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季度总结 > 【吟译品诵学文言】听有看无吟有诵无

【吟译品诵学文言】听有看无吟有诵无

来源:季度总结 时间:2019-10-19 08:03:36 点击:

吟译品诵学文言

吟译品诵学文言 文言文教学需要做到“言”“文”并重,因为重“言” 轻“文”会破坏文言文的韵味和魅力,重“文”轻“言”易 架空文本的语言根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了 “吟译品诵”教学法,较好地实现了“言”“文”并举的教 学目标。

一、反复朗诵,读到十分熟 文言文语感要通过长期的吟诵来培养。因此,教学文言 文时,第一项工作是带领学生反复地读,一直读到字正腔圆、 抑扬成韵,甚至于能够背诵为止。

教师带领学生诵读时,要做到“三个讲究”—— 一是讲究方式激趣。既可以范读、领读,又可以配图、 配乐读,等等。如,教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三 峡》类(同版本教材,以下只注明年级册数)的写景抒情性 散文时,可以采用配图、配乐朗读的方式,读出情境。教学 九年级下册《公输》类的叙事性散文时,可以采用分角色朗 读的方式,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读懂人物的心思。教学九 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类的说理性散文时,可以 抓住关键句进行问读。如,抓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连贯问答:“三才者何?”“三者轻重利害如何?” “天时不如地利,何也?”“地利不如人和,何也?”“得 道者,何如?”“失道者,何如?”“寡助,若何?”“多 助,若何?”“彼二者争战,复若何?”这样边问边答,有利于学生读出思辨,读清层次。

二是讲究方法推进。指导学生诵读时,一般可以采用先 读准字音和句读,再读出节奏和语气语调,进而读出或温文 儒雅、或激情澎湃的情味儿的方式。如,为读出八年级下册 《马说》的情味儿,教师可以抓住每段末的“也”字做文章:
第一段,把“也”换作“啊”,用低沉的语调读,边读边轻 轻地摇头,体现出“无限痛惜”之感;
第二段,把“也”换 作表示反问语气的“呢”,读出“愤怒谴责”的语气;
第三 段,把“也”换作“呀”,读出“深刻嘲讽”的语气,具体 朗读时,可以拖长音调,表达出“义愤填膺”的心情。

三是讲究活动多样。同一篇文章,甚至于同一段话、同 一句话,都可以采用或自读、或接读、或问答读、或赛读、 或演读、或分组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 文言文的美感,进而进入“吾耳熟焉,故能详也”(欧阳修) 的佳境。

二、多法并举,译到七分顺 由于古汉语与白话文在句式结构、词义等方面存在明显 的差异,阅读文言文时,读不懂就成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

清除这道障碍的最直接的方法是翻译。翻译是学习文言文必 备的基本功,但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方式方法单一,导致 很多学生对之感到厌倦。解决的方式是,多法并举,变无法 为有法,化枯燥为有趣。

从教师层面讲,引导学生翻译时要侧重于“温故”,即适时提醒他们运用留、补、调、换、删、变“六字翻译法”。

“留”指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 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以保留;
“删”指删除,翻译时要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句末的“也”“者也”等, 一般不译;
“补”指增补,一般包括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 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等;
“换”指替 换,就是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 换成“我”等;
“调”指调整,就是把古汉语的倒装句调整 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变”指 变通,就是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编写文言词语“归类集锦” 或者完成“古文今配”。所谓“归类集锦”,就是每学完一 课后,及时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要注意的是,这种整理应该以一个学期,甚至于把初中三年 看作一个时间单位分版块进行,而不能以每一篇课文为单位。

如,学习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后,学生整理出“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是通假字,那么,今后三 年学习中,只要遇到通假字,就都整理到这个类别中来。这 样,到九年级复习时,学生就有了一份完整的资料。所谓“古 文今配”,就是引导学生把一篇文言文(或者选取其中的一 段)改写成现代散文。需要注意的是,改写不同于翻译,它 既要忠实于原文,又需要加入必要的想象与联想。

从学生层面来讲,翻译时要侧重于“知新”,即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运用多种方式方法 练习翻译。如:抽签翻译——教师把需要翻译的语句写在纸 条上,让学生抽签翻译;
同桌对译——甲方挑选语句,乙方 翻译;
小组互译——分小组、分语段进行翻译比赛;
笑话错 译——“其一犬坐于前”一句,教师故意译成“其中的一条 狗蹲坐在前面”,学生会疑惑、大笑,进而理解这里的“犬” 活用为“像狗一样”。这样训练,由于方式多样有趣,学生 学起来就会比较感兴趣。久而久之,熟能生巧,语感、技巧 就自然生成了。

三、析文赏言,品到八分透 赏析时可以抓关键句设计师生活动,做到步步落实。如, 教学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时,教师可以抓住“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引导学生分三步理清文章内容,赏析文本 特色:①读出“奇山异水”之情景——先自读想象“奇山异 水”,再合作描绘“奇山异水”;
②赏析“奇山异水”之语 言——结合具体句子,从比喻、拟人等修辞和正侧面结合的 描写方法、化静为动的手法及炼字等角度赏析文本语言的表 达效果;
③领悟“奇山异水”之情怀——联系上下文或者链 接写作背景,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的含义。

赏析时可以抓住文本特色设计活动,做到渐入佳境。如, 教学八年级上册《陋室铭》时,教师可以用“陋”字贯穿全 文,设计“陋室之陋——陋室之乐——陋室不陋”三大版块,并适时穿插知识点(比兴手法、对偶修辞、典故运用等)和 训练点(想象陋室之陋、描述陋室之乐、评价陋室之主等)。

这样,文本内容、文本思路、文本语言就巧妙融合,浑然一 体了,学生的学习就能渐入佳境。

赏析时可以抓住关键字重点品味,做到入脑入心。一般 有三种方法:一是炼字现形象。《三峡》中,“至于夏水襄 陵”中的“襄”是“漫上”的意思。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水势之险的景象。

二是品词懂情味。《陋室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中,“上”“入”二字把“苔痕”“草色”拟人化。其中, “上”字生动地写出了苔痕漫上台阶的状态,“入”字生动 地表现了“草色”映入帘中的可爱形象,同时与“绿”“青” 色彩搭配,显出陋室的生意盎然和与世隔绝。教学中,教师 可以抓住这几个词,赏析主人情趣高雅且安贫乐道、独善其 身的形象。三是赏析明个性。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中的“挺剑而起”,着一“挺”字,将唐雎“步步进逼、同 归于尽”的情境展现于眼前,而“长跪而谢之”中的“长”, 则将秦王色厉内荏的本质暴露无遗。教学中,教师抓住这几 个词引导学生重点赏析,学生就能较好地品味出唐雎“不畏 强暴、勇于献身”的精神和秦王“外强中干”的品性。

四、背诵积累,涵泳无穷长 经过上述三个环节的教学,言已通,文已懂。如何强化、 巩固已经习得的知识?有效的方法是背诵积累。背诵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只有讲求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具体来说,可以化整为零,以句串段,以段串篇;
可以抄读, 在口念、手写、心想的过程中,达到眼熟、口熟、手熟、心 熟的目的;
可以对照译文背原文,这样不但能练习古文今译, 还可以比较古今词法、句法的不同;
可以留白记忆,即抓住 句首、段首的字,诱发思维、帮助记忆;
可以接力竞赛,由 一名学生说出上句,另一名学生接出下句,等等。在多样化 的背诵中,学生的积累会越来越丰富,运用能力会越来越强。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