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在改动环节出现了“最喜姥姥无赖”“一直昏睡天 亮”等令人啼笑皆非的语句,而自创的词更是五花八门,如 “小狗汪汪叫”“河上小船摇着”等,这与这首词的学习意 境完全背道而驰,学生对词的认识以及学生的语言实践都没 有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案例二执教者所教的是《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这是节选自 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章节。故事内容本身是学生所熟知 的,而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应集中在凭借文中语言认识人 物特点,以及经典名著是怎样通过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这其实就是分别从内容理解与形式表达两个方面来进行教 学,这符合对一篇课文教学内容的定位。但在教学中,老师 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对比阅读人物的动作和 语言描写,圈画重点词句,写下你的感受。”学生在接下来 的交流中,所圈画的词句,分散于课文的所有自然段中,既 有林冲、洪教头的描写,也有柴进的描写,而感受方面,有 对人物语言的点评,有对比武的想法,也有对人物性格的认 识。而老师所教学的重点却仅指向于对人物性格特点的认识 之上。显然,老师的问题过于宽泛,在借班上课的背景下, 没有认识到学生学习基础,忽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导致学 生的圈画及感受抒写走向无序与杂乱。
以上两则案例,在我们的当下课堂中似曾相识。一是以 老师的自我喜好,而不是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取教学策略,安 排教学内容。如案例一中,让学生对一首经典的宋词进行改 写,以及自创一首词,这其中的难度,不仅是学生的生活经 验积累的严重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于词的知识也比 较匮乏,如词的“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 声”,这些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教学任务的完成就是一个 无法实现的难题。哪怕课堂上只是让学生试一试水,也需要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了解,才不至于在课堂上闹笑话。二 是教学中问题的指向没有紧扣教学目标,不能够让学生清晰 地了解学习的意图,笼统与模糊的要求,让学生无所适从。
如案例二中,或许老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意图是明确的,即 让学生在对课文语言品味中,认识文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但在问题设计时,却没有给学生正确的要求提示,造成学生 学习思维的点没有集中的“轨道”,教学仍然以老师的满堂 “牵”为主,课堂的教与学生的学不能有效整合在一起。
之所以出现以上不足,归根结底还是老师忽视了对于学 生学情的把握和认识。教学,要让学情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这需要我们做到:第一,识别学生的学习需要。一篇课文, 应该教什么内容,这要针对文本的文体特点,学段的课程标 准要求,但还不能忘记的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一首词, 学习一篇经典小说片段,学生是否要借助课文学习,从中应 掌握的知识,需培养的能力点以及情感的内化点,这要老师 进行充分的研究,只有完全掌握这些,教学才能根据学生的 学习需要展开。第二,立足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起 点是继续进行学习的基础。比如,学生对于修辞方法有哪些 储备,已经运用过哪些修辞方法进行表达,不同修辞方法的 作用认识到怎样的程度,只有老师对这些有了一定掌握,再 进行修辞教学时,才能做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从 而贴近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进行。有了这样的认识,才不 会出现在课堂让学生直接写“词”的环节。第三,指向学生的策略确定。怎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唯一的评价 指标就是真正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老师的教学意图可 以非常清晰地达成。在问题设计、情境创设、语用实践等方 面,都要紧紧贴着学生的学习实际,策略指向于学生的学习 任务有效达成,而不是站在老师的教学能力展示或是老师想 当然的学生需求。教学策略,不是为了突显老师的精彩,而 是为了学生真实的学习。
教学站在学情“正中央”,是一切都指向于学,这需要 老师转变教学观,把学情牢记在心,同时,还要在教学中真 切地站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视角展开教学过程,把课堂还给学 生。这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刻的反思和实践。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