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应用型人才 高校 培养模式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卓越的应用型人才是高 等教育的教学方向,也是今后研究的重大课题。在现代科学 和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难以把握专业知识的全貌。传 统的象牙塔式学习教育模式必须有所转变,高校的人才培养 目标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结合。教育是经济发展的 动力,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高 校培养卓越的应用型人才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社会时代快速发展,未来很多人一生最少要改变一到两 个职业,而如今的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某一专门职业的培养, 因此有许多专家呼吁教育应当使人不仅能适应一种职业,最 好的话应当使其适应多种职业技能。教育应当发挥其经济和 社会的作用,高等教育对卓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一、应用型人才的特征 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的 技术,能够将专业知识和即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的实践当中 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宽广的知识面,全面 的综合素质,并且还要具有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最主要 是要有创新精神。总结起来就是具有职业岗位群能力、综合 能力、创造性技能。应用型人才强调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 具有创新性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又长久的工作。高 校教育必须结合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卓越应用型人才培 养模式。
二、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改革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现代的教育模式也需要 改革和发展。但教学的改革的宗旨是不能偏离教学规律,在 理论和实践指导下,发展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出专业技术型 的应用型人才。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采用理论知识为主,并重视“术业 有专攻”。实用型知识较少,学生所接触的知识面相对较窄, 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内容安排过分地强调学科系统性和完 整性,缺乏技术性和实用性。致使学生空具理论知识而缺乏 实践和专业应用能力。同时,一些新课程、新技术、专业知 识中的新理论学生则很难学到。如今,社会上对应用型人才 的需求日益增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需朝应用型 人才方向发展。
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应用知识,培养卓越的应用型人才,其核心理念应该是以“应用能力为中心”。需以培养 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宗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需把 “应用”二字作为重点,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优化传统 的教学理念,传授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传授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 合,从而做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卓越应用型人才。
高等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在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重视基础,强调成熟运用 基础的重要性,和基础知识的应用,相对放松对学科体系的 强烈追求。强调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以及灵活运用。在教 学安排中,更为重视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从而做到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卓越应用型人才。
三、高校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以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宗旨。传 统的目标主要是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而建立的。而应用 型人才则需要紧紧围绕其素质、知识、能力、三个基本要素 来展开,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 型人才。下面就具体谈论高校教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 建。
1.优化教学目标 普通高校在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的自 我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找准自身的目标定位,结合社会发展和自身情况,探索出有特色的能够在社会人才市场中保持竞 争实力和优势的教学模式。
例如清华大学的教学模式,清华大学从90年代初就 开始建立双学位制,倡导学生攻读第二学位,这一措施使得 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成为“抢手货”。分析其原因,他们的经 验就是把握好了社会的发展,他们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 培养的目标和模式,努力培养通晓多学科多知识的复合型人 才。
2.优化专业团队结构 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结构需进行优化,首先, 应当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同专业之间呈现综合发展 的趋势,学校的专业建设需要顺应专业之间交叉融合这一潮 流。同时,专业的建设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要强调质量, 高校要利用自身资源合理开拓新的专业。
注视基础和应用。基础学科应与应用学科并重。高 校在发展应用学科的同时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既要保持 学生扎实的基础,也要使学生掌握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 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另外,高校也要发展新兴的学科,适应社会上对新 兴产业人才的需求。新兴专业人才是社会上所急需的,高校 有必要组织科研团队,进行新兴学科研究,从而进行完善的 教学。
3.高校品质升格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形成自身的特色, 办出自身的品质,打响了品质,提升品位,才能使高校自身 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高校的办学综合素质体现在目标定 位、办学思想理念、办学风格等。只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才会有自身品质的提升。
4.强化课程教学 无论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变化,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 的主体。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对于课程教 学模式的构建,需强化“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 办出高校的应用型特色。
理论课程需与实践课程结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 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学生的实践与应用必须建立在扎 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之上,同样,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进行实 践应用与创新,只有两者结合好,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 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需“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前期趋同是为学 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后续的知识专业选择做好铺垫。后期 分化则是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基础理 论需与专业课程实践应用互相渗透,相互结合。
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科学信息发展迅猛,职业岗 位的内涵外延越来越丰富。如今,仅仅凭单方面的知识技能 并不能进行高效的职业运作。现代教学需要更为注重人才科 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培养高校人才的核心。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大学的灵魂。
科学与人文应该做到协调发展。大学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科技 与人文并重,二者相互促进。
5.教学方法优化 高校的教学方法需遵循时代的发展特色,适应社会 的大环境。扩充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高校需将特色的创 新教学方式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突破旧的教学模式,进行人 才培养。
现代化信息量激增,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高校 的教学需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注重知识技术的完整性,结 合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适合学生特色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知识全面性和深厚的人文修养。
例如,高校需充分利用网络等教学资源进行资源优 化。在教学无需局限在课堂,可以在企业、实验室、研究所 等场所进行课程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创造、研究 环境。
四、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注意的因素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首先,高校 需重视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学校自身需发展教师自身的素质,注重师资力量的 培养。制定相应的符合实际的计划。高校需加强国内各高校 甚至国际上的互相合作。提高学科间的交叉。
另外,需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合作。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得具有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校要 做到与用人单位广泛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身的专业设 置和教学内容。如有条件,还可以建立教学专业实训基地, 组织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培养。
高校还需注意课堂与课外实践的结合。课外实践是 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好似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起着实践 培养辅助的作用。课外的时间活动室学校需重视的工作,通 过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综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 的创造力、思维能力与实践精神。
五、小结 高校卓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则具体谈论了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具体构建,从 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出发,表明出应用型人才对社会发展的重 要性,社会急需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新型 人才,而这也是高等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晓红. 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5 [2]张建东. 谈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 养模式 [J].泰山学院学报,2004 [3].李桂霞.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J].理论研究,2005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