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女工创业故事1:六年努力变身千万富翁 一个人只有不甘于平庸才会创造出大事业。孙庚洁就是这样一个不甘 于平庸的女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名下岗人员,成为企业的董事长,个人 资产已经上千万元,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她也创造着财富。3月21日中午,孙 庚洁在她的办公室里讲述了创业的艰辛历程。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接手原长春市第二开关厂时我所支付的200万 元都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而且仅在‘买断工龄’方面我就多支付了30万元。”说起 那段日子,孙庚洁总是很感慨。“人是要抓住机会的。”那是在1998年,在一汽零 配件厂当了近6年副厂长的孙庚洁下岗了,天生不服输的她觉得,自己虽然下岗 了,但也一定要做出点事业来,不能这样甘于平庸。随后,她就四处寻找可以创 业的项目。
1998年8月的时候,在先后考察三个工厂没有成功之后,孙庚洁失去 信心了。“虽然当时有很多企业需要改制,但那个年代人们还不知道民营企业是 什么,还不懂得国有企业改制后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什么,所以在改制的过程中 阻碍也很多。”“最后,我选择了原长春市第二开关厂,因为这个工厂的规模、设 备正是我想要的,和我想要做的汽车零部件项目是比较符合的。” 就这样,在看过工厂第一次后,孙庚洁就毫不犹豫地交纳第一笔定金 10万元。孙庚洁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创业后她遇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原有企业员工工龄买断的问题。由于部分员工不想按照长春市政府当时的政策 ——按照每年支付一定钱数买断工龄的政策,提出要孙庚洁为员工买断工龄的时 候要按月支付,如果这样做,孙庚洁就要多支付30万元。
“在当时,30万元对我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不过我只有一个想 法:不要让漫长的改制过程把企业拖垮。”就这样孙庚洁什么都没多想,答应了 工人的要求,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企业改制,也赢得了工人们口中的 “这个老板挺讲究”的美誉。这样,到了1999年,孙庚洁的工厂就顺利投入了生产, 当年年底,孙庚洁就将借来的200多万全部还清了。把汽车零部件卖到美国 “我原来是在一汽工作的,信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灵通的。当年我得 知一汽的一款车要改型,所以,就组织人员针对一汽的改型车生产新产品。”“由 于那个时候把握住了市场机遇,很快我们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就通过了认定,在改 型车的整个试验、试生产的过程中主要用的都是我的工厂生产的产品。” 孙庚洁对于那段经历的叙述总是很简练。“由于一汽有一个惯例,即 使是在试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产品是一个厂家的产品,在大批量生产后这种产品 的份额肯定不会全部都给这个供应商,所以在随后的批量供货阶段我的工厂并没 有拿到大的份额。” “工厂当时虽然只有几十个人,但大家也要吃饭,没有订单大家就要 饿肚子。”“要想有持续不断的订单,就要留住客户的心,也就是说要让自己的工 厂在客户心目中有地位,不能贪图一时的利益而丢掉客户对自己的信任。” “另外,由于企业一开始的时候就是给一汽供货,在其它厂家心目中 的地位很快也就建立起来了。”孙庚洁没有只盯着一汽这一个客户,而是把产品 销往全国各地。另外,随着这种新车型在市场上的不断推广,她也把目光投向了 售后市常“现在国内有二十几个地区的厂家用的都是我们工厂的产品,而且现在 我要把公司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大批量卖到美国去。”每次提到产品的销路时,她 的脸上都挂着自信的笑容。
孙庚洁说,现在公司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在2004年已经完成了对美国一 家公司的小批量供货,今年将逐步实现批量供货,成为公司的另一个利润增长点。
2002年7月时,孙庚洁偶然听说某大学的一个教授有纳米水性用漆的项目,觉得 发展前景和优势都很好,符合自己想要寻找企业发展的新领域的要求。
随后,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她就完成了从意向到投产的全部过程。
目前,孙庚洁的公司已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部分场馆签订了意向合同,这种纳米 水性用漆将要进北京了。
到2004年年末,孙庚洁手下的三家企业已由当初只有十几个人发展到 拥有员工218人,年销售收入3200万元,而且她还筹划着在几年内将公司发展成 为上市公司。下岗女工创业故事2:王延芬下岗创业竞芬芳的财富故事 连云港市东海县芬芳工艺厂坐落于东海县青湖镇,是由王延芬于2003 年投资兴办,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王延芬原是一名下岗工人, 但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柳编行业摸爬滚打,干出了一番成绩,同时还带 领家乡许多妇女姐妹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2007年王延芬获市妇联“金手链”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8年获 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荣誉称号,2008年1月份又当选为连云港市第十二届人大 代表。
1978年,王延芬高中毕业,两年后进入了青湖工艺美术厂,学习柳条 编织技术,踏出了工艺人生的第一步。从学徒工到厂里的技术员,一干就是15 年,这段岁月让她精通了柳编设计、打样、选料等各道工序要领。
1990年王延芬被选聘到东海县工艺美术公司任技术员,在这更广阔的 平台上,她参加了9次广交会,开阔了眼界,为后来的独立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1995年秋天公司改制,王延芬和许多姐妹一样成了一名失落、彷徨的下岗女 工。
之后,王延芬和别人合伙办了一个小厂,挂靠在东海县民政福利企业 总公司下,后来总公司改制,她又遭遇了第二次下岗。从此,王延芬踏上了独立 经营工艺品厂的道路。两次下岗,让王延芬学到了可贵的经营经验,让她体会到 了妇女就业的艰辛,更让她坚定了带领姐妹共同致富的决心。
带着这种想法,2003年春天,王延芬回到了家乡青湖镇,在镇党委、 政府的扶持下,她投资近20万元办起了“东海县芬芳工艺厂”。
刚开始,由于工人少、资金周转不过来,厂子运转缓慢。得知这一情 况,镇妇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发动各村妇代会帮助招收工人,不到一周的时间, 就有近百名农村妇女进厂学做柳编,王延芬手把手地教会她们,她们再把这些技 术向其她姐妹传授,这样,有了这一支骨干力量,厂子得以正常运转。
经过两年多发展,王延芬经营的工艺厂很快在市区及周边的县打出了 名气,定单从四面八方接踵而来,厂里的效益一天比一天好。2006年,王延芬又投资30万元建起集车间、仓库、办公室、样品间为 一体的三层综合楼,企业自己研制、开发的新产品达三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全 部外销美国、法国、加拿大、丹麦、日本等10多个国家。
2007年,市妇联开展了“金手链”创业致富活动,在妇联地组织下,王 延芬经营的工艺厂与青湖镇阚朱洲村结成了帮扶对子。为帮助更多的姐妹有独立 的经济收入,也为了感谢妇联多年来对她的扶持,王延芬在阚朱洲村建立了一个 生产加工点,并倾注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建点初期,王延芬拉着镇妇联主席,带着技术员和样品,走家入户进 行宣传,宣传妇女有收入才能有地位,宣传手工加工的收入情况,时间不长就有 30多名妇女积极报名,她从中挑选了一名人品不错,也比较能干的妇女作为经纪 人。为了让她们尽快掌握技术要领,王延芬带了一批熟练工进村和她们一起做产 品,一边纠正错误,一边传授技术要领,不到一周时间,她们的产品合格率已经 达到了98%以上。
有个姐妹朴实地问王延芬:“你现在手下有那么多人,为啥偏对咱这 么好”她笑着说:“共产党有好政策我才能做成我想做的事,你们是妇联娘家介绍 来的,是我娘家人,我当然更尽心了。” 用王延芬自己的话说,钱挣多挣少,不是很在乎,但看到家乡的姐妹, 每天跟着她充满干劲地忙碌着,看到她们的腰包渐渐鼓起来,她的心里会有种由 衷的欣喜,有种自豪感。
现在阚朱洲村有近百名妇女从事柳编、钩编加工,每人年可增收8000 元左右,本镇及周边乡镇,有20多个生产加工点,2000多名农村妇女加入手工加工 致富项目。
王延芬一直持有这样一个观点:妇女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只 要拥有一个固定的就业岗位,就能获得一份稳定的经济收入,不需要向丈夫伸手 要钱花了;这样,夫妻之间的纠纷少了,感情融洽了,家庭和睦了,生活幸福美 满了,妇女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自然也就提高了。
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有了妇联和姐妹们的支持,王延芬决心要把她 的企业越做越大,争取获得对外出口自营权,带领更多的姐妹增收致富,用她们 勤劳的双手建设一个美丽富裕的和谐家园!下岗女工创业故事3:下岗女工自创品牌成富婆 1995年,她是一个茫然无措的下岗女工;2006年,她已成为远近闻名 的煎饼大嫂,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粮食系统巾帼建功十大标兵、山东省 三八红旗手、全国财贸系统下岗再就业女职工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03年还光荣 地当选为山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她就是李怀珍。
1995年春,李怀珍下岗了。迫于生活的压力,她开始自谋职业。在沂 蒙山区,煎饼卷大葱是传统的特色食品,家家支鏊子,户户摊煎饼。细心的李怀 珍经过一番考察发现,人们日渐崇尚科学营养、传统自然的饮食文化,粮食煎饼 前景看好。她当机立断:生产原汁原味的原粮煎饼。
李怀珍从小在东北长大,并不会烙煎饼。最开始的时候,鏊子转不匀, 摊粮食糊不能同步,尽管她没日没夜地练习,手上磨出了血泡,嘴角长了口疮, 可烙出的煎饼还是黑糊糊的,又厚又硬,根本不成形,6麻袋小麦白白糟蹋了。
她心疼地把好煎饼分给亲友,不能吃的喂了鸡。
不服输的李怀珍四处拜师学艺,请来一位老奶奶做示范,一招一式悉 心揣摩。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苦练,她终于娴熟地烙出了一张张漂亮的煎 饼。
学会了烙煎饼,李怀珍翻出老家的石磨,支起四盘大鏊子,左右开弓, 效率顿时提高好几倍。周围的老大娘们听说后,对大鏊子非常好奇,甚至有的专 门坐车来看热闹。这样的免费宣传引得顾客纷纷登门,她获得了煎饼大嫂的美名。
为了创出名牌,李怀珍给自己的煎饼起了个名字:金穗煎饼。因为薄 如纸、韧如绵、色泽亮丽、营养全面,金穗煎饼很快名声大振。每逢节假日,订 单雪片一样飞来,煎饼甚至供不上卖,李怀珍只能连夜加班。冬天,冰冷的淘米 水冻得双手又红又肿;夏天,身上长满了痱子,晚上洒点痱子露,白天照样干, 别人吹着空调还嫌热,她在车间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煎饼炉子天天需要生火, 她怕冒出的烟呛着左邻右舍,早上四五点就起床生炉子,一直忙到深夜。
金穗煎饼第一炮打响后,李怀珍又敏锐地发现,单一经营小麦煎饼已 经显得被动,杂粮煎饼前景广阔。于是她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在专业师傅指导下, 又研制出了大米、小米、绿豆、水果等几十个品种,买回家能储存两三个月不变 味,还备有芝麻盐、香辣肉丝,卷上吃着方便,味道鲜美又有营养。独一无二的品质让金穗煎饼成了人们争相购买的美食。
费县是我国优秀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李怀珍想,用著名民歌作 为商标,有利于打造企业名牌,用它注册商标肯定能叫响市场。果然,许多企业 看沂蒙小调煎饼前景光明,纷纷要求加盟。上百个品种的产品摆上了超市货架, 订单越来越多,她和员工加班加点也赶不过来。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