿望,比如希望老师能够 更多的带他们进行一些现场参观,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分析一 些热点问题等,从以前的“要我学习”主动变成了“我要学习”。

(二)今后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一是需要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靠《公共政策学》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加强和其他课程的联动效应,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同时要不 断提高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是加大案例化教学。目前的案例教学基本依赖一 些教材中的案例,今后要通過多种途径鼓励教师参与案例写作,特别是需要编写 一些本土化案例;
三是将课程实践纳入到专业整体计划中,由于受到教师精力和 科研水平等等影响,目前只是在鼓励学生撰写相关专业论文,但学生撰写和发表 课程论文很少,今后要强化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同时把课程实践和毕业论文等 有效结合起来;
四是要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学校目前 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滞后,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不到位,也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推广,今后要完善学校和学院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根据《公共政策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我们在教学过程 中大胆尝试了一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加强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在一 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也创设了较好的创新 环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发现和克服困难,为提高学 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努力。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