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季度总结 > 【一带一路战略下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国际合作培养路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国际合作培养路径研究】

来源:季度总结 时间:2019-10-17 07:48:30 点击:

一带一路战略下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国际合作培养路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国际合作培养路径研 究 在中国全面扩大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 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构想。“一带一路”战略的提 出为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 也为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也为我国高校的 应用型人才培养开拓了新视野,提出了新挑战、新任务。在 全国人民齐心合力构筑“中国梦”的背景下,如何推进实施 “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提升高校应用型人才的整体培 养质量与效果,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为 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教育部 于2016 年8 月制订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并由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由此我们的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必须创新思想,以习总书记的“一带一 路”精神为指引,构建应用型人才合作培养战略体系和模式, 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跨区域融合与共通, 推动我国教育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
有效提升我国应用型 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商务知 识、精通所在国文化和语言、熟悉国际化规则的国际化应用 型本科人才。

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是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 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力图通过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中国经济增长 方式的升级转型,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开展包括经济贸易在内的各领域交流与合作,通过 经济往来、贸易互通、文化交融以形成新的区域化合作体系, 并最终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发展新模式,达到经济上互 利互惠、政治上互利共赢的新格局。“一带一路”是促进共 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 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 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 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人 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1]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应用型人才合作培养的路径和 办法 按照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构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 合作培养机制和战略,探索以“走出去”和“引进来”为抓 手的应用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多维度战略,建立优秀大学生 出国学习的新模式与资助机制,创新与国际知名高校进行联 合培养的新机制,构建“一带一路”国际创新创业课程框架 体系和跨文化师资队伍建设新战略,搭建国际教育合作项目, 建立“一带一路”校企合作平台与战略联盟。主要行动规划 和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合作培养的多维度战略 立足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探索与海外“一带一路”沿线高校的新型战略合作交流形式,推进应用型人才 培养的“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开拓人才的双向国际 化培养模式。通过与沿线国家教育资源合作,成立“一带一 路”高校战略联盟,建立跨专业、跨学校、跨区域的人才教 育平台:一方面积极拓展与海外“一带一路”沿线院校的战 略合作交流关系,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互换学生及学生 的中、短期交流访学,探索“2+2”、“1+3”、“3+2”、 “4+1”等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中提升应用型高 校人才的国际性,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 化综合素养;
另一方面积极促进我国高等院校与境外大学、 沿线企业、研究机构进行互利合作,由学校联系派学生去跨 国企业进行海外实习;
并派遣优秀学生出国就某项课题进行 共同研究。由此可以加强与海外高校的合作交流,引进国外 大学的先进技术,借鉴海外先进文化成果,构建跨国培养与 跨境流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 用型人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建设及我国经济发展。

(二)“一带一路”国际创新创业课程框架体系 构建多文化深度融合的国际创新创业课程框架体系。充 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文化并存,并于中华文化深 度关联、融合的特点,构建以中华文化为统领,多文化协同 并存深度融合的国际化创新创业课程框架体系。全面促进文 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战略,全方位推进人文交流,整合沿线各 国优秀的创新创业课程资源,与“一带一路”国家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优 化升级课程结构,设计具有互联网+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框 架体系,建立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紧密对接 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交 流机制,促进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产业、新业 态、新技术蓬勃发展。一方面,鼓励沿线国家学者与我国学 者合作开展中国文化相关课题研究,建设跨区域联合研究基 地,增进丝路沿线国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发展 模式、外交政策等方面的理解。另一方面,逐步将沿线国家 民俗文化、丝路遗产保护等纳入我国现有高等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应用型人才对丝路国家文化的理解。

(三)跨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必须组建具有宝贵知识和经验的跨文化教师队伍, 有力推动科研、教学的国际化发展。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 路”师资队伍建设,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以及重大研究项目实践,加强跨文化交 流与科研合作,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从而丰富优秀教师的 国际化经历,提升其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 派遣骨干教师和访问学者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短期 访问、留学或是讲学,积极吸纳“一带一路”知名高校的教 学经验与管理方法,学习借鉴沿线国家先进教育文化成果,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人才国际化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 文化素养,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我国高素质国际教师队伍。(四)“一带一路”多元化的国际教育项目 我国的“一带一路”多元国际化培养项目包括诸如国家 公派留学、校际交换项目、科研实习、海外修学旅行、参加 国际比赛、夏令营等形式。这些出国交流机会形式丰富多样, 而且有一些项目可以提供部分或全额奖学金,减免学生的交 通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另一方面积极提供“一带一路”国 家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知识与相 关课程培训,加强构建多元国际化课程体系框架,吸收、引 进沿线高校先进课程,加强国际课程的网络、跨媒体教学构 建,以强化高校学生对国外优秀文化与科技成果的吸收与运 用。另外要成立我国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高校产业创新 联盟,搭建“一带一路”校企合作平台与战略联盟,支持“一 带一路”沿线企业和高等院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搭建互联 网+校企国际交流合作研讨平台,促成产教融合、校校合作、 校企联合、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不断调整优化我国高校人 才培养类型结构,为我国经济提质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和科 技支撑。

三、“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应用型人才合作培养的意 义 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是人才。“一 带一路”战略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合作培养模式为经济发展新 常态下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启动新一轮振兴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性改革的必然发展要求。立足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建构应用型本科人才合作培养机制是优化高等教育整体布 局,促进我国应用型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整体质 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迫切要求。“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 合作培养战略可以令我国应用型高校在国际领域展开竞争、 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他国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提 升我国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促进应用型高校的科 研整体实力和水平,有效提升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同时与 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以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 术发展,强化我国作为现代化国际强国的功能,有效增强我 国经济的软实力,提高我国人才储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建 设世界经济文化强国。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强国兴邦 的总战略,也是我国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性 战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来”和“走出去”,能够实现 中外合作办学“输入”与“输出”的互动,是教育国际交流 与合作的核心。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国际教育 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沿线不同文明的传播、交融与共享,有 利于各国加深相互了解、增进互信、夯实合作、互利共赢, 更有利于开拓我国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格局,提升我国应用型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愿景与行动[BL].新华社,2015-03-28. [2]胡蓉.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中外企业家,2014(22). [3]左伟.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 策[J].社会科学战线,2014(08). [4]Maringe F, Foskett N.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Higher Education:theoretical, strategic and management perspectives[M].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2013. [5]Deardorff D.The SAGE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M].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12. [6]Marginson S.Dynamics of national and global education in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 2006(0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