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及要素 “教育信息化”这一术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在国 内外非常流行(英文表述有Informationiz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Informatization等)。但是其确 切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似乎没有哪个权威机构作过比较全面、 深入的阐述。“教育信息化”概念实际上是在20世纪90年代 伴随着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而出现的。1993年,在NII 报告中就专门列出了对教育信息化的目标:通过信息网络来 实现按需教育、远程课堂,将提供最好的教师和教材,以及 虚拟的实验环境;
以虚拟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电子报刊、 网上游戏、视频点播、交互式电视等提供学习化社区和方便 的生活[1]。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这一内涵,应当把握住以下三点[2]:
1)教育信息化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两个方面在教育、 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而非仅仅指信息技术这一个方面在教 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
2)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涉及教育、 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这两大范畴(前者侧重教育、教 学的应用,后者侧重行政管理的应用),而非仅仅涉及教育、 教学领域或教育、教学部门一个范畴;
3)教学活动是具有一定时空限制、一定组织形式并有 教师参与的特定教育活动,教学是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一种 教育形式(教学活动的时间限制体现在课时安排,空间限制 体现在教室授课,组织形式体现为小学、中学、大学、职业 学校或短期培训等多种不同形式)。
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要素,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观点认 为教育信息化包含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 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6 个要素;
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信息化包含人才、技术基础结 构、信息内容和管理等4个要素。基于以上对教育信息化概 念的解读,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包含6个要素应更恰当,它 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刻的剖析。
2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2.1 政策支持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前进动力 教育信息化自引入我国之后,就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98年5月,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教育 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2000年10月25日,陈 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
“我们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 越式发展。”[3]2002年9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100周 年校庆上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 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 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可以看出,国家在21世纪初就给予教育信息化以高度重 视,并制定了相应政策。由于当时我国信息化社会起步晚、 发展慢,因此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侧重技术、手段方面的 提升。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许多学者对教 育信息化的关注不再局限于技术层面,更多关注信息化对教 育质量及水平的提升。为此,国家又制定相关政策,以实现 教育信息化更高层面的发展。
2012年3月,教育部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 规划(2011—2020年)》,其中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 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 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 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2012年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印发了《关 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 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推动教学方式变革。” 信息技术具有推动教育教学变革的巨大动能,对教师教 育起着革命性的影响。由此可见,不论在何时,党和国家对 教育信息化都予以了高度重视,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观念转变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根本实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印发后, 一直着重强调两点,一是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的核心理念,二是坚持应用导向和机制创新。可以发现,以 前谈到教育信息化时更多关注的是建设,即通过投入大量的 资金、设备以提升生机比来衡量教育信息化,而目前则更强 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更多强调的是 信息技术真的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有效应用了吗?信息技术 对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真的有所提高和促进吗?通过对关 注点的比较可以发现,目前所提到的教育信息化不再是通过 表面的硬件建设是否达标来衡量教育信息化质量的高低,而 是是否真正将信息化运用到常规的教学活动中,信息化又是 否真正促进了教学。
2.3 环境建设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基础保障 刘延东同志曾强调:“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模 式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 手段。”纵观我国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我国教育信息化已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尤其在环 境建设方面,近年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 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政策的实施为学校教育提供 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发展平台。
1)在宽带网络校校通层面,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 设备,并按一定比例配备教师用的备课计算机或电子备课 室;
同时给教师提供一套基本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工具,并使 一定数量的教师得到适当的培训。
2)优质资源班班通层面,通过将优质资源进行共享,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另外, 为了使拥有网络条件的学校享受更公平的教育,国家相关部 门更是推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 使学生和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名师的教育。
3)在学习空间人人通层面,通过为教师、学生、家长 提供一个网络化的社交平台,除了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 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互动提供支撑外, 还可以使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该平台还是一 个优质资源汇聚的平台,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有更丰富的优质 资源可用。通过利用网络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信息技术应用 水平给予评价,以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4)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层面,以“企业竞争提供、 学校自主选择、政府评估准入”资源建设机制为准,逐步形成资源免费使用和有偿使用相结合的格局,充分调动企业和 各类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
5)在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层面,通过建设数据中心, 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教育管理服务。
2.4 教师的发展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关键前提 刘延东同志强调:“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 段。”其关键是广大教师如何使用好信息化手段。农村教师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中占据 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我国目前的基本情况来看,农村教育 质量不高,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 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致使教师的信息化观念、知 识结构、信息技术能力还不能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要求, 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用没用”的层面上, 而对于其是否有效没有深入的了解。
长期以来,教育教学等方面一直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 是发展的短板。为了保证农村偏远地区的师生能够同样接受 公平教育,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出 了相应措施。如“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 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 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另 外,教育部通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计划 到2013年底,为全国约6.7万个教学点配备资源接收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组织教学点应用资源开齐开 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 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需要。
至此看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 括硬件环境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的 提高等。应当摒弃先前对教育信息化错误观念的认识,即将 教育信息化简单地认为是拥有信息化设备、有没有相当数量 的教学软件,而要看信息化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到底有没 有发挥作用,对教育质量到底有没有提高。只有逐步解决、 完善这些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王春.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美国行动计划 [EB/OL].Http://www.ciia.org.cn/infoyearbook. [2]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 国电化教育,2006(8):5. [3]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 息技术教育: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J].人民教育,2001(2):4-7. [4]杨改学.论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应用[J].西北师大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9(6). [5]解月光,李伯玲.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有关问题 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6]教育部督查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一)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