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其文直,其事核”,即文笔端正客观,叙事确凿有据;
所谓“不虚美,不隐恶”,就是说不虚夸其美,不隐讳其恶, 对人物做到善恶必书,公正而完整。苏教版选修教材《(史 记)选读》把“不虚美,不隐恶”界定为《史记》的史家传 统,节选了《高祖本纪》和《李将军列传》两篇文章。
我们对《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教学探 究时,不可浅尝辄止停留在“对人物既写优点,又写缺点” 的层面,需点拨学生悟读出以下几个层次的含义:
一、表其美,现其恶,本真呈现 司马迁《史记》给人物作传,能够做到对传主既表其美, 又现其恶,本真地呈现历史人物的真实。例如,《高祖本纪》 塑造刘邦这一形象,司马迁如实刻画了其身上高瞻远瞩,有 谋有略,虚心纳谏,善于用人驭人,能屈能伸,随机应变, 头脑清醒,坚决果断等政治才干与优点。
同时,司马迁又非盲目歌功颂德,没有把汉代的开国之 主描绘成“圣君”的形象,而是如实暴露了他本性中好逸恶 劳、好酒好色、奸滑无赖、粗俗鄙陋、睚眦必报等毛病与弱 点,还之以凡夫俗子的“人”的本相,做到了不隐讳其恶。
二、表美而不虚,现恶而不过,恰如其分司马迁在《仲尼弟子列传·赞》巾,明确反对人们对历 史人物“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的偏颇臆断。《史 记》作传,表现人物身上的优点,绝非虚夸其美,而是恰如 其分地以真实的史事来呈现。正如《高祖本纪》,用史实刻 画刘邦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的形象,但又没有把他描绘成无瑕 的“圣君”,可谓美而不虚,褒而不过。
三、爱而不虚美,恶而不毁功,情史分明 司马迁作《史记》,其本人对笔下的某些人物是怀有深 厚的爱憎情感的。然而,他却能够始终秉持着作为一个史官 公正无私、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做到爱而不虚美,恶而不 毁功,个人的情感爱憎与历史的客观公正泾渭分明。
又如,司马迁虽鄙弃刘邦性情中的奸滑无赖、粗俗鄙陋, 却能够做到恶而不毁其功。《高祖本纪》充分肯定了他雄才 大略的政治才干,肯定了他“汉行德功,愤发蜀汉,还定三 秦;
诛籍业帝,天下惟宁”的事功,肯定了他作为西汉开国 皇帝统一天下,“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的历史作用。
这都可见司马迁爱而不虚美的分寸,恶而不毁功的公正,都 可见其对人物对历史“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
四、“明是非”,“寓褒贬”,“采善贬恶” 司马迁不仅做到善恶必书,还在书的过程中“明是非”, “寓褒贬”,做到“采善贬恶”,自觉地表明对史事人物的 褒贬爱恨,且做得恰如其分。比如《高祖本纪》中肯定了刘 邦的超凡才干和开国之功,但也以讥刺的笔调否定其举杯谑父的粗俗鄙陋,采善贬恶地辨明是非。也就是说,司马迁实 录的不仅仅是历史与人物,还有自己对历史与人物的公正的 褒贬与论断,从而真正让历史成为一面镜子,成为后人之鉴。
DYLW.NET代写论文 从《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我们看到, 司马迁突破了历代史书褒贬不及君亲的讳饰藩篱,敢于“述 汉非”,敢于“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敢于据史事史 实秉直书,不为尊者、亲者、贤者讳,开拓了史书直笔与实 录的更高境界,在史书的创作史上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
同时,也可见司马迁坚守了作为一介“良史”求是存真的高 尚史德,其勇气与胆量,人格与气魄,都彰显了一个伟大史 学家的无私精神和卓越品质。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