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护士总结 > 【雅俗共赏二美得兼从《琵琶行》看白居易的音乐观】 琵琶行很美

【雅俗共赏二美得兼从《琵琶行》看白居易的音乐观】 琵琶行很美

来源:护士总结 时间:2019-10-17 07:47:12 点击:

雅俗共赏二美得兼从《琵琶行》看白居易的音乐观

雅俗共赏二美得兼从《琵琶行》看白居易的音乐观 《琵琶行》是白居易具有独创性的名作,一直传诵至今, 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白居易在小序中说琵琶女的演奏 “铮铮然,有京都声”,而正文谈到自己贬谪江州时所听的 乡村俚曲,是这样叙述的“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 听”。在他看来,京都音乐音韵铿锵,让人百听不厌,而乡 村俚曲却聒聒噪噪,让人烦乱。真是这样吗?他对雅乐和俗 乐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呢? 笔者以为可以从白居易个人的喜好和中晚唐音乐的演 进等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虽然中晚唐雅乐与俗乐呈对立之势,但中晚 唐的“中兴之主”侧重发展的还是宫廷雅乐。譬如唐文宗就 因不满掺杂胡音的俗乐,遣散宣徽院的法曲乐官,将梨园改 为仙韶院。中晚唐,还出现了乐官院这一机构,这也是梨园 解散、教坊衰败之后,统治者力图重振大唐乐舞的重要举措。

而上层统治者的趣味会直接影响到文人士大夫。那些有机会、 有条件观摩宫廷音乐歌舞的文人士大夫们,对高水平的宴乐 的欣赏和描写,甚至加以模仿移植,从而成为宫廷音乐传播 到民间的通道和桥梁。比如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初年,在朝 任谏官和翰林学士时,曾有机会观看著名舞曲《霓裳羽衣曲》 的上演,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他任杭州刺史时,便 率领府属乐伎排演了这一作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白居易对 宫廷雅乐,对“铮铮然”的京都之声的欣赏和钦慕,也可以看出他对贞观盛世的追慕和敬意。

当然,白居易在敬慕追捧宫廷雅乐的同时,也将目光转 向了民间俗乐。原因,首先与他的卑微出身、跟他的诗歌主 张有关;
其次,这与中晚唐时期民间音乐的普及和大力发展 也有密切关系。日本学者岸边成雄认为,初唐系雅、胡、俗 三足鼎立的阶段,盛唐是胡俗的融合时期,中晚唐则呈现出 雅俗对立之势。在中晚唐时代,虽然国力日衰,但唐王朝宫 室朝堂仍然试图继承唐玄宗遗风,好乐之风盛行。比如德宗、 宪宗、文宗等,他们在位期间重视文治,发展礼乐,不断充 实音乐机构,试图复兴宫廷音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这一时期的宫廷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发展。

另外,“安史之乱”之后,出现了“梨园子弟散如烟” 的局面,不少宫廷乐人流落民间,比如杜甫诗歌里提到的李 龟年、公孙大娘等。时局的骤变也打破了盛唐宫廷音乐兴盛、 民间音乐沉寂的局面。中晚唐时期,民间音乐就很普及、兴 盛,创作水平也很高。譬如白居易《杨柳枝》“《六幺》《水 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就形象说明了音 乐在民间的普及。而且还有诸如白居易的朋友,刘禹锡那样 的人文士大夫,学习模仿民间歌曲进行创作。比如他的《杨 柳枝词》《竹枝词》《踏潮歌》《竞渡曲》《浪淘沙》等被 广为传唱。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白居易对于音乐的认同是复杂的。

一方面,由于儒家的传统,对盛世的追慕,出于对君主的迎合,他对雅乐十分仰慕;
另一方面,因为出身和诗歌立场, 以及民间俗乐在中晚唐的普及,又使得他对民间音乐也持有 保留的态度。他是一个有开放胸怀的文人,对雅俗音乐,共 赏共扬,以期二美得兼。DYLW.NET代写论文〔本论文为2016 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首批立项课题《群 文阅读理念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 编号:GS[2016]GHB0940)的系列论文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