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冲击着民间文 化,使民间美术处于逐渐被遗忘的角落。经济全球化所引发 的强势文化对民族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就有人认为过去 的文化是落后的老土文化,不需要发展,不需要大量投资,只有现世的文化才是有价值的先进文化。这正是作为民间文 化重要一脉的民间美术逐渐消亡的社会背景和重要原因。这 样的消亡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20年前,中央美术学院靳 之林教授对全国的皮影进行考察时,还有2500个皮影班活跃 在山区与平原的城乡,而今剩下的民间皮影班还不到250个。
新疆师范大学王光新、吴世宁教授在南疆先后多次对少数民 族服饰进行考察,研究传统的民间服饰,发现这种传统服饰 留存的已很少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 播文化的载体之一。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活动方式传递着人们 的情感,表达着人们的审美需要。美术教育作为国家文化教 育的重要内容,应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当前学校的美术教 育中,这对逐渐衰微消亡的民间艺术来说是必需的,它将对 民间艺术的延续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
二、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向 1.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大环境 民族民间美术进行艺术保护意识的加强,民间艺术的传 承与发展已经培育了良好的人文大环境。第一,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制定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人们开始发现民族民间文化的历史价值,这也将民族民间文 化保护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近年来,国家下发了《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保护工程的通知》等文件,并 专门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心。由过去民间自 发组织的抢救和保护活动已经发展为政府出面的工作,此项工作无疑对民间艺术的消亡起到了保护与拯救的作用。第二, 2000年教育部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学教育 中的民间美术内容要达到课时总量的10%―20%,体现民族特 色,充分发挥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 民族自豪感。”这个规定为民间美术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 政策保障。第三,教育部在新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 确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对祖 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等目标,这对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进 行学校美术教育起到了指导作用。第四,民间美术渐渐走进 了主流文化研究的视野,研究者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把握 其历史发展脉络和精神结构,使民间美术能够多元化、全方 位地发展,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也呈现出多角度、跨学科的 态势。第五,中央美术学院正在进行民间美术教育试点,虽 说是个案,但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善于编写各具特色的本土美术教材 民间美术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传达着人们的美好情 感和审美情趣。但是,这种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显现需要通过 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而美术教材的编写无疑承担着这样的任 务。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本土美术教材的 编写应完整地把握民间美术的艺术精神,统筹安排教学大纲 与内容。现阶段,教育部门虽没有一本完整的民间美术教材, 但随着民间美术在现行美术教材中的比重加大,相信几年以 后将会出现民间美术教材。我国已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 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目前,部分省教育部 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在新课标精神指导 下,在现有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正在逐步加大民间美术在美术 教育中的比重,教材中主要渗透了民间工艺、剪纸、年画与 渔民画等一些民间美术内容。可以设想,今后省级美术教研 室和部分学校将会组织专家,利用民间美术的资源编写乡土 教材或校本教材,这将进一步推动民族民间美术的开展。也 可以看到,对于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一是给予民间美术以 一定的课程地位,也可以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 此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二是给美术教师一定的教学参考依 据,让他们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实施课程教学。三是教材的编 写为学生提供了民间美术学习的方法,也展示了具有审美价 值的图像世界,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美感 与精神。
3.在大众教育中开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 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真正地“活”起来,其中 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教育的途径可让学生理解传统文 化的内在精神,以此来影响文化进程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优 势的教育环境主要指经济较发达和民族民间艺术浓厚的地 区。艺术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上 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往往对艺术影 响这方面在社会的认识程度较高,因此比较重视文化艺术的建设与进程。而文化艺术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促进也是全方位、 深层次的,抢救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要合理开发 利用其潜在价值,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其次,拥有民族民 间艺术的地区,也为其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平台。美术是文 化重要的载体之一,是不能脱离文化情境的,特别是本土文 化。在民间美术氛围浓厚的地区,人们能从多元文化的角度 出发,认识到各种艺术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人类精神所 需要的,也会以宽容心来对待艺术,认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 术同样具有价值,不会厚此薄彼,不会极端排斥民间美术。
北京石景山区是一个民间文艺浓厚的地区,中国民协在此创 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基地”正是以学校的形式抢救、保 护、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并为民间文艺铺路搭桥。
4.民族民间美术的生命力 当前,民间美术只有通过转换角度与通道,由此获得新 生的可能。中国民协秘书长刘春香在一次授牌仪式上说:“在 进行民族文化建设的今天,民间文艺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走进社区。”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无疑是 一个落脚点,特别是在大学的文化情境中。而大学是主体教 育,通过组织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艺,把握 民间美术的民族精神,才有可能为民间美术做出实质性贡献。
在这里,民间美术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美术教师是关键。教 师是学习的激发者和信息的呈现者,教师的认识程度对学生 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达到对民间美术整体、辩证、动态的综合把握,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民俗学、艺术学、 人类学与宗教学的知识,并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准确、 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表述相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 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应充分利用、融合现代媒体技术(如电 视、电台、录像、多媒体、互联网等)来推广优秀的民间文 艺作品,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实现民间美 术再创新。这种新的融合不仅给艺术提供了新内容,同时也 给艺术提供了新的形式。应该看到,当主体对象发生根本性 改变重新进行融合时,改编与创作后的新民族民间美术必将 会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