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建筑人才市场上所需要的建筑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缺口很大。
以福建省泉州地区为例,“十一五”期间,本地区所需要的各类建筑高技能人才至 少达6万人,而且常常要求施工员不仅具备现场施工技术指导的能力,还要求同 时具备测量员、材料员、质检员、安全员等相关岗位能力。这充分说明,社会发 展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高职院校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 教学改革的意义也非常重大。
一、当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现状及不足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2004年10月28日,教育部、建设部联合发布了《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 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 训指导方案》的主要思想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倡导校企结合,“订单”培养的人 才培养新模式;
建立就业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
采用“大专业、小专 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
推行“双证书”制度;
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兼顾学 历教育与岗位培训。
随着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近些年来,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建筑工程 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上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 “4+x+l”的人才培养模式:第1~4学期为专业平台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 素质和基本技能;
第5学期为专业方向强化阶段,学生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及自身 兴趣,自愿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强化,获得不同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 职业技能;
第6学期为企业实践阶段,通过顶岗实习使得学生获得初步工作经验。又如,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以构建“大专业、多方向、宽基础、活模块”的建筑工 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造就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高技能应 用型人才,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从2005年起,黎明职业大学土建系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主要的做法是:
第一,明确了以建筑行业紧缺的“六大员”为专业培养目标,采用“多 岗一体、能力递进”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施工员”能力培养为主线,“材料员”、 “质检员”等其他“五大员”能力培养为辅线,实行教学计划逆向编制法,按岗位核 心能力的要求确定所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
第二,按照“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 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教学 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
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场教学、虚拟施工工艺演 示、施工现场录像演示等,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的有机结合,增强教 学的实践性、直观性和互动性。
第三,为保证实践能力培养落实到位,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 践学时占总学时的50%以上。实践教学环节由岗位基本技能训练、岗位核心技能 训练、岗位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完成“六大员”岗位职业能力训练以及多岗位的综合训练,达到“学习、实训、顶 岗、就业”一条龙的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
第四,建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专任教师中具有全国注册 建筑师、结构师、监理工程师等资格证书者10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到企业挂 职锻炼一年以上的教师15人;
聘请了8名中级职称以上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 职教师,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数量适当、优势互补、专兼结 合”的教学团队。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不足 当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 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改革思路存在的不足一是没有明确“以创业为导向”的教学改 革理念。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人才为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最早是在1989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 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现有的教学改革侧重于就业培训, 知识迁移水平差,单纯的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了。随着就业压力逐年加大,高职院校要创新教学改革理念,培养出具有创业意 识、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二是缺乏深入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现在有些高职院 校还不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仍在采用“灌输式”教学,“老师讲, 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复习考试背笔记”仍普遍存在。重视知识的传授,忽 视了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仍缺少主动性,最终形成理论知识硬、 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差、职业素质低的现象。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一是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有待规范。现行的实 践教学管理制度多是原则性的意见,缺乏操作性强的具体标准,而且多为弹性灵 活的内容,还无法完全适应建筑工程技术职业能力训练的特点;
在实践教学内容 上要求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实习实训时间便常随意缩短。
二是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明显不足。校企合作共建校外生产性实 训基地存在着“一头热一头冷”的问题,由于校企双方在利益、保障机制等多方面 还没有达成共识,致使许多实训基地很难建立,有的即使建立也难长久。这使得 学校不得不减少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次数和内容,导致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是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需要完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中缺乏科学有效的保障与评价体系,对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的目标、项目、条件和 时间无强制性的规定,使学生的实际专业技能水平与专业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差距。
3师资队伍存在的不足 “双师型”教师依然缺乏。在高职院校现有的专业教师队伍中,大部分 为“从校门到校门”的年轻教师,缺乏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
而且这些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也缺乏实践经验作为依托,必然会出现理论与实践 相脱节的现象。
二、突出实践特色,培育复合能力,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本文按照“突出实践特色、培育复合能力、创新教学模式”的整体思 路,提出以下六点对策建议。
(一)树立创业新导向,创新高职教学改革的理念 要培养出创业型的高技能人才,就要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 不断创新理念,积极进行探索和试点,一方面以专业特长为主,在开展专业课学 习的基础上,同时开展创业知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创业品质和能力;
另 一方面以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增加创业教育内容,分层次开展不同创业知识、 创业内容、创业能力的讲座或课程,提高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 市场经济头脑,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合社会发展和行业竞争的需要。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也要在校园内努力营造一种公平竞争、共 同发展的良好氛围。无论是教职工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要形成 一种既讲公平竞争,又讲团结合作的良好局面,这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 染和教育,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养成遵守规则、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习惯。学校 还要扩大宣传“闯市场”精神,努力创造有利于高职学生竞争能力培养的外部环境。
深入抓好就业导向,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把素质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和职业技能训练三者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学生各项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 做到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以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为重点。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就是要求在教学中做到以技术应用能力为 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体系的内部逻辑关系为中心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实践教 学的目标,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围绕此目标进行大力度的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倡导推行“双证书”制,实行学历教育 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双证书”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把职业资格证 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 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用证书考试推动人才培 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三)技能模块化教学,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 首先,合理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在确保理论知识“必 需够用”的前提下,大胆地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目进行优化重组,删除一些过时、陈旧的教学内容。同时,要降低理论教学的深度、难度,加强实践教学的 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
其次,以培育复合型人才为重心,研究与调整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 学内容。以《建筑施工技术》为例,可以重点进行施工员工作中“施工方案的制 定、施工过程中质量和安全控制、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等实务性岗位核心能力 的培养,并融入岗位职业资格考证内容;
同时将实际应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 设备、新技术、新规范及时地引入教学内容中。
第三,实行技能模块化教学。要减少一些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 项目,增加一些综合性、实用性的实习实训项目,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 练中学”、“在干中学”。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完善“课岗证,’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手段 第一,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建设教育信息资料库。要始终把软件库的 建设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逐步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为了完善“课岗证” 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组织力量开发各种应用教学软件,在教学 应用中摸索新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打造一支由有丰 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软件开发人员等组成的开发团队,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辅助 软件。
第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项目进展引导知识扩展。以“混凝土结 构工程施工”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先系统地介绍经典的各工种的施工工艺和施工 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观看施工现场录像,而脚手架搭设、模板制作安装等教学内 容在实际工程施工现场通过教师讲、工人操作、学生边看边学来完成,最后要求 学生在施工现场协作进行施工质量检验,填写质量验收报告,并在教师的指导下, 分析质量缺陷的原因、产生的后果,在课后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拟出整改措施和 处理方法。
(五)建设实训基地,形成校企实习实训合作机制 第一,建设实训基地,模拟工程项目施工的真实职业环境。要实现“教、 学、做”合一,就要求学生在实训基地内全过程参与工程实践,逐步掌握测量放 样、材料检测、施工技术指导、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等职业岗位能力,实现与就 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如在建筑施工实训馆内,由能工巧匠进行钢筋绑扎、安拆模板、墙体砌筑、墙面抹灰、脚手架搭拆等工序的操作,学生边看边学,最后 分组进行实操训练,以掌握各工种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第二,深化产学合作,促进校企双向交流。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 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 校也可以利用企业的硬件条件,锻炼提 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采取订单式或 二加一培养模式,充分尊重企业的需求,强化学生特定方面能力和技能的训练培 养,将一个学期甚至最后一年的实践教学环节完全放在企业进行,使建筑工程技 术专业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更强,岗位适应能力更高。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 第一,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合格的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能胜任 理论教学,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及较强的动手能力,以满足各种实践性 教学环节的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是要求教师懂得多种教育技术 的应用,具备多个领域的知识,并具有讲解、操作、示范的能力,最终达到具有 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各项教学活动的综合能力。
第二,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可 以采取在企业设立培训基地的做法,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 服务一线进行顶岗实践、挂职锻炼,以丰富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还要注重 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的提高,制定出一套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晋升标 准,将教师的精力引导到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上来,形成正确 的导向,为加速培养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创新教学的方法,实现多样化。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方法要从 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转变为项目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 学法、操作训练、现场教学等方法,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 素质,努力将教学手段从“黑板+粉笔”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转换,努力将教学场 所从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向多功能一体化的“仿真”职场和“全真”职场转换。
三、结语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建筑人才的现实需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 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现状及不足,以“突出实践特色、培育复合能力、创新教学模式”为目标,提出了六点对策建议,包括:树立创业新导向,创新高职教学改革 的理念;深入抓好就业导向,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技能模块化教学,推动复 合型人才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完善“课岗证”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手段;建设实 训基地,形成校企实习实训合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科研 团队,等等,希望能为推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卓玲 (黎明职业大学土木建筑系福建泉州362000)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