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吉林省国企改制工作正在全面推进,通过改制,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了国有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更好的融合,使国有资本能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增强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但与此同时,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也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甚至在有些改制企业中,党建工作出现了下滑的苗头。因此,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下功夫抓好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加强企业党组织的能力建设,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应尽快摆上重要位置。
1、抓好改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企业党组织因其与党的阶级基础的主导力量——工人阶级联系的紧密性,与第一生产力发展的一致性,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我省目前的状况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省的国有企业中,816家将改制成为多元持股的公司制企业,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要实现"退民进",多数以上的国企职工转换了身份,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我局的全体职工将全部实现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对如此巨大的体制转变,面对如此众多的员工身份转换,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式,必须尽快随之转变,否则,党组织将难以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党的执政基础必将受到影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积极适应形势变化,抓好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才能进一步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2、抓好改制企业党建工作是解决党员教育管理中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人民群众对党的评价,最直观的反应就来自于身边党员的表现。从总体上看,企业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好的,但在改制企业的党员教育管理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党组织班子不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难组织。有的企业党组织由于人员分流,导致“人去楼空、形同虚设”;党组织对一些党员是“不知去向、不知现状、不知思想”,由此导致思想教育难落实。二是部分党员心态失衡、精神不振,党员教育管理难深入。一些党员捧惯了“铁饭碗”,如今实行合同制,认为岗位不牢,收入不高,主人翁意识产生了动摇,对改革措施不理解。三是党员流动性大,党性观念趋于淡化。改制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转变,必然导致党员流动增多。部分党员长期在外流动,成了“挂名”党员、“袋子”党员,长期不能参加组织活动,党性观念逐渐淡化。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必将弱化党组织的先进性,影响党的能力建设,因此,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尽快加强和改进。
3、抓好改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党建工作能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引导方向、铺路破障、保驾护航。企业党组织围绕生产经营做工作,能有效地保证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通过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能教育引导员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支持改革,维护稳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企业党建工作,对改革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可以讲,抓好改制企业党建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同市场机制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是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随着国企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员工身份的大量转换,企业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尽快闯出一条适合市场化发展的新途径,以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抓好改制企业党建工作,必须紧贴改革发展的实际
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既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党建工作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方法上主动探索,努力使党建工作适应变化,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完善,不断开创新局面。从改革的初步实践看,党建工作应与时俱进,着重抓好以下五点:
(一)目标要明确,强调针对性
一是把方向,力争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上有作为。党组织要积极参与企业股东会、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依法行使职权,从而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在企业中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同时还要引导、监督企业严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保证企业朝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二是打基础,力争在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环境上有作为。党组织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增强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着力营造鼓励员工勤奋学习,扎实工作、当好企业主人,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
三是强队伍,力争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上有作为。党组织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党建工作与企业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培育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把人的全面提高与企业的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保稳定,力争在协调企业内部关系上有作为。改革的过程是利益调整的过程,改制过程中员工的思想出现一些波动是正常现象。为此,企业党组织要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为目标,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深入扎实地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稳步进行和生产经营稳健发展。此外,还要注重发挥好各种群团组织的作用,维护好员工合法权益,保证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二)形式要适应,强调实效性
首先,党建工作领导方式要适应。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及时调整思路,逐步实现由靠会议、文件、指令为主的行政手段向注重示范、引导和服务的引导性方式转变。另一方面,改制企业党组织本身,则应当根据企业内部运行的需要,把党建工作的精神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去。企业的生产经营重大决策和管理制度在出台前,应先在党组织内讨论,向党员问计,使党的政策融入企业决策,从而实现党对企业的领导。这样,既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又强化了生产经营的中心地位,做到了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的紧密结合,保持了工作目标上的一致性,工作机制上的适应性,工作内容上的服务性。
其次,党建工作考核方法要适应。企业改制后,既要继续坚持以“四好”标准考核企业,在考核中,把党建工作单独列项,严格考评;也要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捆绑考核的新路子,建立对党支部实行量化考核标准。只有采取综合性的考核措施,才能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贴得更紧,服务保障作用更强,使各级管理者与广大党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更高。
第三,党建工作网络要适应。在企业中,应当使党建工作“宝塔型”的多层体制尽量“扁平化”,减少领导层次,形成党建工作新的网络体系。企业改制后,党组织呈现出散、多、小(散——地域分散,所有制形式多样化;多——管理的行业多,单位多;小——基层组织规模小、党员数量少)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应当建立层次简化、上下通畅、责权明确、协调有序的党建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
(三)方法要灵活,强调多样性
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是保持党建工作生机和活力的有效载体。改制后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更加精简,生产经营更加繁忙,因此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应根据本企业的特点,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按照“业余、灵活、小型、务实”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在活动内容上,处理好上级规定内容与企业自定内容的关系,做到二者兼顾,突出重点;二是在时间安排上,处理好工作时间与业余的关系,做到统筹安排,业余为主;三是在活动方式上,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因地制宜,以分散小型活动为主。要积极创设“企业需要、经营者认同、党员欢迎、员工拥护”的活动载体,使各项活动都能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和党员队伍的实际,富有特色和成效,既能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又能吸引党外群众广泛参与,从而收到增强企业向心力和亲和力的效果。
(四)制度要健全,强调规范性
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非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的法律法规,为了弥补法律的缺位,加强制度建设,为改制企业的党建活动提供依据,就显得十分重要。就现实情况来看,健全和规范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制度,应当特别注重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健全党组织参与决策机制,完善科学决策制度。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即:决策前深入调研,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决策中充分讨论,集中集体智慧;决策后跟踪监督,确保决策成效的最大化。二是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应当通过实施企务公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重大改革方案和决策都要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和审议,让职工参与企业决策。三是健全监督机制,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强化党组织的监督职能,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廉洁、高效、务实。四是完善党内激励约束机制。表彰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争创党建工作“四好”企业。五是完善和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主要有党内选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监督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和党员联系员工制度等。六是坚持党的传统制度。对于行之有效的传统制度,要认真坚持,如每月一次党员活动、每季一次党课、每年一次班子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
(五)组织要优化,强调战斗性
改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最大难点在于党务工作者的能力和精力。目前的党务工作者中兼职多、专职少,新手多、行家少,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比较欠缺。其中有些同志创新精神不够强,“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对改制后的新情况缺少有效的对策和办法;有些同志兼职过多,对党建工作“想不深、做不细,顾不上”;也有些同志存在畏难情绪,不会干、不敢干、不想干的问题比较突出,党务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因而有些改制企业党组织“有形无神”,战斗力不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采取三种措施:一是抓培养,做到超前培养和以老带新相结合。抓好党务干部上岗前培训。在党组织负责人新老交替的一段时间内,老的离职不离岗,实行职位上以新替老,工作上以老带新。二是抓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应建立定期交流制度,让优秀党务工作者现身说法,使先进经验在面上推广。三是抓考评,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行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与经营班子负责人同步考核、同样奖惩,使党务工作者有干头、有奔头、有劲头。
三、抓好改制企业党建工作,关键在于开拓创新
(一)实现改制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先导是工作思路的创新
首先是要确定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改制企业党的工作要坚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来开展,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保证”的指导思想。要坚持“有利于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有利于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有利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工作中,应做到“四个维护”,即维护国家利益、维护股东利益、维护企业利益、维护员工利益,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二是要积极探索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实现途径和形式。无论企业所有制形式、领导体制和管理方式如何变化,党组织在企业中必须始终处于政治核心地位。但不同所有制、不同管理模式的企业,其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方式也应略有差异。改制企业党组织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进一步探索和规范在新形势下履行职能的方式,有效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三是要积极探索改制企业党组织在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经济资源支配权和行政事务处置权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从改制企业的实践和走势看,党建工作应做到“三个更加注重”,即:要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企业的持续发展;要更加注重从自身属性中寻找优势,以党组织特有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要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使党的优良传统与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推动生产力发展。
(二)实现改制企业党建工作创新,重点是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
首先是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要努力使党的工作机制保证经济工作机制的运行、党的工作内容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党的工作效果促进经济效益提高。逐步构建起以政治领导、组织保证、作风优化、制度规范、目标拉动、人才提升为要素的企业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二是把握角色定位,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改制企业党组织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要变“领导”为“服务”。党组织要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为党员政治进步、技术提高、事业发展服务,为维护员工根本利益服务。要变“指挥”为“协调”。党组织要主动转变角色,善于同企业各方沟通、协商,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各方力量,推进企业发展。要变“当家”为“参与”。党组织要善于通过依法进入董事会、经理层的党员干部,通过行政、工会、共青团的工作来实现党的工作意图,以“看不见的手”来保证企业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和民主决策。要变“总揽”为“维护”。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为了人、管理人、培养人,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从而维护员工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党组织尤其要善于把党的工作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改革任务和稳定要求结合起来,并使之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成为企业发展的现实成果。
(三)实现改制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关键是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创新
首先要坚持“四个同步”与“四个不变”。“四个同步”是在企业新体制的创建过程中,要对企业的党建工作同步考虑,同步安排,同步调整、同步到位。即:在筹建新的领导体系的同时筹建新的党组织,酝酿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人选的同时酝酿配备党务干部,建立新的管理机构的同时建立党的工作机构,筹划生产经营目标的同时考虑党建工作目标,确保党建工作不因改革而削弱,不因转制而脱节,不因企业快速发展而滞后。“四个不变”是指企业改制后,党组织的地位不变,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不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变,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不变。
二是要注重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实施党的工作流程“再造”。在开展企业党建工作中,要注意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借鉴行政管理中的流程管理、定量管理、项目管理、要素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等方法和手段,优化党群工作机制,使管理工作目标化,绩效考核定量化,提高工作效能,追求最佳结果,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合力合拍。要积极引导和发动党员带头参加企业管理活动,保证与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群策群力,推进企业发展。
三是要注重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队作用。改制企业党组织应当注重通过学习培训、岗位交流、上挂下派、鼓励自学等多种途径提高党员素质。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经常开展聚人心、鼓干劲、争先进的组织活动,为党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先进性搭建平台,切实做到,在改制企业中,优秀员工不一定都是共产党员,而共产党员都应该成为优秀员工。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